十二生肖白色皮毛是什么动物(生肖皮毛观念白色)

夜行书生 72 次浏览

日出之候话玉兔

徐文宁

徐文宁, 1990年国家文物局授予文物鉴定职称,国内著名文化经纪人 艺术品收藏家、鉴定家。历任江苏爱涛拍卖公司副总经理、北京光华路5号艺术馆副馆长、北京天物馆副馆长、江苏省文交所副总经理、南京大贺传媒首席艺术顾问、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建设顾问、文物鉴定专家、上海海关学院文物缉私客座教授。出版《北京光华路5号艺术馆图录》《天物馆藏瓷》《玉佩收藏的故事》《台阁气象—长乐阁明清状元书画集》等十余本艺术类书籍,为国内20多家杂志、拍卖公司撰写百余万字鉴赏、拍卖信息类文章。2008年发表全国第一篇 艺术品证券化新尝试论文,系统阐述理论和运做模式。

兔子捣的药材是什么?

月亮上的兔子是公的还是母的?

元代为什么没有了望月兔?

月宫的蟾蜍是嫦娥吗?

兔在古代装饰件及纹饰中常常见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兔被视为祥瑞之物,十二生肖中它排行老四。古人因其皮毛白色而称为玉兔,也有称金兔、阴兔。汉代王充《论衡·说日》:日中有三足鸟,月中有兔、蟾蜍。三足鸟又名三足金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鸟,也称金鸟、阳鸟。古人认为金鸟是太阳的象征,兔和蟾蜍则象征着太阴,太阴在古代是月亮的别称。卯时是太阳出来的时候,也是月亮离开的时候,既卯时之神,是迎来太阳的同时,又送走了月亮中的玉兔精灵。于是就有了卯兔之合称。

在古代工艺品领域,兔是一个常见的动物纹样装饰。最早的玉兔目前所见,要算距今5300 年的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的兔形饰了。(图一)玉料受沁呈黄白色,饰件由兔形的上部和榫形的下部组成,兔前肢呈伏卧状,但无足部表现,嘴前伸,大朵向后,背部呈弧形,尾巴上翘,后腿一肢伏地弯蹲。榫部细长条形,上面对钻成四孔,与良渚文化玉器的玉梳背外观形状有所相似。

图一 安徽凌家滩遗址出土的兔形饰

玉梳背是古人用梳子上的一种装饰。良渚文化玉梳背上面的纹样是神人御虎,表述一种灵物崇拜的祭祀图腾。这个时期的玉兔子能被人装饰在头顶上,是否同样具有着一种原始图腾的求子崇拜?汉代王充《论衡》 中记载:兔吮毫而怀子,说的就是兔子极易怀孕,似乎舔一下毛就怀上了兔宝宝了。

凌家滩龟卜

远古时期,人们已经观察到兔子易怀孕,并且孕期为三十一天,恰同月球的盈缺运行周期吻合。这应该是古人将兔子和月亮联系在一起的基本认识。这一点,古人对天体的运行认识,可以从凌家滩遗址出土的占卜用玉龟上,天体星辰的排列得以证实。原始人在仰望天上的月亮时,对里面的阴影看着像兔子,便以原始思维的直观性,按照自己常见并与之形态相似的动物加以解释。

兔是我国祖先最早熟悉的动物之一,在殷墟甲骨文上已有非常形象化的兔字。而月中的阴影确实与兔形相似,月中有兔的神话也就自然产生了。另一方面,原始氏族中兔子图腾氏族,根据月亮的阴影与兔子形状的相似加以联想,便把自己信仰图腾神物移到月亮上去了,这体现了古老民族对月亮和兔的一种崇拜心理。

良渚玉梳背

兔形玉雕多见于商周两代,以写实性片状造型为多。兔子的形态有多种,以昂首伏卧蜷缩式和低首弓背式为主。昂首伏卧蜷缩式隐含着一丝惊恐与不安;低首弓背式玉兔表现的比较安静,温顺而驯服。

商代晚期的玉兔还可见到一种比较活泼的形式,兔张口,头略前伸,大耳后伸,但不贴于背部,后腿蜷曲,前腿前伸。(图二)兔形玉佩商代晚期 河南省安阳市刘家庄出土 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乳白色,扁平半伏状,用单阴线刻出耳鼻足轮廓,耳朝后竖起。长耳与短尾形成明显对比,一种蓄势待发和机警灵敏的神态被刻画的活灵活现,整个身体呈一触即发之态,寓动于静,富有神韵。除轮廓线外,无其他装饰性纹样,线条流畅,做工简约粗率,栩栩如生。此兔形玉佩前足有一小圆孔,拴绳挂佩用。商代玉兔开孔方式,一般在口部对钻出圆孔,既可以系缀,也可以达到表现兔嘴的目的。但也有近尾部钻一孔用的。

图二 大耳兔形玉佩 商

商代晚期的玉兔还可见到一种比较活泼的形式。(图三)兔形玉佩商代晚期 河南省安阳市王裕口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受沁白化,垂首,突眼,大耳后仰,曲体弓背,身饰勾云纹,前后足相交连。短尾,表示其蓄势欲跃之态。背部中脊两侧有短条线纹。勾云纹是商代玉器上普遍施用的纹样,在商代其他材质的器物上呈现出高度的统一性,是一种符号化的纹饰。在玉器上,与动物玉佩的肢体关节还有着一定的关联显示性。

图三 兔形玉佩 商

1974 年陕西省宝鸡市茹家庄1号墓出土的器物非常丰富,陪葬玉器主要分散在棺内死者头、颈、胸、腹部位,有玉兔、玉鹿、玉牛、玉鸟、玉璧、玉璜等等,计有200余件。还有其他质地的器物,如铜器、陶器等。

从玉器陪葬的部位与数量看,这些玉器分别为耳饰,颈上戴的项 链,身上的组佩饰等,同时表示墓主人的身份为贵族。相对商周玉兔,在青铜器上的兔纹极为罕见。就目前能见到的是洛阳出土的西周早期兔纹戈觯、山西曲沃县出土的西周中期兔形铜尊,此类皆为酒器类。而商周的兔形玉雕,几乎全是带穿孔可供佩挂的。

图 兔形玉佩 商

在工艺和造型上,西周时期的兔形玉佩雕工不如商代精细,虽仍以片状居多,但纹饰已不再以图案化为主,也没有商代玉兔的线条硬,而是重视纹饰线条的艺术效果为主。一面坡的刀法琢刻纹线,以斜刀技法双面工勾勒出兔的口、鼻、眼、耳及肢爪骨骼结构和肌肉轮廓。

(图四)山西省闻喜县上郭墓地49号墓出土,现藏于山西博物院。白玉,兔作蹲式,足部有圆形穿孔,圆眼突起,方耳,长尾,方足。雕者的匠心独运,抓住兔的主要部位,以夸张手法,着力刻画兔的双耳与双眼,及大体轮廓,细部省去,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图四 蹲兔形玉佩 周

宝鸡市茹家庄一号墓出土两件玉兔形佩,是西周中期的代表作品。(图五)青玉质,灰绿色,微透明,体扁平,呈片状,双面雕琢,纹饰相同,首上昂,目圆凸,口微张,大耳后耸,短尾略翘,曲肢翘臀,作蹲伏欲跃状,前足处钻有一圆孔,用以系佩。

图五 兔形玉佩 周

玉兔形佩采用剔地浮雕与阴线雕刻相结合的手法,形象地刻画出动物的个性。从玉兔与其他品种的玉器看,西周玉雕是在商代玉器的基础上又有新发展。西周玉饰多扁平状,善于以夸大局部特征来概括全貌的艺术手法,达到笔简意赅生动形象。

这种形式的玉兔与商代时期的玉兔较为接近,从而为我们寻找商代玉兔与西周玉兔的渊源关系找到了依据。1991 年河南省三门峡市上村岭虢国墓地M2009 出土的圆雕青玉兔,打破了商周时期兔形玉雕的片状形式,给人以耳目一新和更加立体的感觉,反映了西周晚期玉雕工艺的进步。

商周时期的玉兔创作是否夹杂着与思想观念有关的情感,尚需进一步研究,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佩戴这些玉兔的人非寻常之辈,而是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这几乎是早期玉器使用的一个通则。

虢国墓玉兔

商周以后,玉器中的兔题材不太多见,1978年在湖北随县擂鼓墩出土的一座战国中期的大型木椁墓,墓中有一漆箱盖上绘有图像,其中有两组图像基本相同,均为两株大树,一树顶上有代表太阳的鸟,另一树顶上有面部有些似虎,而身、短尾亦似兔的菟,菟也就是月中的兔,算是把兔子明确送上月宫的历史资料。

兔儿上月宫的传说,在《与兔有关的神话传说及民俗文化》中还讲述了一个故事,叙事情节比较曲折,耐人寻味。相传文王不满纣王的残暴统治,便在西岐招贤纳士,聚众谋反,欲推翻纣王,纣王得知后,便设计把文王父子骗入朝歌,软禁入狱。文王为迷惑纣王,整日装疯卖傻,纣王为试探文王真假,便将文王之子杀害后煮成肉汤送给文王吃,文王佯作不知,便大口将儿子的肉汤吞食。

纣王便放心地将文王释放出狱。文王逃出朝歌后,悲痛欲绝,泪如雨下,便把儿子的肉全部呕吐出来。肉一落地,变成了一只洁白如雪的兔子,小白兔伏地向文王拜了三拜后,随一阵香风升天而去。后来玉皇大帝在御览奏折后深为感动,称其父子忠孝双全。立即降旨把小白兔收在身边,封为玉兔。并令其在广寒宫中伴嫦娥仙子捣药,修身养性,以期成仙。后来玉兔不负大帝所望,功德圆满,终日陪伴嫦娥并捣制仙药,为人间解除疾病痛苦,安康长寿,成了百姓崇拜的兔儿爷。

充满道教色彩的兔子捣药题材最早见于汉代,是汉代人追求长生不老和信仰神仙世界的一种反映。兔子的形象在汉代画像石上异常活跃,汉代画像石上的兔子捣药纹中,兔子已不再是普通的兔子,而是一只仙兔,有的甚至长着翅膀,可以飞向神仙的世界,成为一个重要装饰题材。

图六 山东嘉祥洪山村出土的画像石

(图六)山东嘉祥洪山村出土的画像石,以及各地出土的画像石或画像砖,凡西王母所处的仙境图像都刻有捣药的玉兔。玉兔捣药成为汉画神话仙境的重要元素。汉代把西王母尊为西仙之首,是长生不老药的制造者和掌管者。

汉画像中所反映的玉兔,无论在西王母身边还是在月中,大都是前掌持杵捣药。汉乐府《相和歌辞》中就有采取神药若木端,白兔长跪捣成虾蟆丸。以及傅咸《拟天问》亦云:月中何者?白兔捣药。可见这里为西王母制造长生不老之药的就是玉兔。玉兔在月宫中捣药,取的材料是神药若木端。若木就是月神所居住的那棵巨大生命树,若木端就是树枝杈。玉兔就是把若木端不停地捣碎,制成丸药,奉献给西王母,西王母再根据人类的贡献施舍。

正如李淞在《论汉代艺术中的西王母图像》一文中说: 在一幅表现西王母的图像中,如果其中图像的组合减至最低因素,那么就是西王母配玉兔捣药;如果再剪掉玉兔图像,则是西王母的可视别性受损。在这层意义上可以认为,捣药兔是西王母的标志。

汉画像中奔跑的玉兔在月轮中,与日轮中展翅飞翔的金鸟相对应,表示天体运行。持棒捣药的玉兔在西王母旁边,与金鸟、蟾蜍、九尾狐、羽人等组成一个神秘、令人向往的仙境世界。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广为人知。但,却不知后羿因射日有功得到了西王母仙药,只不过在诱惑面前,夫妻也有分飞的日子,仙药被嫦娥偷吃,后羿没有享受到,他不能飞天升仙,只有死去。嫦娥因窃食其夫后羿的不死之药,奔入月后,与玉兔做伴。

但是,很明显在汉代的画像石的神仙意境里,找不到寂寞嫦娥舒广袖的身影。张衡《灵宪》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娥窃之以奔月,将往,枚筮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说的就是嫦娥偷吃了丈夫从西王母那里得到的仙药,飞升月宫,变为蟾蜍。原来汉画中与玉兔一起捣药的蟾蜍,竟然是嫦娥变的,不得不令人感叹唏嘘。

图七 隋 白玉兔

神话随着社会意识主流的变化,为了安抚人的心理,也在不断变化。不过,在李商隐《寄远》诗云: 嫦娥捣药无穷已,玉女投壶未肯休。和陈陶《海上望月》诗:孀居应寂寞,捣药青冥愁。这里又把玉兔捣药的功劳,让给了嫦娥,似乎给爱上嫦娥的人们,心理一点舒服的感受。这正是随着文化的改革,神话也不得不与时俱进呀。

其实月中玉兔、蟾蜍并存的神话也是汉代阴阳观念思维的产物。刘向《五经通义》说: 月中有蟾蜍与玉兔何? 月,阴也;蟾蜍,阳也,而与兔并,明阴系于阳也。《初学记》卷一引《春秋元命苞》云: 月中言阙也,两设蟾蜍与兔者,阴阳双居,明阳之制阴,阴之倚阳。这是事物常见的相互对立约束机制,更是事物和谐共存的文明形式。

隋代的兔形玉雕风格,承六朝而又摆脱了前代的粗犷,逐渐趋向工整。据专家辨认,隋代李静训墓出土了一件象白玉兔样的动物件。(图七)昂首前视,双耳后抿,面部细节不做表现,前肢并排伸于胸前,后肢蜷曲于腹下,首尾用简单的阴线刻出毛发,其余部位光素无纹。这件动物件的穿孔很有特点,在腹部左右横穿。像这样的穿孔在唐宋时期的动物玉雕件中也时常能见到,至于穿丝如何系佩,就不得而知了。

其玉兔佩与孝道有关,《隋史孝行传》有一篇兔就孝的文章。说有个叫华秋的人,侍奉老母非常孝顺,老母寿终后就在墓前搭了一个茅棚为母守孝。一天一个猎户追逐一只兔子,兔子慌乱中一头扎进了茅棚里,躲在了华秋膝下,猎户进来没有发现,就走了。自此这只兔子晚上常住在他家,白日就立于门栏前晒太阳。古人认为兔子能识别孝子之家,就如一鸽子被鹞追逐,鸽子一下躲进佛的身影下,便平安无事了。孝子之家必有佛光祥瑞,能够将佛光庇佑给众生,解除遇难者的恐怖心理。

图八 兔形玉佩 唐

唐代宿州农药厂宿舍唐墓出土了一件长 2.45 厘米、宽 1.02 厘米、高 1.25~1.35厘米的玉兔,四足蜷缩于腹下,安静中带点狡猾,并有一丝惊恐。背向上隆起,以简单的阴线刻出圆眼。(图八)

另外传世品中有1978年许昌市征集,现藏于河南省文物商店的一件玉兔,(图九)青玉,圆雕。兔作卧伏状,长耳后抿贴于背部。圆眼,眼险用阴刻弧线表示,嘴向前凸出。前后肢伏地,腿部肌肉隆起,臀部肥厚,尾巴下坠。耳根、鼻侧、四肢处均阴刻线条装饰。阴刻线条的疏密粗放,与汉代六朝事情的动物件表示皮毛的阴刻线,具有传承的工艺特征。兔的指爪亦用线条雕饰,整体形象古朴敦实。

图九 兔形玉佩 唐

与此玉兔形象相若的还有一只洛阳出土当作印钮的兔,(图十)以兔为钮,兔弓背,头伏于两条前腿上,后腿作蹲踞式。1974年西安市东郊卧龙巷出土,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兔钮龙凤葡萄纹玉镇,是目前发现最好的玉镇。此镇为白玉立方形体,上圆雕一兔,兔呈弓腰形爬卧,四腿弯曲,低头,下颌紧贴前腿,双耳后抿神情机警,呈准备跳跃奔跑状;在正方形的下面,即玉兔的四周,雕藤枝串叶及串串丰硕的葡萄;在四周的侧面,同样浅浮雕葡萄藤叶,其间还饰有青龙与凤鸟,为唐代常用的装饰纹样。

图十 兔形玉印纽 唐

凤为群鸟之长,鸟中之王,是百鸟中最美丽的;葡萄原产于欧洲、西亚及北非一带,是汉武帝时期由张骞通西域后传入我国的。玉镇吸收了中亚、西亚等地艺术特征,兼收并蓄,所雕的兔、龙、凤及葡萄都是寓意吉祥的纹样,在继承传统玉雕的基础上,融合同时代的各种工艺的表现手法,为后世留下了不朽的唐代独特艺术风格。

图 兔形玉镇 唐

纵观隋唐至宋代的玉兔,数量虽不多,但皆圆雕,一般沉稳安静。兔呈伏卧状,足、耳贴于身,或微外露一点,腹部横穿一孔,或背腹竖穿一孔。隋唐至宋代的玉兔细部的表现有所区别,由于采用圆雕的表现手法,玉兔较商周时期的片雕更为写实,显出温顺可爱的一面,功能已超越了单纯的佩玉范畴。

北京卓玉馆藏兔形蹀躞佩(唐-宋)(图十一)青玉满沁,沁色如月尾紫,局部钙化。以写真法圆雕卧兔,惟妙惟肖,无论肌肉骨骼、四肢五官、高矮比例、肥瘦尺度,皆历历晰晰,真真实实。千年之前古人能臻此境界,诚不易也,可傲岸古今。躞,今称提携,穿于带中,下垂多宝,唐宋时盛行。

图十一 兔形玉佩 唐宋

但,毕竟两宋之时的玉兔数量极少,存世也无多。宋代玉兔中最为著名的是浙江省衢州市柯城王家乡瓜园村南宋墓出土,现藏衢州博物馆。(图十二)青玉,圆雕玉兔,线条简练,形态逼真,雕琢细膩。这件玉兔是可以确认的最早的文房用品中的玉镇,兔作伏卧状,双目前视,眼、耳、腿、尾等部位用勾撤法做出轮廓,以细密的短阴线刻出兔毛,写实感极强。

图十二 宋代玉兔

宋代墓葬中有一对水晶兔,(图十三)出土于安徽省青阳县新河镇光荣村滕子京家族墓,现藏于青阳县博物馆。水晶无色透明,兔作蹲卧状,双眼前视,两耳竖起,前后腿微弓,无尾,用粗阴线勾勒身体的各部位,线条粗犷简练。兔背上下对钻一孔,为唐宋时期玉器上常见的特征。

图十三 水晶兔佩 宋

从画像石上兔的形象在汉代已经具有了鲜明的信仰与观念内涵,可以明确的是人们心目中的仙兔,与长寿、不老有着密切关联。并且不受王朝的更替,一直延续着这样的文化传承。只不过有时为显性呈现,如兔子捣药题材的直接表达;有时为隐性显现,如隋唐以后的文房用品的圆雕玉兔或兔纹作品。

北宋诗人陈师道的《后山谈丛》说:中秋无月,则兔不孕,蚌不胎,乔麦不实,兔望月而孕,蚌望月而胎,荞麦得月而秀,世兔皆雌,惟月兔雄尔故,望月而孕。陈师道在这里发挥了昂首玉兔是在望月的想像力,并且指出玉兔望月的都是雌性兔,而公兔子是在广寒宫里正为西王母持杵捣药。由于宋代有了明确的兔望月而孕的感应说,至此给古代的那些片状玉雕昂首兔,找到了一个研究古人求子图腾溯源的渠道。

宋辽金之际,战事连连,一旦受袭,百姓散若惊兔,匠人们对惊走的顾兔不同描绘,或是自身处境的些许反映。宋至清时期,以回首顾望之兔为主题的纹饰与造型大量出现于陶瓷、砚台、玉雕、印章、壁画、石雕等作品上,兔皆面左而顾,下颌微抬,目光顾望于斜上方,静处上顾。

兔子的形象大致分为如下:1.警惕回首、面左右顾望的造型,暗合古艳歌中茕茕白兔,东走西顾的描写。兔于草间回首顾望,目光警惕,兔并未奔走,属茕茕白兔的静态表达。2,兔奔走之姿似脱兔。所描绘的脱兔动感十足,飞逝如箭,让人莫不感叹时光亦急逝如斯。脱兔源于东周时期孙武的 《孙子》,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这里以脱逃之兔比喻进攻急猛,让对方措手不及,以致取胜之方法一种。(图十四)

图十四 兔形玉佩 南宋

宋金辽时期的兔眼以昂首顾月的为多。而元代顾兔的视线却下移了,似尽量避免顾月,尤其是雌兔顾月的主题,几乎没有了。究其原因或许与撑目兔的说法有关,元人陶宗仪在《南村辍耕録》写道宅眷皆为撑目兔,舍人总作缩头龟。

图十五

图十六 元代猎犬逮兔玉器纹样

关于这段话,清代翟灏在《通俗编》中考证曰:兔望月而孕,喻妇女之不夫而姙也陶宗仪的撑目兔就是翟灏提到的兔望月会怀孕,那些在家做撑目兔的妇女,就是偷人的意思。因着这一典故,元代的兔子图案也就出现了猎犬逮兔的纹样,兔子多了些许森林法则的命运表现,这倒给宋元兔子的断代提供了帮助。(图十五)(图十六)

明代 玉兔

明清人认为兔的反顾会导致月出,故对于顾兔造型更加青睐。反顾,就是元代玉兔设计成故意不去望月亮;月出,见魏人宋均注解的《运斗枢》行失瑶光则兔出月,是指月亮中在运行中阴影消失了,代表着玉兔也离开了月亮。

宋辽金时期人真实的相信顾兔就是玉兔望月,月出时,就是玉兔离开了月亮导致的。因此,玉件中以玉琢兔,都是作兔在月下面观月状。宋人张洞玄在《玉髓真经》言:莫向月前瞻玉兔,释曰有月有兔,相向而形,只可下兔,作玉兔望月形,不可坐月看兔,出人缺唇,盖相反。张洞玄详细说明了月与兔的位置,告戒妇女受孕时,不要去看月亮,或佩带玉兔的纹样,如果月在兔子的下方,则出人(生下来的孩子)会形成缺唇〔恰似兔唇〕。(图十七)

图十七 兔形玉佩 明

清末徐柯在《清稗类钞·时令类》中说:中秋日,京师以泥塑兔神,兔面人身,面贴金泥,身施彩绘,巨者高三四尺,值近万钱。贵家巨室多购归,以香花饼果供养之,禁中亦然。

民俗中有男不祭月,女不祭灶的风俗,所以,中秋祭月一般都是由女人来完成。孩子经常在旁边模仿母亲祭祀的模样,因此,小孩子参加祭祀兔儿爷的事,也就慢慢演变成争买儿童玩具为孩子所喜欢。

民间剪纸中的兔子造型

玉兔的制作和佩带,即使到了清代,也属于大户人家的玩物。当然,兔作为月的代表,象征着月的运转,其奔跑的叙事形态,给人留下惜时如金的感觉,为人类留下了光阴荏苒、日月如梭等警句。

图十八 兔形玉坠 明

自汉代兔子被仙化,玉兔捣药除了是被人们熟知的神话仙境外,还预示着人们对生命意识的觉醒。特别是十二章纹的兔子,在明代《三才绘图》中记载为月图像,它是皇室为皇权万年而专用的十二章纹中的一个。明定陵中出土的白兔杵药玉耳坠(图十八),是皇家饰品中对此章纹的杰出运用。所以,在审视这些玉兔作品的时候,有必要把它们置于历史的长河中,关注它们的外观性状外,还必须考虑到它们的文化内涵,从而达到比较完整地认识这类玉器。

图十九 兔形玉坠 清

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图文由作者提供。

本文是作者力作玉器与十二生肖主题书稿的一部分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