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有哪些(一线城市的排名标准)

  • 一线城市有哪些(一线城市的排名标准)已关闭评论
  • 204 次浏览
  • A+
所属分类:随笔创作

01 一线城市并非学术概念

衡量城市层级主要有两套体系:一套是行政级别,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县级市;另一套是规模层级,以城市人口数量作为标准,将城市分为特大城市、超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等。这两套体系对应的分别是行政级别和人口规模,均有一定局限性。相比而言,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成为反映一个城市综合影响力的指标。我们目前谈论一线城市概念,是媒体、民间约定俗成的说明。

据有关媒体考证,一线城市概念有可能最早源于宝洁进军中国后的市场研究。20世纪90年代,宝洁进军中国后,为了快速熟悉、进入中国市场,委托市场调研公司以市场容量、经济发展、城市化等标准对中国城市进行分类分级。于是在1999年首次系统提出了一二三四线城市概念。随后,蓬勃发展的房地产行业将这一概念发扬光大。将房价最高、房地产市场份额最大的4个城市——北上广深,被开发商单列出来,引入一线城市的概念,进行宣传。2013年底《第一财经周刊》根据一系列的经济、政治和学术资源等指标综合评判后,提出了新一线城市的概念

02 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的格局直至20世纪末才定型

衡量一个城市算不算一线城市并无统一标准,至少看四项指标:

一是通过城市的生产总值体现的经济实力

二是城市是否有相当强的区域辐射力

三是是否有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有举足轻重的优势主导产业

四是是否有强大的城市群作为依托,城市群的资源集聚为一线城市战略纵深提供空间。

2013年《第一财经周刊》更是创造性地提出了量化指标,提出新一线城市的计算公式是:人才吸引力指数×0.3+适宜创业指数×0.3+大公司关注度指数×0.4。随后扩展到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未来可塑性五大指标综合评比后划分名单。

综合来看,京沪的领跑、深圳的上位、广州的坚挺、天津的淡出、重庆杭州等强二线城市的异军突起,无不体现了城市格局之变、时代变迁。

1. 建国初期:京津沪

20世纪90年代之前,天津与京沪并立。当时的天津,不仅拥有直辖市的特殊行政身份,而且还是北京第一大工业城市、港口城市。其地位远非如今的深圳、杭州可比。

天津首先具有地理区位优势,是我国较早进行开埠通商的城市之一,近代化程度领先于内陆地区,加上坐拥一流的港口,在全球贸易时代,顺势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出海口。二是政策区位优势。自晚清以来,天津都在分担北京难以承担的经济功能。天津的好光景直至2020年,疫情冲击下,天津首次跌出城市GDPtop10.从第一梯队到前十开外,天津就近经历了什么?这背后是产业格局的调整、经济重心的转移以及国家战略的重塑。

首先是产业格局的调整。无论是计划经济时代还是改革开放前期,天津都是中国首屈一指的工业重镇,在碳中和碳达标大的时代背景下,天津重工业产业格局就尤其显得不合时宜。加之先进制造业不足、互联网、金融、数字经济等新经济一直未发展成型,导致天津在面对城市经济转型时缺乏一定的竞争力。其次是经济重心的转移,中国经济正从外贸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内需驱动、科技驱动,而天津随着投资动能衰退、创新能力相对不足,经济增长势然乏力。第三是国家战略的重塑,天津位居北京之侧,享受资源外溢红利的同时也面临北京强中心的虹吸。加之雄安新区作为新国家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均影响天津过去享有的政策红利不复存在。

2. 改革开放年代:京沪穗鼎立

天津淡出的同时,广州和深圳先后上位,借助改革开放的东风,一路扶摇直上,晋升一线城市阵营,与北京、上海并立。

广州作为中国的南大门、国家中心城市,还是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国际航空枢纽,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辐射整个华南地区,影响东南亚,这些区位优势支撑和巩固了广州的一线城市地位。

3. 20世纪以来:深圳崛起,四大一线城市的格局就此定型

深圳经济特区可谓是横空出世,短短40年间,从之前的小渔村一跃成为可和香港相争的国际大都市,看成世界城市史上的发展奇迹。作为之后一位晋级一线城市的深圳,除了政策支持之外,最大的特色就是科技创新。从最初的经济特区、计划单列市,到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从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一跃成为社会主义的示范区,担子越来越重,红利越来越多。抓住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十年,深圳凭借着高科技产业布局,从世界工厂升级成为国际科创中心。在你吃经济周期波动中逆流而上,生产总值先后超越广州、香港。

03 谁将是下一个一线城市?

候选人N01.杭州

杭州借助G20峰会和数字经济的浪潮,一跃而上,强势进入人们的视野。杭州虽然把握住新经济的时代浪潮,且拥有阿里巴巴等超级企业,但无论是经济规模、产业结构还是综合实力,都还与苏州、成都等二线城市有着一定距离,遑论广州?

候选人NO2.重庆

重庆也借助经济的一路赶超,开始挑战广州的生产总值第四城之位。一时之间,重庆赶超广州乃至深圳的声音不绝于耳,北上深重的说法不胫而走。重庆更为特殊。作为直辖市,重庆城市面积远超一般城市,常住人口超过3000万,从体量上相当于一个中等省份。虽然经济总量有望赶超广州,但从人均指标来看,还存在不小差距,至于区域辐射力等综合指标,更与广州存在明显差距。

候选人NO3.成都

成都是西南地区的龙头城市,常年位居新一线城市榜首。便利的城市交通带动周边地区发展,也为人才的引进提供更好的环境条件。随着小视频时代的到来,成都一跃营销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成为游客来西南地区旅游必打卡的网红景点。

候选人NO4.苏州

苏州是难的经济总量和人均数据都堪比一线的城市。近年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国家重大战略先后在苏州叠加实施,为苏州打造总部经济高地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所以……你心目中的一线城市是?欢迎留言讨论。

夜行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