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是什么学家(诺贝尔是哪国人的人)

  • 诺贝尔是什么学家(诺贝尔是哪国人的人)已关闭评论
  • 211 次浏览
  • A+
所属分类:随笔创作

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 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还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励后人,向科学的高峰努力攀登。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最高科学大奖。他的名字和人类在科学探索中取得的成就一道,永远地留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史册上。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就是世人皆知的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伯恩哈德·诺贝尔。

火药大王

诺贝尔1833年出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 摩。母亲是以发现淋巴管而著称的瑞典博物学家O.鲁德贝克的后裔,父亲是一位颇有才于的机械师、发明家,但由于经营不佳,屡受挫折。后来,一场大火又烧毁了全部家当,生活完全陷人穷困潦倒的境地,要靠借债度日。父亲为躲避债主离家出走,到俄国谋生。 诺贝尔的两个哥哥在街头巷尾卖火柴,赚钱维持家庭生计。由于生活艰难,诺贝尔一出世就体弱多病,身体不好使他不能像别的孩子那样活泼欢快,当别的孩子在一起玩耍时, 他却常常充当旁观者。童年生活的境遇,使 他形成了孤僻、内向的性格。

诺贝尔从小主要受家庭教师的教育,16 岁就成为有能力的化学家,能流利地说英、 法、德、俄、瑞典等国家语言。为了使他学到更多的东西。1850年,父亲让他出国考察学习。两年的时间里,他先后去过德国、法国、意大利和美国。由于他善于观察认真学习,知识迅速积累,很快成为一名精通多种语言的学者和有着科学训练的斯德哥尔摩街景科学家。回国后,在工厂的实践训练中,他考察了许多生产流程,不仅增添了许多的实用技术,还熟悉了工厂的生产和管理。就这样,在历经了坎坷磨难之后,没有正式学历的诺贝尔,终 于靠刻苦、持久的自学,逐步成长为一个科 学家和发明家。

早在1847 年,意大利的索伯莱格就发 明了一种烈性炸药,叫硝化甘油。它的爆炸 力是历史上任何炸药所不能比拟的。但是这 种炸药极不安全,稍不留神,就会使操作人员粉身碎骨。许多人因为意外的爆炸事件而血肉横飞,连尸体也找不到。诺贝尔决心把这种烈性炸药改造成安全炸药。1862年夏天,他开始了对硝化甘油的研究。这是一个充满危险和牺牲的艰苦历程。死亡时刻都在痛伴着他。在一次进行炸药实验时发生了爆炸事件,实验室被炸得无影无踪,5个助手全部牺牲,连他最小的弟弟也未能幸免。由于危险太大,瑞典政府禁止重建这座工厂,被认为是科学疯子的诺贝尔,只好在湖面的一条船上进行实验,寻求减小搬动硝化甘油时发生危险的方法。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硝化甘油可以被干燥的硅藻土所吸 附,这种混合物可以安全运输。上述发现使他得以改进黄色炸药和必要的雷管。黄色炸药在英国(1867 年)和美国(1868年)取得专利之后,诺贝尔进而实验并研制成一种威力更大的同一类型的炸药爆炸胶,于 1876年取得专利。1888年,诺贝尔又研制出最早的硝化甘油无烟火药弹道炸药。

诺贝尔一生的发明极多,获得的专利就 有255种,其中仅炸药就达129种。他的发明兴趣不仅限于炸药,作为发明家、科学家,他有着丰富的想像力和不屈不挠的毅力。他曾经研究过合成橡胶、人造丝,做过改进唱片、电话、电池、电灯零部件等方面的实验还试图合成宝石。尽管与炸药的研究相比,这些研究的成果不是很大,但是他那勇于探索的精神却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诺贝尔把他的毕生心血都献给了科学事业,他一生过着独身生活,大部分时间是在实验室中度过的。他谦虚谨慎,对别人亲切而忠诚。 他拒绝别人吹捧他、不让报纸刊登他的照片和画像。

诺贝尔在全世界都有炸药制造业的股份,加上他在俄国巴库油田的产权,所拥有 的财富是巨大的,他因此而不得不在世界各地不停地奔波。诺贝尔本质上是一位和平主义者,希望他发明的破坏性炸药有助于消灭战争,但是不幸的是,炸药却成了战争的工具。

流芳百世的遗愿

诺贝尔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亿万富翁,他 的财产累计达30亿瑞典克朗。但是他与许多富豪截然不同,他一贯轻视金钱和财产,当他母亲去世时,他将母亲留给他的遗产全部捐献给了慈善机构,只是留下了母亲的照片,以作为永久的纪念。他说:金钱这东西,只要能够解决个人的生活就够用了,若是多了,它会成为遏制人才的祸害。有儿女的人,父母只要留给他们教育费用就行了,如果给予除教育费用以外的多余的财产,那就是错误的,那就是鼓励懒惰,那会使下一代不能发展个人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聪明才干。

诺贝尔于1896年12月10日病逝于他 在圣雷莫的别墅里。他的遗体被运回国,在 那里火化以后,于12月29日用隆重的礼仪 安葬在斯德哥尔摩北方公墓的一座家庭墓穴里;在这座墓穴中,他的父母和弟弟埃米尔已先人葬。诺贝尔的墓碑是一座高约3米的灰色尖顶石碑,看上去很普通。石碑正面刻有Nobel几个金字和诺贝尔的生卒年月, 墓碑两侧刻有诺贝尔4位亲人的名字和生卒年月。墓碑右侧的地上,插着编号牌:170/1678。周围是10棵一人多高的柏树。碑上没有诺贝尔的肖像(据说诺贝尔生前只有一张画像),没有浮华的雕饰,没有只字关于他在人类历史上写下的辉煌!每一个知道诺贝尔的人站在他的墓前,都会感到这种朴素带给人的心灵震撼。去世之前,诺贝尔不顾其他人的劝阻和反对,在遗嘱中指定把他的全部财产(920多万美元)作为设立诺贝尔奖金的基金,每年提取基金利息,奖给对人类科学文化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后人。

他在遗嘱中还强调指出,在评选得奖人 的时候必须做到不分国籍、民族、肤色,不问宗教信仰和政治信仰,一视同仁,惟一的标准是视其实际成就。这一义举充分显示了这位大发明家的博大胸怀,它对推进科学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01年12月10 日,即诺贝尔逝世5周年时首次颁发诺贝尔奖,奖金分为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及医学、文学、和平五种。诺贝尔在其遗嘱中规定, 奖金应每年授予前一年中在上述领域和事业中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1968 年,瑞典银行决定再增设一项经济学奖金, 该奖项于 1969年第一次颁发。除和平奖由挪 威议会负责颁发外,其他奖项均由瑞典各机 构颁发。自从1901年第一次评奖以来已有 600多人获奖,他们绝大多数是在各自的科研领域内作出杰出贡献的出类拔萃的人物,因此诺贝尔奖在全世界享有盛誉。但是诺贝尔奖的评选也并非完全公平合理,能做到使世人心悦诚服,例如与意识形态有密切关系的文学奖与和平奖,就经常会引起意见分歧,和平奖金也常有保留。以个人的巨额财产设立科学基金来奖励后人,诺贝尔的这一义举确实堪称史无前例。诺贝尔奖金的设立,对于近百年来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从1901年颁发首届诺贝尔奖迄今,已 100多年,在这期间有600多位专家、学者 和著名人士获得诺贝尔奖金。诺贝尔奖金虽 然不是世界奖赏中数额最高的,但它是最权威的。它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20世纪以来,诺贝尔科学奖金获得者走过的道路,就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轨迹。

影响

自从1901年诺贝尔奖金首次颁发以来,该项奖金及其获得者已经引起了整个文明世 界的兴趣。1867年诺贝尔发明的炸药开始进入市场,从此以后,一种崇敬的光轮便环绕在这种黄色炸药周围。作为举世闻名的专利品之一的黄色炸药,早已成为猛烈力量的象征;对于它的重要性和巨大影响,也几乎家喻户晓。诺贝尔奖不仅仅表明了这位科学家的伟大人格,而且,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越来越成为世界科学技术冠军的标志,激励着越来越多的精英豪杰,献身于科学事业,去攻克一道道科学难关。同时,它也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世界科学文化的交流。

夜行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