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农化服务(农化国际)

夜行书生 91 次浏览

第一个元素: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给农业带来的挑战,2019年已经非常明显。中国西北正在变暖变湿,而一向以雨水多而闻名的南方,却发生了严重的干旱,降水量急剧减少。

气候变暖、干旱少雨,已经成为我国很多地区甚至全球,不得不面对的变化

靠天吃饭的农业,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从大了来说,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对全球粮食安全是一个极大的威胁。从细处来看,气候变化的影响,已经俯拾皆是。

2019年,广西部分地区发生了因干旱少雨而导致柑橘裂果的现象;湖南芷江的冰糖橙,因干旱缺水而导致果实集体瘦身变小;四川攀枝花、云南华坪也因高温干旱,导致芒果个头变小,产量降低。

光、热、水等气候资源的变化积累,对现有的农业种植制度一定会产生深远影响

气候变暖,农作物复种指数增加,病虫害加重发生,意味着对农资的需求增加;同时,可以预见,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双向提升依然是种植者追求的主要目标,这也使得相关农业投入品的使用依然是刚需。另外,抗旱作物、应对极端天气的抗逆性产品、滴灌设施、水肥一体化等可以解决干旱少水困境的品种、技术等市场空间将会越来越大;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农业需要更多的创新和技术升级来回应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第二个元素:草地贪夜蛾暴发

2019年初,一只极其能吃极其能飞极其能生的妖蛾子打破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平静。草地贪夜蛾自1月份入侵我国云南,大半年就侵袭至我国包括台湾在内的27个省(市、区),对我国玉米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得益于我国自上而下式的防控应急机制以及重视,草地贪夜蛾的危害在今年得到了控制。但根据专家预测,2020年草地贪夜蛾将全面暴发,而且就目前来看,入侵作物除玉米外,在甘蔗、香蕉、花生,甚至水稻上都发现了它的身影。加上我国南方地区气候环境适合草地贪夜蛾生存,它未来将逐渐本地化,成为我国田间最重要的害虫。可以说,草地贪夜蛾的防控未来将是我国很多作物生产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草地贪夜蛾的入侵,对我国农化企业的防控和服务能力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也带来了很多的机会。该蛾子繁殖能力强,又容易产生抗药性,在农药减量的前提下,要做到有效防控,人、机、剂的结合必须更加紧密,服务人员的专业化、施药器械的精准化、农药药剂的高效化等缺一不可。统防统治、联防联治等防控业态,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团体,甚至基因工程等技术,都将迎来更大的发展可能。

第三个元素:数字化

近年来,以物联网、大数据、数字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与农业生产、加工、分拣、配送、营销、客户服务等产业链的全过程发生深度融合,催生出多元化表现形式的数字农业。

2019年,是中国数字农业元年。国家的战略布局,远超行业人意料。2019年5月,我国发布了《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提出,立足新时代新国情新农情,要将数字乡村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方面,加快信息化发展;夯实数字农业基础,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

如今,已经有一些大种植户和专业的种植公司开始接受用高新科技武装农业生产,提高作物整体产出。越来越多的田间使用植保无人机就是一个案列,相信不久之后,当人们习惯了数字农业、精准农业带来的高效便捷,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认知计算和人工智能这些现在看来高大上的技术,会更多渗透到田间地头。

我国诞生了不少尝试做数字农业、物联网、气候农业和智慧农业的公司,他们通过卫星和气象大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和可视化系统,为农场提供种植面积测算、作物长势监测、生长周期估算、产量预估、自然灾害预测、病虫害预警等服务。另外,还有企业通过AI提升农业生产管理,包括产前的育种选种、土壤分析,产中的病虫害管理、合理施肥,产后的品质检测、优化物流等,不仅大大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效率,未来还将大大影响我国农业生产关系的分配。

科技改变农业,未来已来。

第四个元素:环保重压

2019年3月21日,江苏盐城响水陈家港天嘉宜化工厂发生特大爆炸事故,造成78人死亡,640人受伤。该事件引发江苏进行最严厉的环保风暴,并向其他省份蔓延,加快促进了广东、河南、湖北、浙江、甘肃、黑龙江等多个省份化工园区关停搬迁或改造。

农化行业直面挑战,马太效应更加凸显。那些具有一体化布局能力、资金雄厚的大型规模化农化企业和那些有特色、创新能力强、走差异化路线的特色企业将凭借良好的环保生产线和特色优势持续占领市场,抵御原材料(或中间体)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而那些产品无特色、技术落后以及不遵守环保要求、非法经营的企业将加速被市场淘汰。产业链上企业的合作会选择那些合法、有优势的龙头企业,行业的市场份额也将加速向头部企业聚集。强者愈强,弱者和环保不达标者将无立足之地。

行业整合将加快。我国将出现一批比肩国际巨头的综合性农化企业,未来或实现活下来就是高盈利的状态。

第五个元素:绿色农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关乎舌尖上的安全。我国提出了农业绿色发展的路线。以绿色发展为导向,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高质量发展道路已是中国的必然选择,倒逼置身其中的农化企业必须围绕绿字做文章,这对企业的研发创新、产品质量、服务能力、经营水平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将深刻影响行业未来的走势和生态。

尤其是在2019年12月1日,被誉为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管理法规、时隔十年之后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条例》对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生产加工过程、销售、贮存、运输等食品安全的各个环节提出了最严格的监管要求。

日前,农业农村部在回复关于加快完善我国农产品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建议时也提出,接下来将加快制定3,000项标准,及时更新豁免农药名单,逐步构建国家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体系。今年以来,山东、河南、浙江、海南等地政府陆续公开典型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在发布的诸多典型案例中,有一半以上与农药相关。

随着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优质农产品和服务需求快速增长,有没有已经不成问题,好不好优不优逐步成为我国农业生产中的主要矛盾。对症下药,解决相应的病虫害问题只是对农化经营者最基本的要求,而对生产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负责,才是未来农业技术和农业投入品推广中的重点

来源:农财网农化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