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平均海拔(青藏高原矿产资源丰富吗)

夜行书生 77 次浏览

「带上一双地理的眼睛,品味大千世界的美好」

每一个没有去过藏区的人,都对它充满想象;每一个去过藏区的人,都说自己对它一无所知。

一、布达拉宫的白墙——甜蜜的宫殿

白墙与红墙,布达拉宫的两种颜色,普通又特别。自古以来,不知道有多少教徒为了它奔走千里。

布达拉宫,主体建筑为白宫、红宫两部分,起建于山腰,大面积的石壁屹立如峭壁,使建筑与山岗融为一体

布达拉宫的白墙,又名牛奶墙,是在白色石灰里添加牦牛奶、白糖,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刷漆而成。牛奶墙除具有洁白的美观效果外,还能防腐固体,抵御风雨的侵蚀,减轻风化作用。

白墙,蜂蜜牛奶墙

在藏区,藏传佛教的影响巨大,几乎是全民信教,因此,在藏民眼里,布达拉宫是极度神圣的存在,每年都会有大批的藏民携带着牦牛奶、白灰、蜂蜜、白糖等物品来到布达拉宫,然后再将这些物品按比例调合成涂料。这样的涂料不仅白净,更是具有很高的粘稠性,而且耐腐蚀,不易脱落。

二、布达拉宫的红墙——高贵与正统

柽柳[chēng liǔ],藏区的一种植物,俗称观音柳,具有耐高温、耐严寒、耐干、耐湿、耐腐等近乎无敌的属性。

用柽柳树枝堆砌的墙壁,被唤做白玛草墙。红墙就是白玛草砌压而成的,经过一道道工艺制作,最后变成了红色草墙。这种草墙不仅美观,而且材质轻,可减轻建筑的承重;还有白玛草本身和狼毒草类似,能防虫子啃蚀。

红墙,白玛草堆砌而成

三、噶丹寺——依山建寺,以寺巍山

又名甘丹寺,坐落在拉萨市区东面40余千米的达孜区境内,拉萨河南岸的旺波尔山坳,海拔3800米,是格鲁派的祖寺。

噶丹寺

寺院建筑因地制宜,傍山傍水,群楼重叠,建于山顶及山坳处,巍峨壮观。

整个寺院色彩鲜明,极富视觉冲击力,黑色的窗框、白色的墙体、金黄色的宝顶在湛蓝的天空下交相辉映,彰显神圣庄严。

噶丹寺,神圣庄严

四、江孜宗山古堡——依山建堡,气势巍峨

江孜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雅鲁藏布江支流年楚河上游北岸,古堡矗立在江孜古城中央的悬崖峭壁上,海拔4020米,相对高度125米,在年楚河平原中央显得非常雄峻。

江孜宗山古堡,好似又一座布达拉宫

江孜是一个盆地,农业发达,在一片浓郁的色彩当中,突兀拔起一座赭黄色的石山,在石山上又突兀拔起一座白墙红顶的城堡,就显得特别的突出、抢眼。

民主改革以前,西藏政教合一,县府既是官府,也是寺院,因此,城堡实际上也可以说是一座宫殿式的寺院。

彩虹下的江孜宗山古堡,如此傲娇

五、牛粪饼墙上晒——一块牦牛粪,一朵金蘑菇

青藏高原树木稀少,牛粪是主要的生活能源。牛粪饼墙上晒,是因为青藏高原光照充足、通风透气,既利于晾晒干燥,又节省储存空间。更是传递着藏家人丁兴旺、勤劳富裕、吉祥圆满等传统文化信息。

川藏公路旁,居民墙壁上晾晒的牛粪饼是传统的燃料

六、玛尼轮(转经轮)——清净恶业,积聚功德

在藏区,随处可见信徒们不分男女老幼,手中拿着一个经轮,不停地转动。由于藏族人,特别是老人,大多不能流利的诵念经文,所以他们用转经轮代替诵经。

在藏区,随处可见信徒们不分男女老幼,手中拿着一个经轮,不停地转动

每到盛大的宗教节日,藏传佛教的信徒就会去寺院转动玛尼轮。顺时针转动玛尼轮是藏民忏悔往事、消灾祈福、修积功德的信仰习俗。

玛尼轮通常是以木、铜、银、金等材质制成,主体呈圆柱形,中间有轴可供转动

七、青稞——雪域高原上的传奇珍宝

青稞,耐寒性强,生长期短,高产早熟,适应性广。

青稞,是藏区居民的主要食粮、燃料、牲畜饲料,也是啤酒、医药、保健品生产的原料。

日喀则位于雅鲁藏布江和年楚河汇合处的宽阔河谷平原上,是青稞的理想产地,藏民常用青稞酿酒和磨制糌粑。

青稞,藏民的主食

八、雅鲁藏布江河谷农业——高寒地带的‘鱼米之乡’

高寒气候下的河谷,耕作条件较好:海拔较低,热量条件较好;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夏季,西南季风携带印度洋暖湿气流带来了丰沛的降水。雪山、农田、聚落宛如世外桃源。

青藏地区的河谷农业

雅鲁藏布江是印度洋与青藏高原之间海陆水循环的水汽通道,河谷两岸的山麓植被茂密,阡陌交通,山顶雪山连绵,一派世外桃源风光。

雅鲁藏布江风光,无限美好

九、通麦大桥——天堑变通途,此生必驾

通麦大桥是川藏公路南线318国道上著名的通麦天险路段上的咽喉工程,在同样的位置分布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三座跨江大桥,从左到右依次为:铁索桥、双塔双跨悬索桥、单塔斜跨大桥,见证着西藏交通要道的变迁。

通麦大桥,铁索桥、双塔双跨悬索桥、单塔斜跨大桥,见证着西藏交通要道的变迁

目前,主要通车的通麦特大桥为单塔斜跨大桥,原来的两座已经暂停了机动车辆的通行。

走过通麦特大桥,此生无憾

十、鲁朗林海——一个让人不思乡的地方

鲁朗,藏语意为龙王谷,位于被誉为雪域瑞士的西藏林芝地区林鲁朗镇境内,位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涌入的印度洋水汽带,海拔2700-4200米。

在高原、山地的狭长地带,由山麓向上分别由灌木丛、云杉、松树组成鲁朗林海,山地垂直地带性明显,有西藏江南之美誉。

鲁朗林海,神仙住所

十一、藏香猪——喝泉水,吃山珍

藏香猪,毛长体小,耐寒灵敏,放牧在山林间,常食用虫草、松茸、蕨麻等野生药材,不仅肉质上乘,甚至连猪粪都被收购用作藏药药引。

由于长期在高海拔的野外放养,藏香猪的体格健壮,嘴尖头长,蹄细骨硬,毛皮黑亮光滑,善于奔跑,心肺功能特别发达,具有极强抗病力和抗寒力,成年藏香猪大都自然生长两年以上。

藏香猪,高原上的精灵

十二、散热棒 ——为地基准备的无需能源的‘空调’

青藏高原因为高寒的气候特点,许多地方都有永久冻土,在这样的地方修筑公路或铁路,如果冻土融化,路基塌陷,会严重影响行车安全,所以需要给路基降温,这些金属棒,就是一些散热棒。

青藏铁路沿线的散热棒,人类智慧的光芒

散热棒下部埋入深深的冻土中,通过内部独特的设计,用液氨将热量通过顶部散发出去,达到使路基降温的效果,避免路基升温融化。

十三、石方格沙障与挡风墙 ——沙海筑路,中国奇迹

青藏铁路错那湖段平均海拔达4500米,大风、沙害严重威胁着路基,治沙工程中的石方格沙障、高立式挡风墙就地取材,增加地表粗糙程度,有效降低近地面大风扬沙。

石方格沙障与挡风墙,中国奇迹

十四、纳木错——镶嵌在高原上的‘蓝宝石’

纳木错,海拔4718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内陆湖泊,发育在西北侧终年积雪覆盖的念青唐古拉山大型断陷洼地内。

纳木错,不知天在哪里,湖又在哪里

纳木措湖中有3个较大的小岛,这些岛很少受到外界的干扰,故栖息的鸟类繁多,人称鸟岛。

湖境畔的棕头鸥幼鸟群展翅欲飞,与白云、雪山、蓝湖交相辉映,人间仙

十五、羊八井地热喷泉——‘世界屋脊’上的奇观

羊八井热泉群(地热区),位于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西北约90千米处的当雄县的念青唐古拉山下,这里是海拔4300米的一片开阔盆地。附近山峰连绵起伏,终年冰封雪盖,在银光闪闪的冰川间,似乎空气都会冻结,但在盆地中间,温度高达92℃的热泉,水花四溅,蒸汽灼人。

羊八井温泉,全国海拔最高的水泉

羊八井镇地热资源丰富,地热喷泉矿物质含量高,旅游、浴疗、康养开发价值大。附近的羊八井地热电厂,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利用中温浅层热储资源进行工业性发电的电厂。

十六、拉姆拉错——被莲花捧起来的‘神湖’

拉姆拉措,坐落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加查县曲科杰丛山之中,被称为被莲花捧起来的圣湖,但鲜为外界所知,人迹罕至,在雪域的腹地深处,犹如藏匿的珍珠,很少有一只幸运的手触摸到。

拉姆拉错,能遇见前世今生的‘神湖’

拉姆拉错海拔5400多米,犹如一面头盖骨形的镜子,镶嵌在雪山群峰环抱中。每次寻访达赖喇嘛、班禅等大活佛的转世灵童前,都要到此观湖卜相。

十七、牦牛——高原之舟

牦牛,是以青藏高原为中心,及其毗邻高山、亚高山高寒地区的特有珍稀牛种之一,草食性反刍家畜。

牦牛能适应高寒气候,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除人类外)哺乳动物,分布于中国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

牦牛,藏族人民的朋友

牦牛全身都是宝,藏族人民的衣食住行烧耕都离不开它。牦牛作为一种全能家畜,在遗传上是一个极为宝贵的基因库,对人类有着不可忽视的社会及经济意义。

十八、玛尼石堆——藏族文化的象征

玛尼石堆,藏语称朵帮,是垒起来的石头之意。朵帮分为两种类型:阻秽禳灾朵帮、镇邪朵帮。在西藏各地的山间、路口、湖边、江畔,几乎都可以看到一座座以石块、石板垒成的玛尼石堆。

玛尼石堆,凝聚着藏民深深的祈愿与祝福

玛尼石堆也被称为神堆。这些石块、石板上,大多刻有六字真言、慧眼、神像造像、各种吉祥图案,它们也是藏族民间艺术家的杰作。

回溯历史,曾有无数中外旅行家踏足于这片广袤无垠的青藏高原腹地。

遥望山外之山的神秘与深邃,藏地成为无数人的向往之地。冰清玉洁的纳木错,肃然屹立的布达拉宫,成群结队的牦牛……时光不停,记忆永恒!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