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愿是什么意思(孟子对乡愿之人的解释)

夜行书生 100 次浏览

孔子说:乡愿,德之贼也。

孔子是单亲家庭,人情凉薄,人间冷暖,比一般人要看的深些。

什么是乡愿?貌似忠厚,实则里外不一的人。

有人说是伪君子的意思。

还有一种意思,便是迎合大众,而不顾事实或结果。

孟子骂的更难听。他说,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原也

差不多,把乡愿当宦官骂了。

献媚与个人是奸佞。

献媚与大众则是乡愿。

我们这里用乡愿这个词汇很少。我们读论语的一代人其实是断层的。

台湾就不一样了。政论节目中,某名嘴骂某名嘴:

你乡愿!

被骂的那个,顿时勃然大怒。

当时要是这样骂我,我会抓抓脑袋,想想词义。

孙子同意孔子的看法。

孙子说:

真正的领袖,是不会受公众意见左右的。

因为德行与名声及受欢迎度是截然相反的。

厉害的人,往往与人群背道而驰。

因为人群一多,既成为乌合之众。

所谓大多数人所能达成的共同点,往往是最平庸的结论。

子张与孔子探讨,什么是达什么是闻。

子张说,名声大,就是达。

孔子说,那只是闻,而不是达。

孔子说,什么是达呢,便是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只有谦虚的人,正直的人,善意的人。才是所谓的通达,自然而然。

什么是闻呢,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表里不一,装老好人而实际干坏事,脸皮还厚。当然,他会很容易取得名声。

可是呢,中国古代,分分合合。

分离的时期,人们也就变得积极而进取。只有能解决问题的人,才能成功。孙子谈论的领袖,当然是处于竞争的领袖。你要解决问题,你就不能盲目的从众。

而统一的时候,大家要形式大于要实质。大家把许多核心的价值变成仪式。只要遵守仪式,也就是成为一个懂规矩的人。便觉得是人畜无害的好人。至于仪式下的价值,其实已经不重要。

有时候,时代进化,甚至觉得仪式是繁礼缛节,动不动也就省略掉了。无所顾忌,肆无忌惮。

太平已久,往往重蹈动乱覆辙。

成了所谓的历史规律。

罗伯特D卡普兰所著的《武士政治》里总结道。

历史牛逼人物的道德观,是后果道德。在东西方,在现代古代,这样的道德观都是统一的。

孙子则说,当一个人打算解决问题的时候,他需要有进不求名,退不避罪的觉悟。

我感触良多是——

在这个花言巧语的社会,真的很难做到啊。

项羽功成,不要衣锦夜行。结果一败涂地。

他最后呢,走到乌江边,送自己的乌骓马渡江。大局都不在乎了,却对一匹马温情脉脉。

他战到最后一刻,在敌人中看到自己的老乡。便拿自己的脑袋当人情送给老乡。他这辈子都没有如此善待过一个人。

孤独的灵魂像现代人一样透着黑色的寒光。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