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点是什么意思(特点的意思)

夜行书生 92 次浏览

1.说说你对艺术美与现实美关系的理解。

(1)①现实美又称生活美,产生于人类长期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是客观存在的能被人认识和反映到艺术中的生活本身的美,可以分为自然美和社会美两种。

②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的美,它是由创作主体的审美意识产生,按照美的规律,并为着美的目的而创造事物的美。创造艺术美是艺术创作的最高要求和根本要求,是艺术家艺术造诣的极致,也是艺术作品的最高标准。

(2)黑格尔认为艺术美高于现实美,艺术美是为了弥补生活的缺陷,这是唯心主义的美学思想,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自然中的美是无意图的,而艺术中的美是有意图的,现实中的美是少见的,而艺术中的美是常见的;规定中的美是短暂的,而艺术中的美是永恒的;现实中的美是相对的,而艺术中的美是绝对的。

(3)车尼尔雪夫斯基认为现实美高于艺术美,他认为现实中的美是真正的美,彻底的美,艺术美是生活美的粗制滥造的模仿。美是发展的、变化的、意图并不能创造美,这显然是唯物主义的美学观点,持这种观点的人混淆来了最美、完美、美的界限。

(4)辩证唯物主义的美学思想认为艺术美的现实美的关系是:

①从量上看,现实美高于艺术美,因为现实美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

②从质上看,艺术美高于现实美。现实中的美往往是不纯粹的、分散的、平淡的、不令人满意的,而艺术中的美是纯粹的、集中的、强烈的、理想的、令人满意的,艺术美源于现实美,是现实美的升华。譬如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就是体现了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的展现虾与马的境界。

2.谈谈对艺术真实性的理解

艺术真实就是艺术家通过艺术形象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表现主观世界。艺术的真实性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或再现的真实;二是反映主观世界的真实或表现的真实。艺术形象的真实性是指这两个方面的融合、统一。

(1)艺术反映的客观世界的真实——再现的真实

①再现,是指艺术家在其作品中对他所认识的客观对象或社会生活的具体描绘,创作手法上偏重于写实或逼真,追求感性形式的完美和现象的真实,在创作倾向上偏重于认识客体,模仿现实。艺术的再现不是纯客观的复制现实,而是将所认识的客观现实依照美的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充分传达和表现出来。

②艺术真实不同于生活的真实,艺术真实是一种假定的真实,审美的真实,并不是说艺术的真实性弱于现实的世界,艺术真实不仅仅反映客观现象的真实,而且解释社会生活的本质真实。

(2)艺术反映主观世界的真实性——表现的真实

①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艺术家根据社会生活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经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蕴含情感的,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成果。

②艺术典型,就是高度真实和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既概括出事物与人物普遍性和共性,又具各鲜明生动的个性和特殊性。艺术典型的创造是优秀艺术作品的标志,是艺术化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该有的意义,如鲁迅笔下的阿Q、罗立中的《父亲》,罗丹的《巴尔扎克》等。

总而言之,艺术的真实是艺术家通过艺术形象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表现主观世界,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艺术的真实是假定的真实,审美化的真实,艺术的形象是对客观事情的反映或再现,仅在视觉或听觉上感到它们的真实存在。②艺术的真实不仅是想象的真实,而且是本质的真实,是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的统一,通过对现象的真实反映达到的对本质的把握。③艺术的真实不仅是再现的真实,而且是表现的真实。(该段可以单独回答艺术的真实。)

3.简述审美情感及其在艺术创造活动的作用。

(1)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应,审美情感是审美主体对客观审美对象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应。它是丰富多彩的,超功利的,也是多层次、多类型的,同时也具有很强的个性色彩和不可言传的特点。

(2)艺术家的创作都是应物而感、缘情而发的,形象思维也是在情感的推动作用下展开的,正是在强大的情感的推动作用下,艺术家才能兴奋而激烈地把艺术想象和艺术创作,推向高潮,直至创作完毕。审美情感不仅是引发艺术创作冲动的重要因素,而且贯穿于艺术创造的全过程,是推动艺术创作的基本动力和中介。

①艺术家是以情感为触媒,进行审美感知,激发审美想象的。

②艺术家情感的性质和强烈的程度往往决定着作品的感情倾向和格调高低。

③艺术家的情感可以激活各种想象和联想的客观材料,使之发生出于主体相契合的情感因素,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

(3)总之,由于审美情感的中介作用,艺术创造过程中各个环节才会紧紧相扣,循序渐进,各种审美心理要素才会体现出相同的审美趋向,为创造艺术形象发挥作用。

4.简述审美情感及其在艺术鉴赏中的作用。

(1)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效应,审美情感是审美主体对客观审美对象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应。审美情感是丰富多彩的、超功利的,也是多层次的、多类型的,同时具有很强的个性色彩。

(2)艺术作品充满着艺术家倾注的情感,以情感人是艺术作品的特点,故在艺术鉴赏过程中,接受者只有同样体验到了艺术作品蕴含的情感,为作品所传达的情感打动,作品才能真正被接受。①艺术接受中情感总是以注意和感知为基础,日常生活中人们常会触景生情,在艺术接受中亦有这种情形。②艺术接受中的情感又与联想和想象密不可分,接受中的联想与想象总是以情感作用为中介的。

(3)总之,在艺术接受中,情感作为一种审美心理因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强烈的情感体验,正是审美活动区别于科学活动与道德意识活动显著特点。正是由于审美情感的中介作用,艺术接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才会丝丝入扣,相辅相成,各种审美心理要素才会体现出相同的审美趋向,为丰富艺术形象,把握艺术意蕴,挖掘艺术作品发挥作用。

5.简述审美想象及其在艺术创造活动中的作用。

(1)审美想象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经过有目的的组织和改造,创造新的艺术形象和情境的过程,它是艺术家从事创造活动及获得审美经验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正如车尼尔雪夫斯基所说:艺术创作中最主要的东西就是创造性的想象。黑格尔也在《美学》一书中这样写道: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的活动,最杰出的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

(2)审美想象可分为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艺术家的创造活动主要依靠创造性想象,其特征为:①审美想象离不开表象记忆。想象总是在一定程度上离开像是,但又总是根植于客观现实,并且总是用记忆中保持的客观现实的表象进行活动。②审美想象是积极的、能动的和创造性的。往往能够创造出过去直接感知过的对象,甚至创造新的形象。③审美想象要符合生活的逻辑和情感的逻辑。即要合乎基本的生活真实和情感真实,让人觉得合情合理,具有可信性、真实感。审美想象在艺术创造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想象力是否丰富,直接影响到艺术家的创造力,所以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创造。所以,黑格尔认为,艺术创造最杰出的本领就是想象。别林斯基则认为,在艺术中,起着最积极和主导作用的就是想象。

(3)想象性是形象思维的根本特征。艺术意象是通过艺术想象而形成的,没有艺术想象便没有形象思维活动,也便没有比较完善的艺术意象或艺术意象系列的产生。因此。想象在形象思维中具有突出的意义。

(4)想象不仅是形象思维的基本手段,而且是艺术虚构的重要基础。艺术创造是离不开虚构的,而虚构又是通过想象来完成的。因此想象可以补充事实的链条中不足的和还没有发现的环节,能过弥补实际生活经验和感受的不足。

(5)艺术创作必须设身处地地体验表现得对象,进入角色得精神世界中去,必然要凭借想象来进行,正如高尔基所指出:科学工作者研究公羊时,用不着想象自己也是一头公羊,但是文学家则不然,他虽慷慨,却必须想象自己是一个吝啬鬼;他虽毫无私心,却必须觉得自己是一个贪婪的守财奴;他虽意志薄弱,但却必须令人信服地描写出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6.简述审美想象及其在鉴赏的作用。

(1)审美想象,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按照美的规律,将原有记忆表象重新整合,以构成新的审美意象的积极心理活动。正如别林斯基指出,形象思维的中心环节就是审美主体的想象活动,艺术想象在鉴赏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审美分为再造性的想象和创造性想象,接受者的再创造活动主要依靠再造性想象。其特征为:①审美想象离不开表象记忆;②审美想象是积极的、能动的和创造性的;③审美想象要符合生活的逻辑和情感的逻辑。

(3)在艺术鉴赏的过程中,鉴赏者不是消极地被刺激而产生情愫,而是积极地富有创造性地接受作品。与艺术创作相同,艺术鉴赏也需要依靠形象思维,需要联想、想象的能力,需要切身体验艺术形象的能力。接受者使用的再造想象,是以艺术家的创造想象为前提,基于艺术作品,是受到审美情感推动,对自身原有的表象贮存改造加工,拓宽鉴赏审美疆域的想象。

(4)通过鉴赏者的审美想象可以使艺术形象更加丰富、生动、完美,德国接受美学家伊瑟尔提出了召唤结构的概念,认为艺术作品的结构不可能是一个封闭的、面面俱到的结构,而是为接受者留有想象余地和阐释空间的结构。正如德国传统戏剧、绘画在创造时都会给欣赏者留下空白点和未定点,想象的空间十分宽广。

(5)在鉴赏作品时,人们根据自己不同的生活经验,审美习惯,是通过审美想象将作品素材的信息在头脑中构造丰满,使有限的艺术形象产生无限的韵味,所谓的诗无达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实际上是一种再创造想象的结果,真是因为审美想象的作用,才使得艺术鉴赏活动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完全可以这样说,没有审美想象就没有艺术鉴赏。

7.试述各门类艺术之间的关系。

(1)各种艺术之间有很多共同的特点,如形象性、情感性和审美性等,这就构成了各艺术门类之间的一种亲属性的必然联系,这种联系主要有三种方式:

①吸收与借鉴。一种艺术经常会从其他艺术中吸收自己需要的东西,例如电影经常会在内容上吸收某部小说的情节、人物和主题,再如德彪西的许多作品中都有音、画的魅力,当我们欣赏和聆听他的《大海》时,音乐会暗示我们不由得想起相应的景色,中国历来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说,这些都体现了各门类艺术的吸收与借鉴。

②配合,两种或为两种以上的艺术出现在同一作品中,形成统一和谐的整体,但并不改变自己的性质,例如在中国画中,经常配上是,诗与画相得益彰,在这样的配合中,各种艺术的地位一般不是并列的,而会有主次之分。

③结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艺术结合为一种整体时,不可分离,也没有各自独立的价值,例如原始艺术中诗、乐、舞的三位一体,就是这种情况,这种结合的艺术,不能理解为几种不同类型的艺术,例如,文学性的歌词和音乐性质的曲调之间的结合,组成了歌曲;电影的表现手段与绘画的造型方式之间相结合是,构成了动画片;

(2)这种各门类间的联系,离不开它们之间的本质和特点,更离不开艺术通感。艺术通感,指在艺术创作或欣赏中,各种感受,包括听觉、视觉、味觉、触觉和嗅觉等之间相互沟通而产生相似或相通的感受的一种心理现象。通常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正如谢赫所称建筑凝固的音乐,音乐为凝固的建筑。

(3)需要注意的是各门类艺术之间的联系是有限的、有条件的,而非无原则的乱借鉴、乱联系,要在各种联系中,扬长避短,而不能削弱或泯灭自己的艺术个性,美术永远不可能产生音乐,而音乐也不可能塑造出可观的视觉形象;再如文学中的形象,可以转化成美术形象,也可以转化为电视或影视形象,但也有难以转化和模拟,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形象极其壮观,但若是转化为美术作品,则韵味难以到位。因此,我们认为各门类艺术应该按自己所长来创作,在达到扬长避短的前提下,运用艺术通感,进行借鉴、联系和创造,这样合理的结合才能够实现各门类艺术之间的有效交流。

8.简述艺术趣味。

(1)艺术趣味,又称审美趣味、艺术情趣,是指主体对各种审美对象相对稳定的主观审美情趣、兴味、爱好、态度和鉴赏能力,是审美意识的组成部分。艺术趣味是人的思想、情感、性格、气质、能力在审美上的体现,无论个体的或群体的艺术趣味都具有多样性,使他们的审美注意、选择、探究对象有着不同的指向性、审美态度、评价也就有不同的倾向性。

(2)艺术趣味在人的生活实践、审美实践和美育中,在一定时期生活方式和文化结构中形成发展起来,以主观爱好的形式体现人对事物美的认识、选择和评价。既受特定社会生活条件和审美对象特性的影响,又受人的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文化艺术素养以及社会习俗、时代风尚、民族精神乃至个人气质、性格和特定情绪的制约。艺术趣味有可塑性和易变性,通过审美教育和努力学习,可以养成良好的高尚的审美趣味。

(3)人的艺术趣味在程度上会有广泛和狭隘之分,在性质上则主要包括高尚趣味和低俗趣味两种。

①高尚趣味,是指健康、文明。高雅的艺术趣味。表现在审美取向、审美体验和审美创造、艺术追求各个方面,是审美主体、创作主体的审美经验、创作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合乎美的规律和人性本质特征的思想品格、性格气质、审美情趣、鉴赏才能以及艺术修养。它要求艺术作品的内涵、意趣、情境、风格、意蕴和形象与审美主体健康、合理的审美需求达到契合,并给人提供一种更高标准和更高水平的理想境界。例如泰戈尔的《飞鸟集》能够人涤荡人的心灵,在灯红酒绿的浮华社会中追寻一种安静。

②低俗趣味,是指低俗、粗糙、庸俗的审美趣味,表现在审美趋向、审美经验和审美创造,艺术追求各个方面。是审美主体、创作主体在审美经验,创造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违背美的规律和人性本质特征的思想品格、性格气质、审美情趣、艺术趣味和鉴赏能力,表现了某些人的平庸、低俗、粗陋甚至是卑劣、无耻的精神特点和低下的审美、审丑能力,乃至混淆了美丑,颠倒了美丑,低俗趣味只能给人以片面的感官刺激、感官享受,抑制了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我国电影史上,抗日战争时期的软性电影宣传的为封建、色情等思想,这些便是低俗趣味的集合体,只能够让人变得安于享乐,骄奢淫逸。

9.谈谈你对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认识。

(1)在对艺术本质问题的探讨中,马克思明确提出了艺术生产的概念,将艺术与生产联系起来考虑,从生产实践活动出发来考虑艺术问题,把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这在美学史和艺术史上都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创举。①艺术生产是以审美思维和审美物化为手段,进行艺术创作和创作的活动,是艺术创作的精神实践与物质实践的统一,是审美属性与商品属性的并重,是创造性与工艺性的结合,是个体生产与集体生产的意义。②艺术生产规律,就是在艺术规律的规范和指导下,遵循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基本原则,按照美的规律和艺术特性的要求,创造审美产品的一般性规律。

(2)艺术生产理论对于揭示艺术的起源与发展,揭示艺术的本质和艺术的特点,以及揭示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样一个完整的艺术系统的奥妙,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①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首先,从艺术的起源来看,艺术生产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才从物质的生产中分化出来。艺术的起源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从根本上将,艺术的起源,最终应该归结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其次,从艺术的性质和特点来看,艺术生产理论告诉了我们,艺术生产的突出特点是把创作主体(艺术家)强烈的主观因素渗透到整个艺术创作过程中,并融合到创作艺术作品之中。

②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心态,它的发展不能脱离一定的时代的物质生产条件和经济基础,而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19世纪的俄国文学就是一个典型的案列。

③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妙。

艺术生产理论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研究,艺术创作可以说是艺术的生产阶段,艺术作品可以看做是艺术生产的产品,而艺术鉴赏则是艺术生产的消费阶段。

(3)马克思把艺术看作是特定历史现象,一种特定的社会意识和一种社会存在,在艺术家头脑中能动反映,而艺术对于世界的认识和把握,则是从特有的形象和审美方式进行的,这一从科学的立场和观点出发,对艺术的客观审视,无疑是将艺术的本质和客观现象揭示的明白无误。

10.简述艺术与技术的关系。

艺术需要技术的支持,又在技术的基础上表现着思维与情感。而技术则是功能与理性的良好表述,它的不断更新又为艺术的表现形式提供了多样性,以电影这种艺术形式为例,艺术与技术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1)技术与艺术是相辅相成的

在影视中,技术的基础性支持使得艺术的表现成为可能;艺术的指导性为技术提出新的要求与发展方向,虽然最初人们发明能够记录影像的工具只是为了纪实与传播,但是,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标准的不断提高,艺术应运而生,艺术诞生之后,便有了艺术的思维与创造方式,人们运用这些方式创造出思维的成果,之后便又需要技术去是想它,两者相互促进,交替成长。

①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对电影艺术的积极影响

20世纪7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其中,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逐渐成为影视特级、数字电影的基础和发展动力,数字电影著作技术由于其高效、丰富、快捷、无限、廉价等特点在国际上得到了空前高速的发展。传统电影也争相运用新的数字技术面向数字电影发展这。作为世界电影制作的前沿,好莱坞在数字图像技术的应用能力也是在世界前列的,正是数字技术拥有着传统技术不可能拥有的能力和优势,现在它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影视制作的标准,随着技术的发展,数字特效不仅为好莱坞电影带来了划时代的发展,也为它带来全球无数的票房。

②电影艺术对技术的积极影响

电影艺术特别是表现未来题材的电影如科幻片,以及大量呈现虚幻想象场景的浪漫主义电影都有意无意的刺激了技术的进步,人们受到艺术的思维和创造方式的启发,会出现新的技术思维甚至技术成果。比如《星球大战》、《变形金刚》、《黑客帝国》等电影都呈现了当今还未出现过的技术手段和科技成就,受到电影的启发,科学家正在努力实现太空技术、工程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进步。

(2)技术与艺术并不对立,只是具有阶级主导型

①技术与艺术的主导性是交替进行的

电影发明之初的作品是纯技术的体现,毫无艺术性可言,像卢米埃尔兄弟的《火车进站》,画面展示的只是一辆火车由远而近,朝着观众开过来,越来越近,害怕被火车撞到的观众惊恐地站起来从座位上跑到旁边。这一时期,观众对于这一新事物的接受首先是从技术上对它的认可,还达不到艺术的高度,放映者带给观众的是真实事物的再现影像,观众也只是以看待真实事物以另一种形势再现的眼光去欣赏它。可以说,早期电影人对于电影还只是停留在技术崇拜的阶段,当技术日趋成熟,时至今日,人们已经能够通过各种手法实现复杂的特技,甚至全部用虚拟场景与虚拟人物,当技术越接近成熟,人们站在技术的高台上,思考更多的就不再是纯技术的变革,而是发掘更高的艺术价值,并且让技术去支撑它,将之完美的表现出来,这方面比较成功的案列有《西蒙妮》

②技术与艺术的主导性不同,从而会影响电影的质量

同时期的电影《秋菊打官司》的精神张扬,《十七岁的单车》的发人深省,《ET外星人》的感人肺腑与《星球大战》的画面壮观而思想主题贫乏形成鲜明对比。与不同或很少用特技的以上几部电影相比,《星球大战》第三部《西斯的复仇》虽然从头到尾被特技包装起来,但是,观众看完之后脑海中能够留下的只有激光,星球、庞大的地面建筑,唯一缺乏的是被感动的感觉,而这才是一部电影的灵魂所在,在复杂华丽特技的精心包装之下,影片的艺术价值并没有随之提高,人们甚至可以说,是华丽的技术掩盖了艺术的光芒,在这样一个阶段,技术是占主导地位的。

综上所述,影视艺术方面的改革首先来自于技术上的突破,而一旦在技术突破后,更新的技术突破未来临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对新技术的新鲜感会逐渐消逝,这是主要注意力便自然地转向艺术上的追求,直至更新的技术带来新的冲击,周而复始,艺术与技术从来不是截然分开的,人们应该始终把技术与艺术结合起来,让它们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11.为什么说艺术需要以情动人?

情感性是艺术的审美特征,一切文学艺术都是情感的艺术,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情感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形式,它反映着人对外部世界的对象和现象的主观态度,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和目的所做出的一个心理反应形式,在艺术创作和欣赏中,情感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艺术作品需要以情动人,原因在于:

(1)情感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具有重要作用

①情感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具有重要作用

任何艺术形象都会在情感的作用下符合目的的变形:情感使艺术家观察到的是变形了的物象,情感使艺术形象对客观事物的形象有所改变,作家为了真实的表达情感的需要,可以对外在形象进行虚构、夸张处理。如《三国演义》在历史的基础上以七分真实,三分虚构完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全非历史人物的真实面目,而这样带情感的虚构,给读者呈现了一幅气势恢宏,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②情感在创造艺术形象中的动力作用

艺术创作的直接动因是情感,一切艺术都是情感的表现,例如,1999年5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出动了数千架飞机对巴尔干半岛上的小国南斯拉夫进行疯狂轰炸,并且丧心病狂的袭击、炸毁了我国驻南大使馆,这激起了中国青年艺术家的愤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学生在当天仅用了三个多小时就创作完成了一幅巨形壁画《格尔尼卡——1999年5月7日午夜》,其中饱含着创作者的眼泪、激情和愤怒,饱含着中国青年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其视觉冲击力、精神震撼力和正义召唤力在美国驻华使馆前的示威中显示了出来。

③情感在艺术欣赏中产生的美感作用

例如高尔基曾谈到他幼时读一部小说的心情:我记得,我度福楼拜的《朴素的心》,狮子啊一个圣灵降临节。傍晚,我爬到杂物间的屋顶上去念这本书,因为要躲开那些热闹节日的人们,我完全被这小说迷住了,简直变成了一个聋子、瞎子……为什么能够使我兴奋到这个地步,我实在难以理会,这里面一定藏着不可思议的魔术,有好多次,我想在字里行间找出魔术的秘密,很机械地、像野蛮人所做的一样——把书面向太阳映照着。高尔基所说的不可思议的魔术即指美感或审美情感,正是这种审美情感,使人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能够完全迷恋,而感到非常兴奋、满足、陶醉。

(2)情感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①情感是一切艺术都必须具备的,不可缺少的本质特征之一

艺术形象特别是典型形象中,无不渗透着和凝聚着创作主体真挚的情感,在整个审美认识、审美创造以至审美欣赏的过程中,情感始终起着重要的作用,情感因素是艺术形象具有感染力的主要原因。

②情感是区分艺术形象和非艺术形象的界限之一

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凝聚着创作主体浓烈的情感。

12.如何理解艺术中的形象大于思维?

(1)形象大于思想的内涵

形象大于思想又称主观思想大于客观思想,是指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所包含的社会意义和思想价值超过了艺术家的主观认识。

(2)形象大于思想现象产生的原因

①艺术家的主观动机

艺术家创造艺术形象的过程,就是由面到点,由多到一的过程,他要尽量做到以一当十,言有尽而意无穷,寓永恒于一瞬,但艺术家的思想往往又具有局限性,无法预知多种因素影响下的作品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②读者的审美再创造

欣赏主体受欣赏客体制约的同时,又可以主动积极地突破制约,对艺术形象进行再创造和再评价,艺术欣赏要求欣赏者能够主动积极地体验和想象,做到由一到十、由点到面、由有尽之言到无穷之意。

歌德:一般说,我们都不应该把画家的笔墨或是人的语言看得太死,太狭窄,一件艺术作品是由自由大胆的精神创造出来的,我们也就尽可能地用自由大胆的精神去观照和欣赏。这种自由大胆的欣赏,被动中的主动,制约中的能力就是艺术欣赏过程中的形象再创造、再评价,它表现在欣赏者不但能够复活,领悟和理解艺术形象(与艺术家相似或相近),而且能够对原有艺术形象进行补充、变动、改造、深化和提高(与艺术家有所不似或有所远。)

③艺术形象本身的特点

艺术形象像生活本身那样丰富多彩,它立体地、多向地、多层面地反映生活,虽然艺术家只是从自己感受的特定角度来创造形象,但他们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的这种立体性、多层面性往往比艺术家主观上对现实的把握丰富、深刻、活跃很多。

13.为什么艺术作品能积极地反映生活。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媒介和艺术语言,通过艺术构思和艺术创作,将头脑中形成额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物态化,创造出来的审美鉴赏的对象,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能积极能动的反映生活,原因在于:

(1)艺术创作来源于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

艺术家的创作动因,来源于对生活的实际感受和体验,艺术反映生活的能动性,往往与艺术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关。

(2)艺术家在创作中有选择地反映生活

艺术反映生活的能动性、积极性,还表现在艺术家创作时,经常会按照自己的愿望、理想去裁剪、重组自然和社会的样态、秩序,使之成为较之生活本身更有情趣、更有意蕴的艺术画面,艺术家有选择的反映社会生活,艺术作品只反映生活的一角,都寄寓着艺术家深刻、丰厚的社会理想。

(3)不同艺术家对同一对象的理解和创作存在差异

艺术家用独特的加工改造的手段去反映社会生活,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一切都是经过艺术家加工改造的生活,不同的艺术家根据同一客观对象可以创造出不同的艺术作品,这源自不同的艺术家对不同的生活道路和生活经验,有不同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

(4)艺术作品对生活产生能动的反作用

艺术反作用于社会生活是艺术能动性的突出表现,社会生活对艺术的作用是决定性的作用,艺术对社会生活的作用是第二位的,艺术的反作用取决于社会生活的状况:当社会生活处于平稳发展阶段,艺术的反作用不那么清晰可见;当社会处在激烈动荡的阶段,艺术的反作用就显而易见了。

(如结合史前洞穴壁画为例说明原始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1)史前艺术表现了原始人的一种巫术行为,而巫术根源于原始的社会生活。史前艺术的目的就是巫术,是用幻想的方式征服自然,用人的力量征服自然。

(2)史前艺术反映了氏族社会的秩序。如女性石雕《奥林多夫的维纳斯》将女性的生殖特征突出出来,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这一方面表现了旧石器时代人类社会的母性崇拜的社会意识;另一方面,经济不发达的氏族社会人口的多少对氏族的强弱兴衰起很大的作用,因此也表现了原始人对生育的渴望。

(3)史前艺术表现了原始社会的审美趣味,而原始社会的审美趣味又根植于原始社会的劳动生产。原始社会的生产劳动主要是狩猎,狩猎的对象是动物,因此原始人多以动物为美。例如没有实用价值的兽牙、牛角成为猎人勇敢、力量与灵巧的象征,被原始人认为是美的。)

14.简述艺术美和现实丑的关系。

(1)丑本身是使人不快的事情,是恶的外在表现,是违背正常发展规律的事物的形式。但在艺术领域中,不管是现实丑还是现实美,都是美的集中表现。

(2)所谓现实丑转化为艺术美,并不是说丑到了艺术中就改变了自己的性质变成了美,也不是说丑到艺术中使自己更加丑以便衬托艺术中的美,而是说现实丑经过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变成了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

(3)现实丑转化为艺术美的条件是:

①欣赏者有正确的审美态度。欣赏者必须明确,现实丑与表现现实丑的艺术形象不是一回事。现实丑是客观的,是令人厌恶、鄙弃的。而表现现实丑的艺术形象则是主观与客观、个性与共性、内容与形式高度完美统一的艺术形象,是典型的,成功的。

②艺术家塑造的表现现实丑的艺术形象深刻地、真实地揭示了丑的本质。所谓现实丑转化为艺术美,不是要艺术家把现实中的丑歪曲地表现为美,而是要如实地、深刻地、典型地表现丑,艺术中的丑要比现实丑更丑,因为它揭示了丑的本质。

③艺术家的情感。艺术家表现现实丑,并不是客观地、机械地复制,而是给表现现实丑的形象灌注了生气,渗透进艺术家的情感。对于社会丑,即恶的表现形式,艺术家应当用鄙弃的感情去否定它,艺术中的这种丑才具有审美价值。对于形式丑,即自私、贪婪等,这些丑一般与愤慨、批判相联系,艺术家用同情的感情去表现它,就使得这些表现现实丑的艺术形象具有审美价值。

(拓展:丑在艺术表现中的审美意义:①丑可以衬托美,从反面烘托和谐美和崇高。②丑的形式可以蕴含美的内涵。③丑在艺术表现中可以转化为美。④适度的丑的形式表现可以生成独特的形式美感效应。)

15.为什么说艺术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

(1)从社会本质上来说,艺术不属于物质的社会关系,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艺术不属于社会的经济基础而属于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的庞大的上层建筑的一个部门。艺术在整体社会结构中,既具有一般意识形态的特征,同时又具有特殊性质,因而它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即审美的意识形态。

(2)艺术的特质是审美,它是人类审美情趣、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的体现。艺术不像其他意识形态那样以抽象的概念和推理来反映客观世界,它是通过具体的形象反映客观世界。因此,艺术的本质在于它是一种具有内在意蕴的感情世界、意象世界。

(3)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的特征,还表现在于经济基础之间的特殊距离方面。它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是人类的审美情趣、审美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的体现。艺术同经济基础的关系不是直接的,是一种远离物质经济基础的、需要通过其他中介因素反映并作用于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它通过政治、法律、道德等中间环节作用于经济基础。艺术与意识形态各部门以及政治、科学等均有密切关系。

(4)艺术的特殊性还可以通过其与哲学、宗教、道德、政治和科学等的意识形态的比较凸显出来。

16.结合艺术作品分析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

(1)形象与理性的统一。

①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时形象性,形象是艺术活动特有的存在方式。艺术作品作为人的精神生产的产品,依存于一定的物质载体,它必须是直观的、具体的、能被人的感官直接感知的感性存在。每个艺术形象都是以个别具体的感性形式出现,把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外部形态和内在特征真实表现出来,有血有肉,有声有色,使人产生一种活灵活现的真实感。

②但是形象创造又不能离开理性,理性在分析艺术作品时代氛围、遴选素材和题材、构思主题和情节、选择表现形式等方面均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艺术形象中必然具有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和思想倾向,而这些正是艺术家长期理性思考的结果。所以透过艺术形象的表层,我们往往可以感受到艺术家对社会人生的洞察力。

(2)情感与认识的统一

①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二是情感性。艺术中的情感即审美情感,是一种无功利的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情感。艺术家的情感往往通过艺术形象得到充分展现。艺术家反映生活、描绘艺术形象,凝聚着他的思想感情、爱憎褒贬,渗透着他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

②艺术活动也包含认识因素,认识在艺术活动中意味着客观的、理智的反映。在审美情感的深层往往隐含着理性的认识,只是这种理性的认识有时潜伏在艺术家心灵深处,显于不自觉的流露而已。

(3)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统一

①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三是审美性。审美性是艺术区别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意识活动的根本标志。审美性是指艺术作品所具有的美学品质和审美价值。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审美理想的结晶,是美的创造的结果。它不仅以情动人,更以美感人,使人得到一种精神上的美感享受。

②不过,艺术仍属于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艺术具有意识形态性质,归根结底艺术是人对世界的一种精神掌握的方式。它的特殊性在于,艺术并不是哲学、政治、道德或科学思想的简单重复,而是对于它们的一种审美反映。艺术作品中所包含的内容是任何其他文化现象都不能比拟的。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