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治军翻译(岳飞治军翻译和原文独醒杂志)

夜行书生 185 次浏览

精忠报国匾额

岳飞是中国古代最为伟大的民族英雄,忠勇仁义的典范。同时他也是用兵如神的千古名将。史册中,他所留下的对孙子兵法中将之五德(仁信智勇严)的推崇,以及所谓的统兵六法(重搜选,谨训习,公赏罚,明号令,严纪律,同甘苦)的记录太过笼统,无法概括他波澜壮阔一生中所经历的大大小小上百场战役的精彩,也无法全面系统展示他光耀千古的军事思想。

虽然岳飞不像小说《射雕英雄传》里演义的那样,留下过兵法论著、军事著作,(《武穆遗书》史上真实存在,但主要为岳飞生前的奉章、诗词等作品,并无兵法),但是翻遍故纸堆,仍然可以从各种史书与记载中,读到他平生治军打仗记录的点滴碎片,再进行拼合与还原,我们就可以大体看出岳飞一生的军事思想。

《武穆遗书》电视剧照

限于篇幅,同时也为了更清晰、更有条理,我特将岳飞的军事思想分成了治军和作战两个篇章,本文为上篇:治军篇,先来论述一下岳飞的带兵之道。我认为,岳飞的治军之道主要可归纳为五个方面:

一、文武双全,每战必胜,万众敬仰树军神

所谓军神,可以理解为在军队里神一样的存在。岳飞在岳家军里,不仅是军事长官,同时更是精神领袖。

军队不同于平民,作为最有组织的武人集团,军队通常的风格就是崇拜英雄、敬重好汉。自古凡名将者,也多是军中万人景仰的英雄人物。在岳飞这里,他不仅是岳家军的军事长官,同时更是全军的精神领袖,在军中受到最高的崇敬。在以大老粗为主的古代军队中,最让人佩服的素质简单且明确——文武双全。

岳飞像

1、个人武力

从古至今,军队都是一个重英雄的地方。那些武艺高强、箭术超卓、作战勇猛的士兵或将领,总是能够得到更多同僚的尊敬。

岳飞是中国历史中极为罕见的文武双全的将领。这里的武不仅是带兵打仗的能力,还着重指个人武力。古今所谓名将,绝大多数都是依靠其排兵布阵、运筹帷幄等统筹能力,靠的是其指挥军队克敌致胜,很少有身先士卒亲自上阵和敌人对砍的。被后世誉为战神、兵仙等的那些名将,如姜尚、孙武、韩信、李靖,乃至后世的徐达、戚继光等人,也均不以个人武力而著名。

中兴四将图

而岳飞,史有记载,天生神力,才十几岁时就能开三百斤的大弓,上八石的腰弩。弓主要依靠手臂的力量拉开,而弩则要靠腰腿的力量撑开。宋斤比今天的市斤稍高一点点,大约合现在的640克左右,三百斤的弓相当于现代的380市斤;而宋代的一石约合92.5宋斤,8石弩约合现在950市斤。用现在的单位来计,岳飞真的可以称得上有千斤之力。

同时,他还精熟武艺。先拜武术大师周同为师学习箭术,不仅尽其术,还可以左右开弓;后又跟从枪手陈广学习刀枪击技之术。虽然陈广其人名不见经传,极可能只是一个低级武官,但他把正规武艺传授给天生神力的岳飞之后,效果是响当当的。史载岳飞一县无敌。

在岳飞20岁时正式应征参军之后,前期是从底层做起,经常带百八十人的小队出任务,履履身先士卒破敌。(每战尝自为旗头、临战亲冒矢石,为士卒先。)早在追随相王赵构的勤王军救援开封的时候,他带着一百名骑兵在滑州与金兵遭遇,岳飞认为敌军虽多,但不知我军虚实,应该趁机进攻。于是就带头冲杀,并率先干掉抡大刀的领军敌将,大败金兵。后来因为上书北伐被夺官后,投靠河北招讨使张所,在王彦部下时,不顾胆小的王彦将令,在新乡独自率部与金兵鏖战,亲自夺取金兵军旗;之后太行山遭遇金兵,更曾单人独骑刺死金将黑风大王。

2、文化素养

当然,如果仅考校武艺,史上个人武力极高的名将并不少,秦末项羽,三国时的吕布、关羽等一大批,唐薛仁贵,五代李存孝等。然而,如果再将文化素养加上的话,能达到岳飞同等水平的,屈指可数。

岳飞像

有宋一代,由于对武人的防范,重文轻武已经成了官场、甚至整个社会的共识。平民百姓对读书人天生就有一种崇敬心理。而在平均识字率不到一成(包括将领)的文盲军队里,对于文化人更是敬佩莫名。当时如果有一个能自己写家信的士兵,通常都会极其引人注目;而如果一个将领能够亲自写奏折,那简直可算是凤毛鳞角了。

岳飞虽然是大头兵出身,从未参加过科举,但他不仅识字、能自己写奏折,同时,作为一个非士家出身、完全靠自学成才(刻意于学,涉猎经史,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的将领,岳飞有着较高的文化素养。作为一个武人,却有着写诗作词的兴趣爱好,还常在一些景点题个词(《题翠岩寺》、题记《五岳祠盟记》、《广德军金沙寺壁题记》、《东松寺题记》、《题骤马冈》、《题鄱阳龙居寺》等)。根据流传下来的岳飞作品来看,文采并不低,而且书法尤其的好。如果他去参加科举,不说中进士,中个举人不是没有希望的。如果考的是武举,以他的文才武略,武进士是妥妥的,武状元也很有可能。

岳飞手书《前出师表》

在此多说两句。从岳飞的贫寒出身和他对兵法的兴趣来看,他少年时的理想应该既非是安心耕读,也非读书科举,极有可能是将来从军,报效国家。考虑到自北宋熙宁年间开办武学、开设武举,既要考骑射武艺,也要考兵法策论,而兵法策论最看重的就是《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再套用到岳飞身上——学神箭、学武艺,读孙吴兵法——我们有理由相信少年岳飞是有一个考武举人投军的梦想的(虽然这仅仅是我的猜测)。

但是,显然并非只有我一个人这样猜测。也许正是为岳飞惋惜,在重文轻武、极重进士举子的古代,没有参加过官方考试选拔终究是个缺撼,在后人所作演义《说岳全传》中,专门给岳飞安排了参加武举、枪挑小梁王的桥段,表明以岳飞之才,足以夺得武状元,只不过考官腐败才令他反出教场,成绩被取消。

岳飞连环画.枪挑小梁王

3、每战必胜

所有的军队都会天生崇拜能够带领他们不断走向胜利的人。这不仅是积功升迁所必需的,还是一种巨大的心理骄傲。

岳飞从20岁入行伍开始,无论是当小队长带着百八十人搞事情的时候,还是当主帅指挥大兵团作战的时候,无论是对内平灭农民起义,还是对外抵抗金兵北伐失地,一生大小不下百战,无一败绩。

这一战绩,不仅与他同时代的名将韩世忠、张俊、刘光世等相比,绝无仅有,即使放到中国几千年历史长河中纵向对比,也是凤毛麟角。上得朝廷称赞、下得百姓传唱、中得友军艳羡,连河对面的死敌金兵,都发自内心的叫一声岳爷爷。这种威望和荣誉同时也赋予了他的军队和将校。想必那时的岳家军将士,必定是出门办事被友军拱着敬酒、路过乡里被百姓抢着塞鸡蛋(虽然不敢接受)、回家探亲被来说媒的人踏破了门槛。这是整个北宋时代,武人都无法享受到的荣耀。

4、精神领袖

正是以超强的个人战力、奋不顾身的战斗精神、常人难比的文化素养,以及永远不会让大家失望、永远能带领大家打胜仗的能力,再加上爱兵如子、同甘共苦、纪律严明等因素,使得无论在岳家军内还是军外,岳飞逐步成为当时宋军中为众人所景仰的英雄人物,真正成为了岳家军的精神领袖。

美术作品.岳家军

按照史载,当时是没有岳家军这一番号的,而且岳飞所带的军队也并非后世传言中所说是他个人的私兵。岳飞所带领的军队,在不同时期也有过如神武右副军、神武副军、神武后军和行营后护军等正式的番号。但是,无论在军队内部,还是在百姓口中,都会把它叫作岳家军。

虽然当时对于各部军队,非正式的惯例是按照最高军事长官的姓来叫,比如韩世忠的部队叫韩家军、刘光世的部队叫刘家军,不过,后期随着岳飞收编的部队越来越多,其中有些部队仅仅是受他节制,而非由岳飞直接管理,本身也有带兵将领,但是大家都抢着称自己岳家军。这也充分说明了,岳家军三个字是能够带给他们荣耀的。

岳飞雕像

能够成为军队的崇拜者、精神领袖,虽然有其坏处——在岳飞为数不多的几次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而自行决定作战方略的时候,手下的将士官兵完全听从他的调遣,没有半点心理障碍。这也加重了宋高宗心里对岳飞兵权过大、军士只知有主将不知有朝廷的担扰。

但是,对于带兵打仗来说,这个信仰的力量无疑是极其巨大的。当他发出命令时,无论是以少对多死战不退,还是长途奔袭不辞辛劳,各级军士无不是一一凛遵,百分百执行而不打折扣。岳飞也因而对于军队能够做到如臂使指,从来不会出现调动不灵的情况。

二、严格训练,层层选拔,优中选优塑精兵

岳飞的岳家军,可以说是他白手起家,一点一滴的打造并不断壮大起来的。先是收聚河北各地的抗金义兵,又不断吸收山东两河的忠义社之类的民兵组织,以及被他击败的农民起义军,再加上被他兼并和调归他节制的官兵。从最初的几百人,逐步扩大,最鼎盛时有十万之众。仅名列史册上的就有十二军。

岳家军将佐图

我们知道,人一多就必然良莠不齐,同样的道理,军队人数太多,很可能会导致战斗效率下降。然而,从岳家军后期来看,即使在兵员超过十万人之后,仍然进行了三次北伐,特别是最后一次北伐,直接与金国的女真铁骑正面硬刚(前三次北伐的对手以金国支持的伪齐政权为主,女真人为辅),把金国精锐中的精锐骑兵铁浮图、拐子马直接团灭,一直打到开封城外的朱仙镇,只差一部就能收复北宋故都。结合当时各处北伐形式来看,如果不是朝廷把包括岳飞在内的各路大军强行召回的话,宋军极有可能多路北上,予金兵以重创,甚至全面收复北宋失地也不是不可能的。

拐子马.电视剧照

为什么岳家军由少至多,不断壮大,却仍然始终能保持如此强大的战斗力?我认为,关键点有三:征兵、训练,以及选拔。1、征兵:岳家军很少插旗征兵,基本上都是因为各种原因前来归属的部队。而岳飞在选兵上是有标准的贵精不贵多,凡参军者必须是少壮。比如,朝廷把韩京、吴锡的部队编给岳飞,他从中挑选了一千多精锐留下,剩下的都遣散了。再如,平灭钟相、杨么起义之后,对于投降的贼众,凡是年轻精壮之士,一律收编入伍;而老弱瘦软、不堪服役的,则发给米粮归田,一次性得丁壮五六万人。

2、训练:当然,如果仅仅是身强力壮,这样的征兵条件放在历代名将中并不出奇,也无法变成一支天下无敌的精兵。岳飞真正的手段,在于练兵。由于他自身武艺高强,在早期时,亲自作为教头来训练士兵武艺。即使后来官位越来越高、统兵越来越多,他仍然从未对练兵有过一点轻视,始终坚持戮力练兵、日夜训阅。当时的官军,战时猛则猛矣,一旦战事过去开始驻扎休整时,散漫之气便上来了,喝酒赌钱、聚众闹事无所不为,欺压乡里的事情也没少干。但是岳家军却不是这样,因为在岳家军的传统里,所谓驻扎休整,基本上等同于——训练。

岳家军练兵.电视剧照

除了日常训练外,岳家军极其注重与实战相结合的训练。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槽,皆重铠习之。凡是放假的时候,将士要穿着重甲骑马进行冲徒坡、跃壕沟这样的训练,基本上快赶上现在的军队铁人三项障碍赛了,还是负重的。显然,这样的地形情况在战场上是极为常见的,骑兵需要经过大量的训练才能控马上山下坡、窜沟跃壕如履平地。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进行大运动量训练曾经是我国奥运健儿们履夺金牌的法宝。看来,早在八百多年前的岳飞就已经懂得这个道理了。

岳家军.电视剧照

练兵这件事有多严,岳飞的儿子岳云是最有发言权的。有一次他在训练中不小心从马上摔下来了,被老子罚挨鞭子。对儿子都这样绝不容情,其他人谁还敢不尽心竭力?套用电视剧《士兵突击》里的话来说,岳家军可以算是对敌人是尖刀,对训练是剃刀,对自己是剔骨刀了。这样近乎于无情的严肃训练,得到的是极为严明的纪律性,以及极为恐怖的战斗力。

3、选拔:在这样的魔鬼训练之后,岳飞还没有罢休。在岳家军里还有一个有名的选拔制。

岳家军到了后期鼎盛时,可能有近二十军的编制。史上留下名字的,就有十二军。分别是以骑兵为主的背嵬军、踏白军、游奕军,以步兵为主的前后左右中五军、选锋军、胜捷军、破敌军,以及最后成立的水军横江军。

岳家军本身就已经是宋军的精锐了,而背嵬军,则是精锐中的精锐,王牌中的王牌,堪比今天的特种兵,在各军之中是岳飞直接统辖的部队。贵精不贵多,背嵬所向,以一当百。岳家军中不仅严训练,还重比武考核,凡是胜出者都被登记在册,再经过层层选拔,直到选出军队里体能最棒、武力最高、意志力最强大的那拨人,方准许加入背嵬军。而一旦成为背嵬军的一员,不仅犒赏要比一般兵士丰厚得多,立功机会多,功劳升得快,而且立刻会成为军中的明星,受到全军的尊重。

岳家背嵬军士兵造型

这是一群那个时代最有纪律的亡命徒,完全去除了宋军固有的怯懦风格,反而闻战则喜,见到敌人就嗷嗷喊着向前冲杀,哪怕杀到最后一人都绝不投降。背嵬军主要是被岳飞用来啃最硬的骨头,甚至有时是当敢死队来用的。而这样一支铁血军队,也从来没有令他失望过,经常是杀得人为血人,马为血马,但却总是能把到嘴的硬骨头嚼烂,把挡在面前的敌人碾碎,在岳家军不败的传奇战绩中,书写着最为亮眼的那一笔。

三、重赏峻罚,公正分明,铮铮铁骨铸铁军

岳飞从军二十年,从小兵干到主帅,一路崛起。而他最先吸引人主宋高宗注意的,却不是战绩,而是纪律。绍兴四年,岳飞第一次北伐,收复了伪齐治下的襄阳、郢州、随州、唐州、邓州、信阳六郡,克复襄汉。这是靖康之耻、宋室南渡之后第一次大面积的收复失地。消息传回南宋后,朝野震动。宋高宗感叹说,我原来光听说岳飞带兵有纪律,没想到居然还这么能打仗!(朕虽素闻岳飞行军极有纪律,未知能破敌如此)。

宋高宗赵构

治军严,是岳飞所留后世六法的核心思想,同时也是岳家军留给后世的主要印象之一。这个严字,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待:

1、制度严

岳家军的军纪,至少在某些方面是严苛到不近人情的。像前文就提到,岳飞的儿子岳云仅仅在训练中(而非实战中)犯了一个极小的错误就被鞭打。此外,由于岳飞本人深受传统儒学仁的影响,外是武人,内其实是士大夫,再加上他贫苦平民的出身,因此对于爱惜百姓方面极为看重,并且把这一条当作不允许碰触、一摸即死的高压线,写进了他的军规之中。

岳家军有个士兵拿了老百姓一缕麻,用来捆扎草料,被立马斩首示众;士兵去买东西,老百姓因为尊敬岳家军,想少收两文钱,而这个士兵不敢接受,害怕因为这两文钱而被军法杀头的;士兵在寒夜里露宿,附近百姓开门请他们进家里来住,没有一个敢进去的。

乍一看,岳家军的这些觉悟,貌似都快赶上民主革命时期的红军了。然而,与之不同的是,岳家军靠的不是信仰,而是严厉、甚至严酷的军法。想必在前期,士兵中必有怨言和不满。然而当所有这些被严格的坚持下来,并且成为一种习惯,甚至成为深深刻进骨子里的东西时,有些事情就真的发生了改变。在岳飞的重压下,宋朝士兵经过五代时骄横不法的散漫、北宋时怯懦软弱的散漫,终于在岳家军完完全全脱去了散漫,成功蜕变成了铮铮铁军。

宋高宗赐岳飞手敕

2、执行严

好的立法,如果没有严格而不打折扣的执行,必然达不到想要的结果。虽然正史中对于岳飞是具体执行赏罚的记载着墨较少,但是从其同时代一些人的记述中,可以了解一斑。

岳飞幕僚黄纵的后人编写的《岳武穆公遗事》中所记,岳飞自述有功者重赏,无功者峻罚。与岳飞同时代的曾敏行《独醒杂志》中,记载着岳飞部下士兵的回忆懒惰必分,功过有别,故能得人心。比他晚一辈的的王自中则提到岳飞小善必赏,小过必罚,待数千万人如待一人。

由此可见,岳飞在军队里实行的是严格到近乎于严峻的赏罚制度。在他这里,没有模棱两可,没有面子情分,没有亲疏之别,没有高抬贵手,只有死硬死硬的两个字——规矩。按照规矩哪怕立了丁点的小功,一样有相应的犒赏;哪怕犯了一丝的小错,一样有相应的惩罚。这样不近人情的死板的规矩,成为军队里每一个人从心底铭记凛遵的准则的时候,这支军队必然会成为同进同退、如臂使指,万众如一的强大战力。

此外,岳飞制定与执行军法从来是对事不对人,即使处罚违纪的军士,也只是严格按照纪律来惩处,而不得随意污辱士兵的人格,从而使将士即使犯错受罚而仍然口服心服。千百年来,岳家军名震天下后世,不是没有原因的。

四、同甘苦,严律己,以德服人定军心

我相信岳飞最为崇拜的兵法大师,一定是孙武。从少年起研读孙子兵法,一直推崇孙子的将之五德:智信仁勇严。但是同时,他又把仁,放在了五德的第一位。(张俊尝请问用兵之术,答曰:仁、信、智、勇、严,五者不可阙一。)可以说,岳飞是孙子以降,第一个明确提出并全面践行了仁的名将。

1、对士兵仁

通常意义上说,为将之仁,主要是对麾下军士的。而岳飞不仅在六法中明确提到了同甘苦,同时他更是这样做的。有士兵伤病了,他亲自慰问;有士兵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了,他派人赠银送帛;但凡牺牲的将士都厚加抚恤。

此外,他自己和全家都穿粗布衣服,不着绸缎;皇上要在临安赐他大宅子,他不要,反而住在茅屋军帐中;当一时粮草接济不上的时候,他就和将士一起挨饿。要知道,很多时候底层士兵是不患贫,患不均。看到主将和自己吃一样的食物、住一样的军帐、一样的忍饥受冻时,所有的士兵都不会再有任何抱怨,只会把这种崇敬变成军队的凝聚力。

岳飞不仅在军事生涯的前期与士兵同甘共苦,即使后来身为军队主帅、朝廷的高级将领,他始终保持着简朴甚至清苦的生活,平时连荤菜都很少吃。有一回部下郝晸看他吃得太清淡了,送他几个酸馅(应该是类似于现在的菜肉包子,普通百姓家都常吃的)。岳飞尝了之后觉得不错,专门把剩下的留着当晚饭吃。

郝晸是在平定杨么时来到岳飞手下的,那么此时的岳飞至少应该已经拥有检校少保、武昌郡开国公、兼两路招讨使等一大堆头衔了,是手握十万大军的主帅。而岳家军因为在荆襄屯田、发展生产而饷粮丰沛。这样的人,居然吃了个百姓日常吃的菜包子还觉得美味,吃剩下的居然还舍不得扔,留到晚饭再吃一顿……这能充分看出他日常生活是多么的简朴了。

清.吕焕成.岳飞图

2、对百姓仁

如果仅仅是爱护士卒、同甘共苦的仁,那么战国吴起、三国羊祜、西汉李广,甚至西楚项羽等很多名将都能做到这一点。但是在岳飞这里,仁不再仅限于军事之仁,而是真正回归到了儒家最核心的理念仁者爱人、仁心爱物。

美术作品.岳家军受百姓爱戴

所谓兵匪不分家。古时的大部分军队,无论好的坏的,无论能否上阵杀敌,但基本上都是残民有术。胜了用掳掠来维系士气,败了用抢劫来平息愤怒。即使像当时张俊、韩世忠这样名将所带的军队,也不能幸免。百姓经常是先被金兵劫掠一番,宋军来金兵退后,再被宋兵祸害一番,苦不堪言。那个时候,但凡听闻有大军经过,无论是金兵、伪齐兵,还是宋兵,百姓都会躲藏起来,有时候连个带路的向导都找不到。

直到岳飞的出现,岳家军的崛起。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岳飞,坚持仁不光针对军士,更加针对百姓,并且以理教之、以法规之、以情动之、以理服之,更以自己的行动来践行了这一点。(冻杀不拆屋,饿杀不打掳、诸将多行剽掠,惟飞军秋毫无所犯)。于是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别的军队要来,地方官拼命阻止,百姓纷纷躲避;而对于岳家军,不仅百姓会争相欢迎、夹道行礼。(民见他将兵,遁亡灭影,闻为岳家军过,则相帅共观,举手加额,感慕至泣。)而地方官也拼命想请他们过来驻守。宜兴县令就因为被溃军骚扰,而请岳家军来宜兴驻扎。为了能成功请到岳飞,居然在信上写着:求求你一定来我们宜兴吧,我们宜兴有大批的存粮,够一万士兵吃十年的。

3、对敌兵仁

岳飞一生征战无数,可以算得上杀人如麻。但是他从来没有以杀人为乐。即使对于敌人,也仍然总是尽可能的避免无谓的杀戮。

这里的敌兵,主要指被金兵和伪齐政权所控制和驱赶卖命的北方汉族士兵,以及被率众起义贼寇所裹胁的劳苦民众。在岳飞看来,这些敌军中最底层的士兵,与那些穷苦百姓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因此,凡是对于所平定的农民起义,无论是吉州、虔州的叛乱,还是钟相杨么的起义,都只剿灭为首的头头,对于愿意归降的其它头领部众予以收编,老弱之人发钱遣散(凡出兵,必以广上德为先,歼其渠魁,而释其余党,不妄戮一人。);对于金军及伪齐强征来的两河等地签军,也不苛待、不歧视,或者收编入伍,或者散钱遣散还乡。(汝皆中原百姓,国家赤子,不幸为刘豫驱而至此。今释汝,见中原之民,悉告以朝廷恩德,俟大军前进恢复,各率豪杰来应官军!)

连环画牛皋形象

像岳飞军中董先、牛皋等将领,是从金兵伪齐军队中投身过来的,不仅受到岳飞的重用,更立下赫赫功劳,组成了岳家军最初的班底;像杨再兴、梁兴等人,则是招降的农民起义军将领,其中杨再兴还曾亲手干掉岳飞的弟弟岳翻。但岳飞只求大家一心为国,不计前嫌破格拔用。杨再兴不仅在郾城之战中单骑突敌阵,差一点活捉金兀术,更在之后的小商河之战中以三百人杀掉金兵两千多人、万户一名、千户百人,以身殉国,流芳百世。

岳飞的这种仁,不是迂腐,而是一种远见。从结果就能看出来,岳家军所到之处,不仅很多贼寇望风而逃、望风而降,不战而屈人之兵,达到了少死人的效果;而且远近人士争相来附,使得队伍不断的发展壮大;更重要的是,在河东、河北等沦陷之地的百姓心中,播下了复兴的火种,为将来的北伐打下了基础。

4、律己无私

对他人仁,而对自己严。这是岳飞极为罕见难得的品质。

但凡朝廷犒赏,不仅自己一文不取,全部分给将士,在粮饷不到位的时候,还自己出钱来给军队作补贴用。甚至有一次,为了补充军库里的弓矢,他让部下把自己家里除了御赐之外的所有东西都搬空变卖,得的钱给军队造了两千张弩。

但凡有了功劳,都尽量推分给下属和友军。对于自己,岳飞曾三次上书推辞承宣使任命、四次上书推辞节度使的任命、四次推辞开府建衙,五次推辞少保任命……

甚至于,对自己的家人也一律严格。长子岳云不仅能力超强,而且功劳极高,但岳飞就是死死压着,多次上书推辞对儿子的封荫恩赏,而是让岳云自己到战场上去赚功名。(而自使其子受无功之赏,则是臣不能正己而自治,将何以率人哉。)平生唯一一次上书求封赏,还是为了曾经的战友、被钟相杨么叛军杀害的抗金名将张所的子嗣。

没有士兵将官不愿意追随一个严律己、不贪功、爱兵如子、不谋私利、公正严明的好老大。有主帅岳飞始终做着这样的表率,整个岳家军的军心就始终坚定如磐石,永远不会动摇。

五、重激励,树信念,为家为国铸军魂

从建炎到绍兴,岳飞是所谓中兴四将里、乃至整个南宋朝野里,最为激进的主战派、最为狂热的北伐倡议者。仅看岳飞留下为数不多的奏章劄子,恢复故疆、恢复中原、提兵直捣京洛、陛下还归旧都、愿定谋于全胜,期收地于两河,唾手燕云等字句充斥其间。而在他与同僚的对话中,也是念念不忘复国土,每每必言兴北伐。可以说,岳飞的一生,只为这一个信念而活着。

然后,他把这个信念,传承给了整个岳家军。早在建炎三年(1129年),继任宗泽的东京留守杜充,先是以勤王保驾的名义南撤到建康,把原本的国都东京开封府双手送给了金国人,又在金兵大举南下攻宋之际,身为主帅,先弃建康,后举家过江降金投敌。一时间人心惶惶,军心涣散。一些将领想拉着岳飞一起投金,岳飞先假意答应,然后带人出其不意的干掉带头叛变的,再面对全军做了一番严肃的思想工作,把大家说的心悦诚服。

岳飞是相当注重激励士卒的。从他给高宗的奏折里、从他留下的题记里,处处可以看到这一点。说明这种思想建设工作,在岳家军中是像日常训练一样普及的存在。

口号慢慢的会成为军规,军规慢慢的会成为习惯,习惯慢慢的会成为信念。在岳飞持续不断的思想工作与军队文化塑造下、在严酷的军法军纪约束下、在岳飞以身作则的带动下,以及不断被朝廷、友军和百姓的共同崇敬下,岳家军成为了一支拥有强大信念的部队。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在这一点上,纵观整个古代史,也只有后世戚继光的戚家军能够做到。

综合上述五点,岳飞在治军上,既树立精神领袖统一全军向心力,又严加训练层层选拔打造出超强的精兵,既用公正分明的重赏重罚来约束队伍,又用仁德来服众,最终通过信念的铸造,使得岳家军成为了一支纪律严明、战力超强、敢打硬仗、爱护百姓,同时又满怀坚定报国信念的超一流强军。

在《下篇:作战篇》中,我将从岳家军的不同作战方法上,来逐步分析岳飞军事思想的另一面。感谢大家的阅读。

岳飞.电视剧照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