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人类对语言的研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国东汉时期许慎著有《说文解字》。欧洲有古希腊语法和古罗马语法。被称为黑暗时代(Dark Times)的中世纪(Middle Ages),在经院哲学影响下产生了思辨语法(speculative grammar),反映了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努力探索语言内部的成因和理论。12世纪中期,海利亚斯(Helias)提出用逻辑方法研究语言问题,称为语法逻辑化(logicalization of grammar)。 现代语言学起始于19世纪上半叶,依次出现了四大流派。
一、历史比较语言学( Historical and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十九世纪科学文化大发展,人们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各种语言,发现在语音、词形、屈折变化、语法结构上的相同特点,建立了语言族系,如拉丁语系、罗曼语系、日耳曼语系、斯拉夫语系等。
德国学者洪堡特(Humboldt)在《人类语言的多样性》中指出,人脑中有着天生创造语言的能力。他还认为,一个民族的语言就是他们的精神,一个民族的精神就是他们的语言。洪堡特的另一个贡献是,区分了三种语言类型:孤立语(isolating language),黏着语(agglutinative language)和屈折语(inflectional language)。汉语是孤立语,英语是曲折语,还有一种语言一类型,叫多式综合语(polysynthetic language)。
二、结构主义语言学(Structural linguistics)
瑞士语言学家索诸尔(Saussure) 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奠基人。他认为语言是一个大系统,内部有语音、语法和词汇三个小系统;三个小系统又有许多彼此联系的成分。《普通语言学教程》(A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的出版,使语言学成为名副其实的一门科学。
索绪尔第一个重要的区分是语言(langue)和言语(parole)的区别。语言是言语能力的社会产物,是必要的惯例的总汇。言语是个人运用自已机能的行为,它运用的手段是通过社会惯例,即语言。语言是抽象的、稳定的,但言语是具体的、变化多样的。语言是总体,言语从属于语言。语言好比乐章,言语好比演奏。
他的另一个重大贡献是区分了共时语言学(synchronic linguistics)和历时语言学(diachronic linguistics)。前者研究一种或多种语言在某一历史阶段的情况,又称静态语言学(static linguistics)。历时语言学集中研究在较长历史时期所经历的变化,又称演化语言学(evolutionary linguistics)。
三、转换生成语法和认知法
1957年,乔姆斯基(Chomsky)出版《句法结构》(Syntactic
Structure),开创了转化生成语法学派(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 Grammar)。他认为语言是一种能力,是人脑特有的一种机制。他还区分了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和语言行为(linguistic performance)。
他认为语言学研究的对象应该是语言能力,即人说话的心理过程。他提出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这种机制,就是一套复杂的语言转换一生成规则,人类可以在这些内在规则系统下,创造性运用有限的规则,生成无限的句子。语言学习应该是充分发挥人的思维能力,不断输入语言材料,对这些规则进行内化和运用。
1964年,美国卡罗尔教授根据转换生成语法和皮亚杰的认知论(Cognitive Theary),提出了认知法。他认为,外语学习是学生从已知的知识出发,通过规则的分析和学习,对外语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的模式获得有意识的控制的过程。认知法的基本观点是:1、强调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语言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使学生用有限的语言规则来创造交际中需要的句子。2、重视语法规则的学习。把外语学习主要看作是掌握语言规律,而不是像行为主义那样通过强化(inforcement)形成一套语言习惯。3、听、说、读、写同时进行,全面发展言语应用技能。
四、功能语言学派和交际法
功能语言学(functional linguistics)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功能是一种交际工具。
交际法的理论基础是社会语言学(social linguistics)。1970年海姆斯(Hymes)针对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概念,提出了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这一概念。强调在具体语境中恰当地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交际法把语言意义放在首位,而不是从语言的结构出发,强调语境化、交际化,即提供真实的情景和创造外语环境,让学习者主动地进行交际活动,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五、数理语言学(mathematical
linguistics)
外语学习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的人类认知活动,对它的研究不但涉及社会科学,包括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它又与自然科学中的生理学、物理学、化学、数学、生物学、脑科学、人工智能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数理语言学是用数学思想和方法来研究语言现象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一些有远见卓识的学者早就看出了语言和数学的关系。
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认为:万物皆数,数是万物的本质,整个宇宙是数及其关系的和谐的体系。
1894年,索绪尔指出,语言中的量和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数学公式有规律地表达出来。语言好比一个几何系统,可以归纳为一些特征的定律。
1933年,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Bloomfield)提出一个著名的论点:数学只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事实上,作为符号系统的语言,本质上由一些离散的单元构成。我们可以采用集合论、数理逻辑、图论等离散的、代数的方法来研究,这方面的研究叫作代数语言学(algebraic linguistics)。
六、什么是英语认知结构?
现代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中的信息加工理论,把人类习得的知识分为两大类: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
knowledge)和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陈述性知识主要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可以在大脑中进行陈述。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是个体用于具体情境的算法或一套行为步骤。例如会骑自行车,讲某种语言,计算数学题。它们相当于传统上所说的技能。
英语学习获得的知识分为两大系统:英语语言知识系统(即陈述性知识)和英语言语技能系统(即程序性知识)。
英语认知结构可描述为:英语语音知识、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在大脑中通过学习建立起的复杂的较稳定的神经信号认知网络系统,并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言语技能训练,不断改进和完善其认知结构,最终形成英语思维能力,成为大脑的能动反映机制。
综上所述,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优化改进,用如下数理公式表述,供学习参考:
1、EP=a sequence of stressed or unstressed syllabls ,with pauses and intonations.
2、syllabls =n.consonant +vowel + n. consonant
n1=0、1、2、3
n2=0、1、2、3、4
3、words =prefix+root +suffix
4、DEG=12336789/10
5、ECS=(EP+words +DEG+2C) xLxSxRxWxTr x T
孙智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