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随着微信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各种谣言也在指尖传播。
日前,中山大学大数据传播实验室
联合微信安全团队发布《微信年度谣言分析报告》。
看看你还要被它们骗多久?!
科学常识类谣言TOP3
用一些标新立异的观点推翻大家在科学常识方面的通常认知,以达到忽悠转发目的。
谣言:跑步比久坐死亡率还高
谣言:晚上锻炼等于慢性自杀
谣言:吃榴莲喝酒会引起酒精中毒
防谣技巧:对于不了解的知识和说法,理性对待,多查证了解。
公共安全类谣言TOP3
传播一些公共安全方面耸人听闻的秘闻,利用大众恐慌心理传播虚假事实。
谣言:某地出现百人团伙专偷小孩
谣言:某地因家禽感染造成孩童吃大盘鸡死亡
谣言:火葬场的尸油哪里去了?丧尽天良、禽兽不如
防谣技巧:这类很多谣言换个地名就出现,大家可以多搜索查证就可以破解。
失实报道类谣言TOP3
多为报道陈述性质的内容,但是描述的要么部分失实、要不就干脆是臆造。
谣言:著名演员姜某心梗去世
谣言:明星赵某某雇凶杀人被抓,涉黑被抓事件真相曝光
谣言:中国人民解放军免费给先天性心脏病的农村孩子做手术
防谣技巧:多上正规新闻网站,一切信息以官方发布内容为准。
迷信诅咒类谣言TOP3
主要是各种迷信信息、渲染诅咒内容,比如不转发就X全家。
谣言:奇闻:惊!!惊!!龙婴出世
谣言:女尸体被强奸后怀孕
谣言:广州发现一窝猪人,震惊世界
防谣技巧:请踊跃举报迷信、诅咒内容。
朋友圈谣言预警,这些谣言别再传了!
谣言一:《为姚贝娜、傅彪治病的名医终于站出来讲真话了!和你息息相关》
△谣言内容截图
概要:推送借用名医纪小龙之名,普及了一些健康知识。
辟谣:纪小龙确有其人,但推送只是借用了纪小龙之名,没有证据表明文中言论是来自纪小龙本人。并且,该文章中一段称医生的诊断有三成是误诊其实是来自廖新波发表于2008年第6期《药物与人》杂志中的内容。
谣言二:《这7种肉,医生已禁,比砒霜还毒》
概要:文章有一个耸人听闻的题目,将食物与砒霜做比较,让人有食用就会致死的联想。文中例举了羊悬筋、鸡头、猪脖子里的肉疙瘩、禽尖翅、鸡脖鸭脖、鱼腹腔里的黑衣、畜三腺这七种肉类,称这些部位的肉抑或为病变组织、抑或有腺体、抑或含有重金属,不能食用。
辟谣:针对该谣言,网络中已有辟谣,专家称该谣言有一定道理,符合吃肉不吃淋巴、腺体的原则,但过于夸大其词。并且,市面上正规猪肉在屠宰过程中已经修割掉了所有有碍卫生的组织,如暗伤、脓疱、伤斑、甲状腺、病变淋巴结和肾上腺。
谣言三:吹风机——一款隐藏的治病神器?
概要:近日,不少微信公众号发布了吹风机能治病的相关文章,治感冒、治冻疮、治鼻塞,吹鼻子、吹脚丫、吹肚脐,文章里部分天马行空的治疗方法,真把吹风机当成了现代插电版的狗皮膏药。
辟谣:电吹风的热风可能对缓解某些症状会有点辅助作用,但依靠它治病,显然不靠谱,操作不当的时候,甚至会引起一些副作用,比如使用吹风机时间较长、热度较大,很容易引起烫伤灼伤。如果出现了痛症,最好还是先到医院检查,确定病症和病性,以便实施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否则盲目使用,可能还会有拖延,甚至加重病情的可能
谣言四:蘑菇中毒因为食物相克?
概要 :前不久,朋友圈流传着一则因食用蘑菇不当导致多人中毒身亡的传言。传言还称,蘑菇不可和茄子、小米、大黄米等食物同吃,否则会产生毒素。这种说法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呢?
辟谣 :蘑菇跟茄子、小米、大黄米一起吃,会产生毒素并无科学依据。实际上,每年到了蘑菇热销的季节,我国都会发生多起食用蘑菇中毒的案例,而中毒的原因几乎都是因为误食了有毒蘑菇而并非食物相克。实际上,野生蘑菇中存在多种有毒品种,它们含有天然的毒性成分,且很难辨认,毒性成分十分复杂。食用野生毒蘑菇中毒后,中毒者表现各异,病死率高。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毒蘑菇中毒全年均可发生,通常夏秋季节是高发期。传言把蘑菇中毒教条化地归咎于食物相克,会让消费者忽视食品安全中真正需要注意的问题。
谣言五:下个软件声波驱蚊靠谱吗?
流言:流言是这样解释电子蚊香的作用机理的:雄蚊仅靠花蜜、植物汁液等营养就足够,不吸血;而雌蚊必须吸取人畜血液,才能孕育产卵;雄蚊子会不断发出求偶的声波,但已经受孕的雌蚊因为不想重复受孕,便会竭力回避雄蚊。驱蚊器是利用这个原理,模拟雄蚊飞行时震动翅膀所发出声音的频率来吓走雌蚊,达到驱蚊效果。
真相 :包括蚊子在内的所有昆虫的雌性的生殖器官中有一个叫做受精囊的结构,通常情况下一次正常的交配后受精囊内储存的精子就足够其一生所用,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种类的蚊子的雌性都会拒绝多次交配。所以,已经受孕的雌蚊因为不想重复受孕,便会竭力回避雄蚊这个说法并不靠谱。想要驱蚊,还是使用老法子吧——蚊帐、蚊香、驱蚊水。它们老套、简陋、麻烦、毫无新意……然而有效。
——End——
内容转载自浙江新闻、人民网、新华网
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点zan辟谣帖!我要赶紧转给老爸老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