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依现代人的年龄标准大概四十多岁的女人该称的上是半老徐娘,但要在古代三十多岁称半老徐娘大概不为过。至于徐娘是何许人,告诉您她是南朝梁元帝的一个妃子,娘家名叫徐昭佩,因年过芳龄,却还打扮的十分的风骚,故有徐娘半老,犹尚多情一说。可见不是所有年过芳龄的女士称半老徐娘,得与风骚、多情有关才可有此一语。
在宋陈与义《书怀》诗中便有开窗逢一笑,未觉徐娘老的句子,可见徐娘的风骚是过人的,自从有了徐昭佩就有了半老徐娘和徐娘半老的成语,意思是说女人过了打扮的年龄还风风骚骚,描眉打眼的一痛倒饬。但有一点要说明,如果人家自己说自己是半老徐娘那是自谦,可不在风骚之列。
说起徐娘,此人生年不详,但死于公元549年,娘家是今山东省剡城北(东海郯县)人,父亲是梁朝侍中信武将军徐琨,说是名门的大家闺秀并不过分。因有十分的姿色,与南朝梁元帝为妃,史称萧绎妃。
话说公元517年,也就是南朝梁武帝天监16年,徐琨的女儿徐昭佩应召入宫,被封为湘东王萧绎之妃。公元552年,萧绎称帝,史称梁元帝。但萧绎当了皇帝后,皇后的位置一直空闲。要说原因是萧绎过去一直和妻子不和,没有立后。但也没立徐昭佩,只是把她从王妃提升为皇妃。
其实梁元帝萧绎是个独眼龙,不知道这为徐妃是大脑被门框挤了,还是进了水,有一次在萧绎与其床上云雨时,脸对脸的这么一瞅,这位徐娘娘只化了半拉脸的妆。您不想想,即便萧绎是肚眼眼龙,一只眼睛也看遍天下啊。一怒之下,下床出门而且几年都不理她了。从此,这半拉脸的妆就引出了上面这段徐妃半面妆的故事。而且有李商隐的《南朝》诗为证。诗云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
由这徐妃半面妆可以看出这位徐娘不是善主儿。但徐昭佩怎耐的住寂寞,芳龄虚度,闲在宫中与瑶光寺的智远道人私通。话说到这儿,可能有人问,怎么没有半老徐娘的事啊,您甭急听我往下说。要说半老徐娘的成语是怎么出来的,还与一个叫暨季江的人有关,应该是这成语就是从他的嘴中演化而来的。
梁元帝有个叫暨季江的臣子,用现在的话说是帅呆了。但此时的徐妃年过芳华,看到帅哥便动了春念,勾引暨季江和她通奸。暨季江道:柏直狗虽老犹能猎,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您瞧,这可不是我瞎编的,在《南史·皇妃传》中有所记载。由此徐娘半老就有此一说了。
勾引了智远道人和暨季江不算,这位徐娘还看上了另一个帅哥贺徽。徐妃得知人家长的帅气,便写了首《白角枕》的情诗索爱。一来而去的就给梁元帝知道了,别人带了绿帽子都不能忍,何况皇帝带了好几顶绿帽子,千愁万恨之下下旨让徐昭佩自尽。南朝梁元帝太清3年,也就是公元554年,徐昭佩投井而亡(另一说是自缢于宫苑中的葡萄架下)。风韵、风骚的徐昭佩死了,而徐娘留存到了今天。
南朝梁元帝萧绎为何只生有一只眼睛?
公元549年是南梁王朝的多事之秋。这一年三月,北魏军阀侯景骗取梁武帝的信任后,四月便攻陷京城,随后又攻陷台城,并占领皇宫。五月,侯景逼死梁武帝,南梁太子萧纲在侯景的刀剑之下即皇帝位,史称简文帝。萧纲的这个皇帝就是个摆设,一切都是侯景说了算。萧纲的皇帝勉强做了二年,后被侯景手下一个叫王伟的人以鸩酒毒杀,时间为公元551年八月,这些人将简文帝尸首藏在酒窖当中。据《南史卷八 梁本纪下第八(元帝绎)》:伟撤户为馆,迁殡于城北酒库中。为什么要迁殡于酒库,大概是因为八月天气暑热,如果尸体不泡在酒里,很快就腐坏发臭了。这些人毒死简文帝的同时,又扶持一个傀儡豫章王萧栋。
侯景于公元549年和551年,分别弑杀南梁王朝的两位皇帝,一时群龙无首,梁朝大乱。在此期间,梁武帝的第七子萧绎任荆州刺史,镇守江陵城。简文帝死后一年,即公元552年,这一年十一月萧绎在大将军王僧辩等人的拥戴下在江陵即皇帝位,史称梁元帝。萧绎算是史家承认的南梁王朝的第三位皇帝,他改年号为承圣。承圣二年(公元553年)四月,(萧绎)以征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陈霸先为司空。此人也是位重量级人物,后来取代南梁王朝,建立陈朝。(《南史卷八 梁本纪下第八(元帝绎)》)
梁元帝萧绎死的很惨,场面十分悲凉,据《南史卷八 梁本纪下第八(元帝绎)》:
梁王詧遣尚书傅准监行刑,帝谓之曰‘卿幸为我宣行。’准捧诗,流泪不能禁,进土囊而殒之。梁王詧使以布帊缠尸,敛以蒲席,束以白茅,以车一乘,葬于津阳门外。
萧绎到死都是个诗人的做派,临刑时还要人捧诗为他送行。我们来看看萧绎临死之际借着酒意所作的四首诗。
第一首:南风且绝唱,西陵最可悲,今日还蒿里,终非封禅时。
第二首:人世逢百六,天道异贞恒,何言异蝼蚁,一旦损鵾鹏。
第三首:松风侵晓哀,霜雰当夜来,寂寥千载后,谁畏轩辕台。
第四首:夜长无岁月,安知秋与春?原陵五树杏,空得动耕人。
诗文凄凄婉婉,十分动人。萧绎的失败不是偶然的,此人不仅书生气浓重,而且毛病很多。萧绎性好矫饰,又多猜忌,有一件事很能说明他的这种性格。据《南史卷八 梁本纪下第八(元帝绎)》:
(萧绎)始居文宣太后(萧绎生母)忧,依丁兰作木母。及武帝崩,秘丧愈年乃发凶问,方刻檀为像,置于百福殿内,事之甚谨,朝夕进蔬食,动静必启闻,迹其虚矫如此。
萧绎的生母死于大同九年,即公元543年,萧绎一直秘丧不公开,还将一株丁兰木认作自己的母亲,直到九年以后,梁武帝死,萧绎才公开发丧,并大做表面文章。此人为了自己的利益,竟将生母的死讯掩盖了九年,萧绎就是如此虚伪。
萧绎心胸狭隘,嫉妒心特重。据《南史卷八 梁本纪下第八(元帝绎)》:(萧绎)性性好矫饰,多猜忌,于名无所假人。微有胜己者,必加毁害。就是说,无论是学问还是名声,萧绎不允许别人超过自己,他为此甚至杀人。有一个叫刘之遴的人,就因为才学出众成为萧绎的刀下之鬼。据《南史卷八 梁本纪下第八(元帝绎)》:(萧绎)忌刘之遴学,使人鸩之。如此者甚众,虽骨肉亦便被其害。
萧绎妒忌他人的才学名望,就是自己的骨肉也不放过,而且手段十分下作。据《南史卷八 梁本纪下第八(元帝绎)》:
帝(萧绎)姑义兴昭长公主王铨兄弟八九人有盛名。帝妒害其美,遂改宠姬子昭明太子,据《南史卷五十三 列传帝四十三》:太子美姿容,善举止,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著有《昭明文选》。
2、次子豫章王萧综,据《南史卷五十三 列传帝四十三》:有才学,善属文。
3、三子简文帝萧纲,据《南史卷八 梁本纪下第八》:(萧纲)方颐丰下,须鬓如画,直发委地,双眉翠色。又读书项羽重瞳,尚有乌江之败;湘东(萧绎)一目,宁为赤县所归。’帝大怒,使以钉钉其舌于柱,剜其肠。(王伟)颜色自若。仇家脔其肉,俯而视之,至骨方刑之。
就是说,本来萧绎爱惜王伟是个人才,准备放了他,就因为当初侯景讨伐萧绎时,王伟在其所作的檄文中提到湘东一目,梁元帝看到大怒,使其受酷刑而死。王伟当年残忍的毒杀了简文帝萧纲,现在被萧绎钉舌剜肠也是罪有应得。湘东即梁元帝,萧绎曾被封为湘东王。
萧绎心胸狭隘,根本不是帝王之器。当年,萧绎与其五兄庐陵王萧续两人少年时期兴趣相投,经常在一起轻狎宫女,后来两人因为一个叫李桃儿的宫女,争风吃醋,彻底闹翻。由此两人互不往来,年长后又互相诽谤。后来,萧续不幸早亡。
名人介绍
梁元帝萧绎(508年9月16日―555年1月27日),字世诚,小字七符,自号金楼子,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南北朝时期梁代皇帝(552年―554年在位)。梁武帝萧衍第七子,梁简文帝萧纲之弟。萧绎于514年封湘东王,早年因病而一眼失明。547年出荆州,任荆州刺史、使持节、都督荆雍湘司郢宁梁南北秦九州诸军事、镇西将军。侯景之乱时,梁武帝遣人至荆州宣读密诏,授萧绎为侍中、假黄钺、大都督中外诸军事、司徒承制,其余职务如故。
549年梁武帝饿死台城后,萧绎首先发兵攻灭自己的侄儿河东王萧誉与哥哥邵陵王萧纶,并击退襄阳都督萧詧(萧誉之兄弟)的来犯;之后再命王僧辩率军东下消灭侯景。552年侯景死后,萧绎即帝位于江陵。当时,群臣中有人建议返回旧都建康,但萧绎没有同意。萧绎即帝位之后,其弟武陵王萧纪称帝于益州;于是萧绎便派兵前往四川消灭萧纪,同时也请求西魏出兵。此举给了西魏可趁之机,益州因此沦落敌手。
554年,萧绎给西魏宇文泰写信,要求按照旧图重新划定疆界,言辞又极为傲慢。宇文泰大为不满,命令常山公于谨、大将军杨忠等将领以5万兵马进攻江陵(今湖北江陵县)。梁元帝战败,由御史中丞王孝祀作降文。随后,便率太子等人到西魏军营投降。不久为襄阳都督萧詧以土袋闷死,江陵阖城老幼被虏入关,后葬于颍陵,颍陵现存一对石兽(方旗庙石刻)。梁元帝是一个爱好读书与喜好文学的君主,四十六岁,自聚书来四十年,得书八万卷,自称韬于文士,愧于武夫。
《春别应令四首(其四)》原文翻译及赏析
日暮徙倚渭桥西,正见凉月与云齐。
若使月光无远近,应照离人今夜啼。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日暮徒倚渭桥西,正见凉月与雲齐。若使月光无近远,应照离人今夜啼。
【作品鉴赏】
《春别应令四首(其四)》通过设想家中妻子因相思啼哭,表达自己思家之情
这首诗的前两句选取了日暮、桥、凉月、浮云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清寂孤独的氛围。以虚写实,虚实结合。诗人通过设想这家中的妻子此时此刻因相思而啼哭,表达自己的思家之情。将游子的相思之苦表达得委婉曲折,真挚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