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随笔创作
(一)课文原句:同上(一年级上册第11课)
(二)文化因素:出自《续孽海花》第三十二回:说到中兴的元勋,哪一个不是清文宗咸丰帝任用的?哪一个不是肃顺推荐的?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反把那种树的人杀了,还有什么公理呢!
(三)文化内涵: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即从引文中节出。意思是:比喻前人为后人造福。此语隐含有后人要知道对前人感恩的意思。同时也有:后人要向前人学习,也与前人一样,要从你的手里给后人继续种树,留下一些公德。
像肃顺那样本是种树人,却被乘凉人杀了,那就世无公理了。
此外又有前人种德后人收(指上辈子人有公德,后辈人受其恩惠)。这样的话,出自明冯惟敏《归田自寿》:又报道步蟾宫折桂手,端的是前人种德后人收。
文中的蟾宫指月宫,旧时传说月亮上有蟾蜍(癞蛤蟆),故称蟾宫。蟾宫折桂的字面是到月宫中去折取桂树枝。以前科举时代用此语指科举考试被录取。所以两句诗的意思是:(刚刚还有想过隐居生活的意思),现在又报告说自己成了科举考试被录取的人,这实在是说明前人种德后人收。
说明:为了帮助小学生家长顺利地为自己的孩子答疑,帮助小学新入职的教师查找资料,帮助高年级学生顺利自读,本《随笔》将对这些含传统文化因素的名言警句做一些讲解。敬请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