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何谓诸阳之会?手三阳从手走头,交于足三阳,足三阳从头走足,头是诸阳经交会的地方,故曰头为诸阳之会。六淫之邪外袭,即可循经上犯于头,清阳之气被阻,引起头痛。另外,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凡内伤诸疾引起脏腑失调,气血逆乱,瘀阻经络,脑失所养,均可导致头痛。
一、巧用川芎茶调散加味治外感及内伤头痛
1.益气茶调散
主治:气虚头痛、血压低头痛、老年性头痛、紧张性头痛、儿童头痛。
主症:头痛且晕,短气心悸,神疲乏力,舌苔薄白,脉沉弱。
方剂组成:黄芪、党参各30g,川芎、白术各15g,荆芥、羌活、白芷、防风、细辛、薄荷、甘草各6g,全蝎2g,蜈蚣1条,茶叶3g。
气虚头痛发病机制:气虚则清阳不升,浊气不降,清窍不利,导致头痛。
本方重用黄芪、党参、白术大补元气,借川芎茶调散引经,载益气药上升至头,使清气得升,浊气得降,头痛自止。
病案:
谭某,女,37岁。主诉:前额头痛3年。
症状:3年前行人工流产,术后当风,引起前额胀痛,痛连巅顶,头面发冷,四肢不温,足如履冰,逢寒触冷自觉寒气攻头,遂发头痛,冬秋春三季头不离巾,惧出门户,胃脘胀痛,舌苔薄白,脉沉细寸浮。
辨证:中阳不足,清阳不升,脑络受阻。
诊断:西医:血管神经性头痛;中医:阳虚头痛。
立法:助阳益气,升阳通络。
方药:益气茶调散加味。黄芪30g,党参20g,附子12g,肉桂10g,川芎20g,荆芥、防风、羌活各6g,白芷10g,细辛12g,甘草10g,薄荷5g,全蝎2g,蜈蚣1条。
第1疗程用益气茶调散,头痛小有减轻,第2疗程加附子、肉桂各10g,头痛明显减轻,第3疗程附子加量至12g,肉桂10g,头痛瘥,诸症除。
2.滋肾茶调散
主治:肾虚头痛、紧张性头痛、老年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外伤头痛。
主症:头痛且空,多兼眩晕,腰酸腿软,神疲乏力,遗精带下,耳鸣失眠,舌红苔少,脉沉细。
方剂组成:熟地黄30g,枸杞子、何首乌、川芎各15g,荆芥、羌活、白芷、防风、细辛、薄荷、甘草各6g,全蝎2g,蜈蚣1条。
肾虚头痛发病机制: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脑为髓海,肾虚髓不能上充,脑海空虚,脑络不通,故发头痛。
本方重用熟地黄、枸杞子、何首乌大补肾阴,借川芎茶调散引经,载补肾药上头,使髓充,脑海得养,脑络复通,头痛自止。若除见上症外,另见身寒肢冷,尿清脉迟,是属肾阳虚头痛,可在上方基础上加附子、肉桂等壮阳药。
病案:
刘某,男,72岁。
主诉:头痛22年,反复发作。
症状:头痛且空,痛连巅顶,近10年来,多呈刺痛,痛而遗尿,痛甚则尿闭,午后或过劳则加重,左足跟不能任地,胃脘胀痛,神疲喘乏,舌苔薄白根有剥苔,脉沉细关滑。
检查:脑血流图提示:脑动脉硬化Ⅱ度。
辨证:肾阴不足,中气虚弱。
诊断:西医:脑动脉硬化性头痛,老年性头痛;中医:气阴两虚头痛。立法:补肾益气,荣养头目。
方药:滋肾益气茶调散。熟地黄20g,何首乌、枸杞子、黄芪、白术各15g,川芎30g,当归尾15g,羌活、防风、蔓荆子、薄荷各6g,全蝎2g,蜈蚣1条,茶叶3g。
2个疗程疼痛消失。用补中益气丸、六味地黄丸善理其后。
按:本例为年高肾阴大亏,脾胃虚弱,清阳不升,脑海失养。方中重用熟地黄、何首乌等大补肾阴,黄芪、白术益气,川芎茶调散引经报使,升阳通络止痛,旨在使肾阴充,清阳升,脑络通,所以头痛臻效。
二、妙用经验方剂,治五官疾病导致的头痛
苍辛合剂
主治:急性鼻炎、过敏性鼻炎、额窦炎、前筛窦炎所致头痛。
鼻炎所致头痛的发病机制:鼻为肺之窍,鼻脑相通,肺气不宣,鼻脑窍道不通,不通则痛。
方剂组成:苍耳子、白芷、藁本、荆芥、防风、川芎各10g,辛夷、薄荷、甘草、木通各6g,蜈蚣1条。
本方轻清上达,兼以温通,芳香透利,使气血并走于上,肺气宣,经脉通,头痛止。
病案:
孙某,女,38岁。
主诉:6年前在某医院五官科诊断为过敏性鼻炎,久治罔效。
症状:经常鼻塞流涕,前额头痛,鼻腔和两目作痒,逢寒遇冷则发,易感冒,舌苔薄白,脉浮弦。
辨证:风邪束肺,肺窍不通。
诊断:西医:过敏性鼻炎;中医:鼻渊立法:疏风宣肺,开窍通络。
方药:苍辛合剂。苍耳子、川芎、防风、荆芥穗、白蒺藜各10g,辛夷、白芷、羌活、藁本、薄荷各6g,蜈蚣1条。
疗程:7天1个疗程,3个疗程痊愈。
三、善用滋生青阳汤治疗肝阳、肝风、肝火头痛
1.适用主症:
肝阳头痛:头痛目眩而胀,心烦易怒,失眠多梦或兼见腰酸胁痛,苔黄脉弦。
肝火头痛:除肝阳头痛主症外兼见面红目赤,口苦尿黄,便秘,苔黄,脉弦数。
肝风头痛:除肝阳头痛主症外兼见眩晕,肢体麻木,颤抖,甚至挛急,舌质红,脉浮弦。
2.头痛机制:
肝阳上亢:素体阳盛,肝阳上亢;肝肾阴虚,肝阳上亢。
肝火头痛:肝郁化火,肝火上炎;肝肾阴虚,虚火上炎。
肝风头痛:热极生风,肝风内扰;血虚生风,肝风上扰。
3.方剂组成:
石决明30g,草决明、生地黄、麦冬各15g,白芍20g,天麻、钩藤、菊花、桑叶、牡丹皮、竹茹、半夏各10g,全蝎2g,蜈蚣1条。
本方以石决明、草决明、天麻、钩藤平肝息风;麦冬、白芍、生地黄育阴和血;牡丹皮、菊花、桑叶清泻肝火;竹茹、半夏清热化痰;全蝎化瘀通络。全方旨在阳平风息,热清瘀化络通,痛晕自止。
病案:
田某,男,69岁。
主诉:头痛20余年。
现病史:20年前在某口腔医院诊断为三叉神经痛,曾作激光治疗无效。10年前在该院手术治疗,疼痛消失。术后2年疼痛复发,逐年增剧,多治无效。1990年1月来我院治疗。
症状:右颜面拘急疼痛,口角疼痛尤甚,向颞部放射,一日数发,以索密痛(somedon)每次1g,每日3次维持。说话咀嚼疼痛必作。常垂泪惧餐,终日不语,疼痛难忍,痛苦不堪。痰多而黏,腰酸腿软,夜半咽干,身痒手颤,舌苔白滑,脉弦细。血压波动在160~180/90~110mmHg(21~24.12~14kPa)。
辨证:肝肾阴虚,肝风内动,夹痰阻络。
诊断:西医:三叉神经痛;中医:偏头痛。
立法:平肝息风,化痰解痉,开窍通络。
方药:滋生青阳汤加减(亦为天麻钩藤饮加减)。白芍30g,生地黄、石决明、磁石各20g,草决明12g,天麻、竹茹、半夏、白僵蚕各10g,白附子6g,全蝎5g,蜈蚣1条。
疗效观察:前3个疗程疼痛明显减轻,第4、第5疗程疼痛相对加重,血压升高,加重石决明等平肝药物剂量后,疼痛又明显减轻。至第9疗程时,疼痛又剧增,遂加白花蛇1条,疼痛递减。至15疗程时,痛止症消,随访3个月未发。
按:本例实属顽疾,顽就顽在风火相煽,瘀痰共患,以瘀为主,绝非一般药物所能奏效,必加大量蚁虫之品,搜剔化瘀,果然事遂心愿,症愈痛除。
四、小结
1.头痛的临床表现十分复杂,往往是寒热虚实,瘀血痰浊,错综互见,临证时必须权衡主次,审证求因,辨证论治,才能获得预期效果。
2.川芎茶调散的方剂组成,除甘草外,皆为祛风升浮药,肝阳、肝火、肝风及血压过高引起的头痛,非其所宜,用之犹如风火相扇,必助其焰。
3.众多医家认为:用川芎茶调散为内伤头痛所禁忌。我越此篱障,以其全方引经治标,佐治本药,深受其益。治其标者,用量宜轻(用6g),多用喧宾夺主;治其本者,用量宜重(用15至30g),取其量大力宏,不失其主宰,所以获卓效。
4.蜈蚣或全蝎,在所必加,二者同用,效果更捷,虫类药善能通经窜络,剐剔瘀垢,我治疗头痛反复验证得出,方中有无蜈蚣、全蝎功效竟能增损各半,一药之差,效果判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