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的态度方法

  • 听课的态度方法已关闭评论
  • 225 次浏览
  • A+
所属分类:随笔创作

巩固是对头脑中所保存的知识的持久记忆。

如果通过领会得到的新知识不能在头脑中持久记忆,那么知识就无法积累,在独立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时,就会束手无策。

所以,在当堂听懂并理解后,还要当场记忆。

应用是用自己领会的和巩固的知识去解决有关问题。

通过应用,不仅能检查知识是不是真正领会了,是不是真正记住了还可以促进知识的领会和巩固。所以,要十分重视课堂练习,如在课堂练习中发现疑难,应马上请教老师及时释疑,以提高应用能力,也为完成课外作业创造良好条件。

要想当堂掌握所学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要把重点放在认识事物的思考过程上。

千万不要跳过认识事物的艰苦思考过程而直接去背结论,甚至还没明白就去硬背。这种死记型的方法常表现为: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这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重结论轻过程的听课态度和方法,使不少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一开始就走进了死胡同。

在听课的领会过程中,如果发生了卡壳现象(听不懂了),这时千万不要停下来找原因,可以在笔记本上做个记号,继续努力往下听,不懂之处,课后再问,直至问懂。

如果思考与记笔记发生了矛盾,那么要以听懂为唯一目的,笔记可少记或停记。

再次,要了解老师上课的基本环节,加强注意力的分配,提高课堂效率。

每堂新授课,一般都有检查复习、新课导入、新课讲授、归纳小结、作业布置等环节。其中新课讲授是主体,但每个环节都有其特定的内容和作用,都不能忽视。

检查复习、新课导入主要为新授知识扫清障碍;归纳小结是全课的高度概括和总结,这时应在老师的引导下回忆全课内容,明确每一个知识点;

作业布置中也往往包含着解题的指南、新题型的分析。这些都有利于知识的当堂掌握。

五、克服消极心理。

前面已讲过,消极心理是指学生于动于衷地度过45分钟。怎样克服学习中的消极心理,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呢?

第一,学习前要有疑问。

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以,预习充分,发现问题带着问题上课,无论问题能否解决,都不会有消极心理。

第二,学习过程中大胆质疑。

有疑是绝对的,无疑是相的。有疑是学习过程中的正常事情,有疑证明已经在思考,心理状态已不消极。

有不懂一定要主动问,不问是害自己。当然如果课内无时间问,就应在课外找老师去问懂,一定要课后清、天天清,疑点不过夜。

第三,学习中要自觉地把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挂起钩来

理论联系实际是重要的学习方法,它不仅能使我们认识到所学知识的正确性,而且能加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也是一种克服消极心理的好方法。

例如有的学生把物理上的折射同洗碗时发现水中的筷是弯曲的现象联系起来,把共产主义人生观的学习与社会上的先进人物相联系,把几何与木工、外语与生活问话、化学与魔术等联系起来,这样就会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提高学习效果。

未完,待续。请留下你的点评!

夜行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