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第几个把人送上太空的国家(中国什么时候登上月球)

  • 中国是第几个把人送上太空的国家(中国什么时候登上月球)已关闭评论
  • 146 次浏览
  • A+
所属分类:随笔创作

在太空出差的英雄航天员们,今天终于要回家了。

不知不觉,他们已经在太空出差三个月了。

从太空传回来的画面里,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在空间站生活的惬意和美好。

6月17号上午9时22分,中国成功发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顺利发射,也标志着中国航天正式步入空间站时代。

曾经,美国宇航局说过:永远不许中国进入国际空间站。

而如今,国际空间站由于设备老化严重,预计2024年将停用。届时,中国空间站将成为太空中唯一的空间站。

到时候,美国不还得求着进咱的空间站。这波打脸的操作,真是让人心情舒爽。

与此同时,一个10多年前的帖子被扒出。

一名网友提问:

国际空间站何时轮到中国人上去?马来西亚人、泰国人、甚至日本人,韩国人都上去过了,该到中国人了吧!

一名网友回答:中国人要上就上自己的国际空间站,上别人的不好玩。

多年前的心愿终于有了回响,那些年我们吹过的牛都在一一实现。

眼看着现在的中国航天越来越牛,美国都要急哭了。

02

我们的航天事业走到现在,真是太不容易了。

为了阻挠我们发展,美国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疯狂使用各种阴险招数。

1993年,中国想要申请加入国际空间站,被美国拒之门外。

美国之所以拒绝,说白了就是嫌弃我们,看不上我们。

他们看不上我们就算了,还要封锁我们的技术。

1998年,美国出台ITAR禁运条例,任何航天产业链产品不得出口中国,任何美国航天器件不得由中国火箭发射。

虽然美国想办法搞破坏,但我们依旧能绝地求生。

1999年,我们神舟一号飞船成功发射,成为继苏联、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载人飞船的国家。

看着中国越来越强,美国坐不住了,开始使用更卑劣的手段阻挠我们发展。

后来,美国又整了一个沃尔夫条款,全面禁止中美两国在太空领域的合作。

据说当年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发射时,中国记者直接被拒之门外,他们生怕把什么机密泄漏给我们。

此后,美国更是变本加厉。明着暗着对我们进行各种形式的封锁和破坏。

2019年,第70届国际宇航大会在美国召开,但美国以签证为由,不让中国参加大会。

美国使用浑身解数阻挠我们发展,但是这些损招丝毫起不到任何作用。

他们不明白,怎么越是打压,中国反而越强大呢?

03

中国人骨子里有一股韧性,你越是打压我,我越要超越你。

这也就逼着我们走上了一条绝地求生的路,全面发展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装备。

神舟一号飞船成功发射后,随后神舟二号、神舟三号、神舟四号陆续升上太空。

2003年,杨利伟搭乘神五载人飞船成功出征太空,成为首位出征太空的中国航天员,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

2007年,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我们将奔月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2008年,翟志刚从神舟七号飞船出舱,中国人首次实现太空漫步,那句我已出舱,感觉良好也成为了经典。

2012年,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飞船成功进行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对接技术国家。

2019年,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预选着陆区,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

2020年,中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发射升空,我们开始探索火星的征程……

细数这些年,我们在载人航天、人造卫星、深空探测等领域都取得了非常瞩目的成就,我们朝着星辰大海的征程从未停歇。

CNN评论说:短短十余年间,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天地往返技术、独立掌握空间出舱技术、独立自主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空间站,需要航天员操作的界面都使用了中文。为了登上中国空间站,外国宇航员已经在努力学习中文了。

中国就是这样,越打压就越强大。以前我们受过的那些委屈和屈辱,以后都会如数奉还。

04

中国航天取得如此成就,离不开每一个付出的航天员,以及背后无数科研工作者。

2003年,杨利伟带着所有中国人的梦想开始了中国人的第一次航天之旅。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杨利伟经历了濒死26秒。

他在自传《天地九重》中,描写了当时的场景。

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心里就觉得自己快不行了,要承受不住了。在痛苦的极点,就在刚才短短一刹那,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2008年,航天员神七出舱时曾遇险情,舱内突然开始火警警报。

当时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他们决定改变出舱程序,首先展示五星红旗。

多年后,翟志刚在采访中说,即使回不去了,也要让中国国旗在太空飘扬。

对于航天员来说,我们只看到了他们承载的荣誉,却不知道他们背后承受的痛苦。

航天员们要忍受着极为残酷的魔鬼训练,他们要做 8G承重训练,相当于自身八倍体重压在胸口。

此外还有抗失重训练、抗眩晕训练、抗缺氧训练、海上救生、陆地伞降、沙漠生存……

每一场训练,都意味着要上吐下泻,呼吸困难,眼鼻充血,简直痛不欲生。

在我们为航天员骄傲的时候,也不要忘了那些默默付出的科研工作者,他们用青春和汗水支撑起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05

航天精神是什么?

电影《飞天》里有这样一句话——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一代代航天人会渐渐老去,但是航空精神会永远传承,不断向着浩瀚的未知出发。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挑起重担,逐梦苍穹。

1991年出生的于新辰,已成为西昌发射中心低温动力系统指挥员;1992年出生的鲍硕,在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担任北京总调度;1994年出生的高健,是神舟十二号北京总调度……

航天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砥砺前行,也鼓励着我们努力前进。

征途漫漫,吾辈当自强,要为国家强大尽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中秋节,是中国人的团圆节。

团圆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情节,也是中国人最美好的愿景。

不管我们对于太空的征途是如何遥远,我们最终的归途是家国团圆。

刚看到消息,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实施分离。

时间过得好快,不知不觉,三位航天英雄已经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90天,更是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

月满人和,航天英雄们即将返航,与家人团聚。

太空之旅,人间团圆。

让我们一起迎接航天英雄们回家,过团圆中秋节。

来源:视觉志 文章略有删减

夜行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