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5米外飞扑克削开易拉罐 - 易拉罐工艺品

  • 小伙5米外飞扑克削开易拉罐 - 易拉罐工艺品已关闭评论
  • 180 次浏览
  • A+
所属分类:随笔创作

1月2日,贵州铜仁。30岁的小伙赵廷贵能飞扑克牌远距离切断胡萝卜。赵廷贵说他16岁拜师,苦学6年练就飞牌绝技。赵廷贵还能在5米外飞扑克牌切开易拉罐、插进木板等。网友:现实版小李飞刀传人!

网友评论延伸阅读倚天剑、小李飞刀、葵花点穴手,武侠中十八般武艺有多少是真的?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中国功夫历来是中国文化走向国际的一张名片,也衍生出人们喜闻乐见的传奇故事,刀光剑影、快意恩仇,给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众所周知,武术确实是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武侠小说是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加以想象而写成的。那么,中国古代上真的有武艺高强的大侠吗?他们所遵循的行为准则由何而来?剑法、拳脚、轻功、暗器……这些中国功夫又有多少是真实的?

真实的十八般武艺唐代文人多佩剑 传统武术没有内外功之分

习武是中国古代的一大传统,虽然后世文学作品多有夸大描写,但许多招式与兵器都有真实的历史源头。例如我们常说的十八般武艺,这种说法最早见于宋人话本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但没有详说究竟是哪十八样,到了《水浒传》里,才有明确的说法,即枪、戟、棍、钺、叉、钂、钩、槊、环、刀、剑、拐、斧、鞭、锏、锤、杵等。这些大都是古人实际使用的兵器。

先秦时期,膂力过于常人,或者敏捷矫健的人就是武艺高强之人,他们最为主要的武艺之一是射箭。秦汉以后,剑术成为重要的武术,一些武功高手又被称为剑客或剑士,剑往往是习武之人的标配之一。《汉书·艺文志》有剑道三十八篇,这当是秦汉时期流传的剑法。

唐代文人崇尚侠义精神,尤好剑法,大诗人李白便是一个典型代表。《新唐书·李白传》载:李白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其《侠客行》有句: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赠从弟襄阳少府皓》又曰: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却秦不受赏,击晋宁为功。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当朝揖高义,举世称英雄。除了李白,与其同时代的崔颢,其《游侠篇》也有任侠之气:少年负胆气,好勇复知机。仗剑出门去,孤城逢合围。杀人辽水上,走马渔阳归。同一时期,剑也成为了唐代文人们的标准配置。古代有左琴右剑的说法,象征着一文一武,和武将不同,读书人的佩剑并不是御敌的兵器,而是一种象征风雅的装饰。在古人眼中,宝剑有君子之德,文人佩剑,意味着尊贵的身份和地位。

不过,武侠小说中的中国功夫与现实中的功夫其实并不是一回事。就剑法而言,早在先秦两汉时就有了剑侠传说,如《吴越春秋》记载了越女试剑的故事,越女以柔克刚,以竹梢为剑,后世小说中高手以木棍、竹竿、手杖等为剑大约可追溯于此。从魏晋开始,志怪小说兴起,功夫也被神秘化,唐传奇更是继承了这一点,如《聂隐娘》中,聂隐娘剑法出神入化,而后遇到对手妙手空空儿,其剑术远在聂隐娘之上,据说人莫能窥其用,鬼莫得蹑其踪。能从空虚而入冥,善无形而灭影。

到了清代,小说中的剑术更加离奇,甚至出现了剑仙。袁枚《子不语》记载了姚剑仙的故事,说剑不出则已,一出的话就有了杀气,必须要斩杀一活物后才能收敛。近代以来对剑术进行想象描述的武侠小说就更多了,如金庸作品中就有杨过的君子剑、小龙女的淑女剑、灭绝师太的倚天剑等等。

此外,中国传统武术本没有内功、外功之分,直到明末,黄宗羲、黄百家父子提出了内家拳,才有了内家拳和外家拳的区别。但在近代还珠楼主等人的武侠小说中,出现了内功,并被神秘化,还珠楼主的《青城十九侠》首次提到了内功,呼吸吐纳之法变成了高深莫测的武功招式,甚至超过了外功。后来金庸、梁羽生等人的武侠小说不断丰富内功的想象,如金庸《天龙八部》中提到的六脉神剑、无相神功、梁羽生《女帝奇英传》中的金钟罩铁布衫等,均是小说对内功的典型塑造。

轻功、拳脚、暗器与点穴练拳脚原为斗牛斗虎 点穴受中医启发

侠客精神是高来高去,因此,古人想象出了飞檐走壁的轻功。轻功的表现很早就有,但对轻功最为精细的描述始于唐代的传奇小说,《红线》中的红线女,一夜能往返七百里,后世小说往往取象于此,如《水浒传》中的神行太保。唐代裴铏的《昆仑奴》中有一高手,能背着人飞出十几重高墙。唐代文人的想象,造就了不少轻功高超的侠客,在后世小说中,轻功往往成为习武之人主要的技能之一。近代武侠作品中,最著名的轻功,大概就是金庸作品中的凌波微步了。

至于拳脚功夫,有一些是真实存在的,也有一些是文人创作出来的。在古代,拳脚主要拼的是神力、速度与技巧。神力上往往表现为斗牛斗虎,我们常说力大如牛,这是因为古代习武之人有斗牛的传统,而斗虎的也有,且更能表现神力,因此成为小说最喜欢表现的内容。速度和技巧也是拳脚走向高超的要求,但是随着元杂剧的兴起,很多技巧在舞台上为了适应观看的需求而失去了实用价值,观赏性成为打斗艺术的追求,导致很多人错认舞台艺术为传统武术。清代出现义和团的拳乱之后,民间的练拳之风遭到了朝廷的压制,但功夫这一对武术的别称诞生了。也是在近现代武侠小说中,各种拳法被神化,如金庸作品中提到的七伤拳等等。

暗器也是习武之人的兵器之一,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大概暗器的发展与箭有相通之处,只不过,箭用于远距离攻击,而飞镖、飞刀等,可以用于近距离内突然发射,出其不意,掩其不备。在武侠小说中,对暗器较早进行描写的是清代小说《施公案》,其中的黄天霸,善于使用金镖。受有清一代的小说影响,在近现代的武侠小说中,暗器也就成为习武之人常备的兵器之一,如古龙作品中的小李飞刀,金庸作品中的冰魄银针等等。

在中医经络穴道理论的启示下,武侠小说中还出现了一种神奇的武功,那就是点穴。较早出现点穴功夫的是清代的《三侠五义》,愈往后发展,点穴功夫越神奇,清末民初北方武侠小说作家郑证因的《鹰爪王》提到了三十六手擒拿点穴术,电视剧《武林外传》中又提到了葵花点穴手,这些都是想象出来的武术招式。

(原标题:贵州小伙6年苦练小李飞刀 5米外飞扑克牌能削开易拉罐)

来源:综合@时间视频、网友评论、北京晚报流程编辑:TF006

夜行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