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2019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进入到中高收入国家行列,而国际上普遍认为1万美元收入是一个魔障,在这个数字面前大量的发展中国家败下阵来,进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如今面对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围追截堵,我们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呢?
一、首先,中等收入陷阱难以跨越的原因是什么呢?
世界银行将人均收入10000美元-12000美元区间定义为中等收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就是人均GDP达到这个区间并且无法实现有效的跨越甚至出现极端不进反退的情况。
国际上默认人均收入突破12500美元即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变成高收入国家,成为发达经济体也只是时间问题。
这人均2000美元的递增到底有多难?二战过后高速发展的经济体有100多个,但是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不到20个。
在这里,中等收入陷阱之所以难于跨越是因为一个国家人均收入达到这个区间已经不具备人口红利,人力成本大幅提升,低端制造业无法与低收入快发展的国家竞争,在高精尖技术上又无法与发达国家竞争,高不成低不就,上下为难陷入经济停滞阶段。
二、再谈谈,中等收入陷阱本质往往是什么呢?
我曾去过印尼、泰国、越南和新加坡,但菲律宾没去过,听说那里的贫富差距和恶性通胀比越南还要厉害。
想当年90年代的泰国、菲律宾和印尼等,这些亚洲四小虎成员经济是远比国内好,尤其是泰国和马来西亚,目前马来西亚人均GDP依然高于中国。
1998年金融危机后,尤其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当时大量制造业转移到中国,随后这些国家的经济很多都一蹶不振,这背后涉及到国际经济关系太过复杂我无法评判,但导致菲律宾和泰国经济陷入中等陷阱最直接原因就是产业转移,而自身产业升级无法实现,自身消费和服务业更无法带动经济进一步发展。除了搞房地产和旅游业,造成高通胀下让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结果成了这个样子。
再看看越南,从2009年到2013年期间几乎很少有游客会去越南,越南经济也是一潭死水,甚至高通胀,银行年存款利率20%左右。直到2015年三星把所有制造工厂搬到越南,随后又欧洲开始讨论自贸协议等这一系列推动,才算拉动了越南经济,带动大量制造业工厂转移进一步刺激经济,也才让越南可以吸引和借贷去修高速路和大量发电厂等。
总结下来,在欧美日韩垄断市场、品牌和技术的世界,每一次由它们主导的制造业和产业转移都会导致一些国家经济陷入衰落,或者一些国家经济快速发展。
反观我们,美国的手段如出一辙,我们只有突破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才能让中等收入陷阱成为一个不切实际的伪命题。
三、最后,我们会不会掉入中等收入陷阱?
要知道,那些掉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其实历史上都不曾辉煌过,都没有科技实力,国防和产业结构基本都不能自主,GDP也从来有超过美国的1/10,更为重要的是,都没有完整的产业链,连单一的完整产业链都有。
何为单一完整产业链,比如纺织业,从炼钢、设备制造、化工、棉花、机电、燃料、初级芯片、初级光刻机等、电力设备、运输业、卡车生产、道路施工、基建设备等等。你要玩起一个完整的纺织产业,实际也是非常难的。
看看那些掉入所谓陷阱的国家,往往只能完成产业链上的一环,比如生产、设备或颜料之类的都可能被强权卡死,可见我们的产业升级势在必得。
像日本、韩国和以色列之所以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也都是完成了产业升级,拥有大量核心科技。比如日本靠的是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半导体新材料等,而韩国三星则提供了全球70%的DRAM内存,以色列则是出售先进的军工技术等。通过高新技术带来的高附加值,使这几个国家从中高收入国家一跃变成发达国家。
而我们是否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呢?目前还很难说,但是我们有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几大优势:
一是我们的老百姓勤劳能干,充满智慧,这样有利于国内经济可持续发展,从而为跨过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便利。二是我们拥有14亿人口,虽然国内贫富差距也是比较大,但也正在努力打造橄榄型社会,只要国内中产阶层越来越多,低收入群体大量减少,启动消费,扩大内需没有问题。三是我们的科技在迅速发展,比如华为在5G领域的优势地位就是最好的例子。
最后的话: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不过就是个伪概念
其实,它是帝国主义不允许后起国家追上发达国家所致的,一旦后起国家在经济和技术上有威胁现有跨国公司既得利益的可能,它们的各种制裁手段都会搬出来。也许我们不会掉进中等收入陷阱,但我知道,很多发达经济体还都掉入了高收入陷阱。
这意味着即使发达国家也分为个别领域专精的发达小国,与在科研创新的发达大国也是有区分的,而现在的我们,别在意所谓中等收入陷阱,还是好好产业升级,发展自己,毕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