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生日是什么星座,12月15日出生的人

  • 12月15生日是什么星座,12月15日出生的人已关闭评论
  • 241 次浏览
  • A+
所属分类:随笔创作

历史上的12月15日

主要事件:

1:1944年12月15日——美国建立五星上将军衔

2:1965年12月15日——美国两艘飞船在太空轨道相会

3:1988年12月15日——北大研制出新一代电子出版系统

4:1999年12月15日——路易十七的心脏被送到巴黎作基因分析

5:2006年12月15日——地球出现特大磁暴

1944年12月15日——美国建立五星上将军衔

1944年12月15日,美国国会全票通过建立一个新军衔级别--五星级上将。五星上将肩章上镶有五颗星徽,相当于西方其它国家的元帅军衔。五星上将的晋升基本条件,必须担任过盟军战区指挥官职务,历年获此殊荣者均和二次世界大战有关,包括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和艾森豪威尔(先后担任过欧洲战区指挥官)、麦克阿瑟(西南太平洋战区指挥官)及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地中海战区指挥官)。美国国会规定,该军衔只在战时授予,且终生不退役。

自1981年最后一名五星上将布莱德雷去世以后,美军现有将官中再无五星上将。在美国历史上,被授予五星上将军衔的高级指挥官总共只有10名,他们是:潘兴(陆军五星上将)、马歇尔(陆军五星上将)、麦克阿瑟(陆军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陆军五星上将)、阿诺德(空军五星上将)、莱希(海军五星上将)、欧内斯特·金(海军五星上将)、尼米兹(海军五星上将)、哈尔西(海军五星上将)及布莱德雷(陆军五星上将)

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

1965年12月15日——美国两艘飞船在太空轨道相会

1965年12月15日,美国宇航员操纵着两艘双子星座飞船在轨道上相会。这两艘飞船在不同轨道上并列飞行,其间距只有6到10英尺、离地球高达195英里处。这次相会是由乘坐双子星座6号的小华尔特-P-希拉与汤姆斯-P-斯塔福德与乘坐双子星座7号的弗兰克-鲍曼与小詹姆斯-A-路维尔进行的。

他们的成功是完成1969年将要进行的载人月球飞行的重要步骤。那时将要求在太空中相会。

双子星座号是11天前在卡纳维拉尔发射的;双子星座6号是今天上午8时27分发射的,这时7号正在她的上空飞过。在第一轨道的端点6号点燃一个燃烧18秒的火箭,使它朝7号较高的轨道接近。双子星座6号驾驶员希拉在以后的两个圈中重复操作了几次。会合是在第四圈上进行的,这时他们正在太平洋上空。4小时以后,6号降到较低的轨道上;它将于明天返回地球;7号将在轨道上再飞行三天。

双子星座6号拍下的双子座星7号在地球上方的轨道上的照片

1988年12月15日——北大研制出新一代电子出版系统

1988 年 12 月 15 日,北大研制出北大华光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的新一代产品:华光 IV 型电子出版系统;在当时的技术汇报会上,有段 1000 字的横排文章,版面编辑想把它变成直排的形式,而一位技术娴熟的拼版师傅至少需要十几分钟的时间,才能用手把一个个铅字扭过来;而华光 IV 型上台后,只需轻击几下键钮,不消 1 分钟光景,它们就在组版终端的屏幕上依次来了个 90 度大转弯,变成直排文。

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曾在 1985 年被评选为首届中国十大科技成就之一。同华光 III 型机相比,华光 IV 型机字体号变化丰富,文图合一,能处理复杂版面,能在屏幕上直接任意修改版样和文章。同时,它的硬件可靠性大大提高,印制板的质量达到出口的国际标准。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实际上是电子排版系统的大众化简称,是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推广应用的新技术,其特点是高倍率汉字信息压缩技术、高速度还原技术和不失真的文字变倍技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是由王选主持的一项伟大发明,是我国自主创新的典型代表;它的产业化和应用,废除了我国沿用数百年的铅字印刷。激光照排系统的研制过程经历了种种困难,包括国内和国外、技术和社会多方面的因素。汉字激光照排系统问世后,中文印刷业告别了铅与火,大步跨进光与电的时代。

1999年12月15日——路易十七的心脏被送到巴黎作基因分析

1999年12月15日,装在水晶瓶内的路易十七的心脏将送往法国巴黎的一家实验室做DNA测试,以解开他的身世之谜。

1795年在巴黎一所监狱里病逝的那个10岁男童,是不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儿子?这桩缠了人们200多年的公案终于在4月19日得出结论:是。

这桩公案案情曲折,搞得人们两百多年来莫衷一是。而今,终于靠现代技术基因分析解开了这个谜团。

众所周知,法国大革命前波旁王朝的末代君主是路易十六,大革命时期,他于1793年上了断头台,不久王后也随他而去。当时,他们的儿子(史称路易十七)被囚禁在巴黎圣殿骑士团寺院监狱,1795年6月8日因骨结核病故。本来,小王子的故事就此了结,然而在他死后不久,即出现传言,说他越狱成功,隐身国外,在狱中病故的男童是替身。到19世纪初叶,竟然冒出100多个路易十七。其中有个名叫威赫莱姆·诺道夫的普鲁士钟表匠,他玩儿得更邪乎,最后连波旁家族的成员也给他蒙住了。他1845年去世,墓碑上俨然刻着这样的文字:这里安卧着路易十七诺曼底公爵法兰西和诺瓦尔国王。

那么,死于狱中的那个男童到底是不是路易十七呢?1846年只好开棺验尸。当年他死后的第二天,法医的报告说,死者患骨结核,从身材看有10来岁。而这次验尸的结果是,死者患骨结核,从身材看,年龄在15—18岁之间。1894年再次验尸,推断出的年龄更大了,说有18—20岁。因此只有两种可能:要么他不是路易十七,要么是验错了尸体(他葬在公葬沟里)。

后来,钟表匠诺道夫的说法也露出了破绽,人们发现他的自传中有不少矛盾之处,遂于1950年打开他的棺木,从遗体的右肱骨取下了样本。到20世纪90年代,基因分析技术日臻成熟,1993年,诺道夫的肱骨取样分别交给比利时和法国的两个实验室,请它们各自对取样中的线粒体做基因分析。鉴于这种线粒体主要通过母亲遗传,所以研究人员将它跟取自路易十七母亲玛丽·安托瓦内特王后头发上的样本进行了对比。奥地利的一个修道院还保留有王后两位姐妹的头发。基因对比的结论是:诺道夫跟王后毫无亲缘关系。

诺道夫的骗局被揭穿了,但仍不足以证明死在监狱里的就是路易十七,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基因对比。那么从哪里提取他的基因呢?幸好他的心脏还保留着。

路易十七病逝的当天,遗体做了解剖,参加解剖的医生有4位。其中一位叫菲力普—让·佩勒坦,他当时趁3个同事不注意,偷偷取下心脏,随手将它滚进地上的糠皮里。他后来用手绢裹好,放入衣袋,回到家中放进了一只盛有酒精的水晶瓶里。佩勒坦曾多次试图把心脏交给波旁家族,但未能成功。1828年即他去世前两年,心脏交给了巴黎大主教府,大主教说他将随时交给当时在位的国王查理十世。

1830年,巴黎爆发革命。7月29日,革命群众攻击主教府。混乱之中,一个印刷工人抢去了这颗心脏,说是要交给佩勒坦的儿子。此举被另一个人看见,争夺之中,水晶瓶掉到地上打碎了。8月5日,局势恢复平静,佩勒坦的儿子来到主教府,真幸运,他们在沙土堆里找到了心脏及打碎的水晶瓶。

1895年,心脏交给了声称是法国王室合法继承人的马德里大公唐·卡洛斯。1975年,大公的孙女将心脏转交给法兰西纪念委员会主席鲍福蒙大公。随后,波旁王室的路易亲王以王室家长和王位继承人的身份,要求国家把路易十七的心脏正式葬在其父母的身旁。从此,这颗历经磨难的心脏一直保存在圣德尼大教堂埋葬法国历代国王的地方。

几年前,对于要不要从这颗心脏上取样,存有争论。况且,心脏已有两百多年,两度滚入土中,它还有没有线粒体基因呢?但是,这是揭示真相的唯一途径。1999年12月15日,几位医生应邀到了圣德尼大教堂的地下墓穴。心脏早已变得十分坚硬,他们不得不动用锯子,取了4份样本,请比利时和德国的两位教授去分别鉴定。2000年4月19日,波旁王室的继位人路易亲王和上述两位教授一起正式宣布:1795年死于巴黎圣殿骑士团寺院监狱的男童确实是路易十七,不是替身。

2006年12月15日——地球出现特大磁暴

磁暴现象是指当太阳表面活动旺盛,特别是在太阳黑子极大期时,太阳表面的闪焰爆发次数也会增加,闪焰爆发时会辐射出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及高能量的质子和电子束。其中的带电粒子(质子、电子)形成的电流冲击地球磁场,引发地磁扰动现象称为磁暴。

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15日发布报告称,15日地球上出现了特大磁暴,16日晚有可能再次出现大磁暴,大磁暴对人造卫星及地球上的通讯、导航系统可能产生一些影响。

据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空间天气室研究员乐贵明介绍,北京时间13日10时40分爆发了X3.4级太阳耀斑,并伴有日冕物质抛射(CME),这些CME到达地球后,使地球于15日凌晨出现特大磁暴。

北京时间15日6时15分又爆发了一个X1.5级太阳耀斑,同样伴有CME。受此次太阳耀斑影响,太阳高能质子流量再次增加,该质子事件预计15日晚些时候或者16日结束。这些CME可能于16日晚到达地球,届时有可能再次出现大磁暴。

大磁暴能改变人造地球卫星的姿态,比如它能改变卫星上遥感器的探测方向。大磁暴还会影响定位、导航和短波通讯,但一般不会影响手机。大磁暴产生的附加电流对电力系统会有一定影响。此外,出现大磁暴时,放飞的鸽子会因迷路而回不了家,因为鸽子是沿磁力线飞行的,而大磁暴会改变磁力线的方向。

夜行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