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天南地北大拜年
宋诗写得好,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春节何尚不也是如此,纵然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但也因为个人或家庭的原因,甚至是因为国家的原因,喜怒哀乐各不相同。今天,我们来感受这些心情各异的诗词:对于欢乐的春节诗词,读来也增加了我们的快乐;对于那些悲伤的春节诗词,我们对诗人抱有同情,同时也能珍惜自己的幸福;对于那些苦难中的春节诗词,我们要引以为戒,珍惜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安定生活。
1. 《题耕织·田家重元日》,赵孟頫
元代诗人赵孟頫在《题耕织·田家重元日》中,描述了一个普通农家中的春节,非常写实,就像我们小时候的农家生活一样。在中国农村,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可能上千年都是这样一种春节的过法:
田家重元日,置酒会邻里。
小大易新衣,相戒未明起。
老翁年已迈,含笑弄孙子。
老妪惠且慈,白发被两耳。
杯盘且罗列,饮食致甘旨。
相呼团圞坐,聊慰衰莫齿。
田硗借人力,粪壤要锄理。
新岁不敢闲,农事自兹始。
田家重元日,置酒会邻里
田家重元日,置酒会邻里,在农业社会,邻里社交是非常重要的,而春节又是一个邻里社交的重要时间点。小大易新衣,相戒未明起,小时候过年,穿新衣是孩子们一个重要的兴奋点,大年初一,大家都早早在天未亮就起床了。
老翁年已迈,含笑弄孙子,对于老人来说,儿孙绕膝是最大的快乐。老妪惠且慈,白发被两耳,而在儿孙眼里,奶奶永远是最慈祥的。
杯盘且罗列,饮食致甘旨,甘旨,美味的食物。饭桌上,杯子盘子都排列整齐,吃的、喝的都是美味。相呼团圞坐,聊慰衰莫齿,大家相互打招呼,团团围坐下来,相互贺岁拜年聊天,但也有很多禁忌,比如老、死等,是千万不能说的。
但农村人的假期是非常短的,田硗借人力,粪壤要锄理,未整理的田地,还需要人力整理,粪水浇灌的土壤,也需要人去锄理。新岁不敢闲,农事自兹始,哪怕是在新年里,农民也不敢闲着,农事就从现在开始。
农村出来的朋友们,这首诗的春节,是不是很像我们小时候的春节?
2. 《应诏赋得除夜》,万楚
春节在中国真的是有一种魔力,好像一夜之间,就从严寒的冬天,进入了春暖花开的春天,大年初一,就让人觉得活力无限,春天来了。这首唐代诗人万楚的《应诏赋得除夜》,真的是让每一个中国人感同身受: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
风光人不觉,已着后园梅。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今年将在今天晚上过完了,而明年呢?明天就是了,真是岁月催人。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好像一整个冬天的寒冷,就随着今夜而去;而温暖的春天,从五更就开始到来了。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气色,本指人的起色。容颜,也本指人的容颜。天地之气色一夕之间就改变了,而万物的容颜也悄悄地回来了,这指地是草木新发。
风光人不觉,已着后园梅,风光的变化,是让人不知不觉的,静悄悄的;不信你看,后园的梅花,已不知不觉中开放了。
一句话,真是新年新气象!
3. 《元日二首呈永丰刘叔冶知县》,戴复古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感受到春节的欢乐,出门在外的游子,他的感受肯定又不一样。宋代诗人戴复古的这首《元日二首呈永丰刘叔冶知县》,满满的都是游子的新年感受,我们出门在外过过春节的,应该都能感同身受:
焚香拜元日,受岁客他州。
白发难遮老,新年讳说愁。
无人能访戴,有地足依刘。
桃李争春事,梅花笑未休。
桃李争春事,梅花笑未休
焚香拜元日,受岁客他州,虽然出门在外,但每到春节,焚香拜祖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是,出门在外,又增加了一岁。白发难遮老,新年讳说愁,头上的白发越来越多了,多到难以遮挡了,当然也就显得更加苍老了;新年了,虽然是愁心一片,但也忌讳说愁,自己忌讳,别人也忌讳。
无人能访戴,有地足依刘,因为客居在外,无亲无友,所以就没人来拜访我;但是我能客居在这里,真是有赖于您,刘叔冶知县啊!桃李争春事,梅花笑未休,春天来了,桃花、李花争相开放,连梅花也无休止的笑春风。
游子的春节,是心酸,就算是桃李争春事,梅花笑未休的美景,也能感受到诗人那字里行间的心酸!
4. 《除夕前·今日画眉长》,彭孙贻
小两口在闺房里的春节,那又是不一样的感受。俗话说,女为悦己者容,新春佳节,妻子一定会打扮得漂漂亮亮,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现给丈夫。这首清代诗人彭孙贻的《除夕前·今日画眉长》,就特别有意思:
今日画眉长,相誇向夫婿。
卿是谢家人,可能重咏絮。
今日画眉长,相誇向夫婿
今日画眉长,相誇向夫婿,新春佳节了,妻子一定花了很多时间,终于画完了眉,自己感觉十分满意,就在丈夫面前炫耀。
没想到丈夫更幽默了,卿是谢家人,可能重咏絮,美是美了,但你是谢家女孩,应该会像你们谢家才女谢道韫那样,有着咏絮之才吧?
古代文人夫妇,一向有切磋文采的传统。比如,杜撰出来的苏小妹,就有在洞房花烛之夜,给新郎出闭门推出窗前月这样的上联,让其对下联的故事。诗中的卿是谢家人,可能重咏絮,估计是文人丈夫又憋了什么新的文字游戏,迫不及待地想要跟妻子切磋切磋了。
5. 《元日田家》,薛逢
做官在外的人,难得回乡一次,这样的春节,可能看啥都是轻松的,看啥都是美好的,看啥都是新的。唐代诗人薛逢在《元日田家》中写道:
南村晴雪北村梅,树里茅檐晓尽开。
蛮榼出门儿妇去,乌龙迎路女郎来。
相逢但祝新正寿,对举那愁暮景催。
长笑士林因宦别,一官轻是十年回。
蛮榼出门儿妇去,乌龙迎路女郎来
南村晴雪北村梅,树里茅檐晓尽开,新年一大早,诗人就四处溜达了一下,看到村南的大雪已经晴了,而村北的梅花也开了;不管是在树林里,还是在茅檐下,曙光初现,天亮了。蛮榼出门儿妇去,乌龙迎路女郎来,我拿着酒杯出了门,老婆孩子也都出去了;我走在路上,一场乌龙灯迎面而来,村里的女孩子都过来看。
相逢但祝新正寿,对举那愁暮景催,大家相逢都祝福新年,祝福新增一岁;相互举杯,一定不不愁又老了一岁,暮年相催呢!长笑士林因宦别,一官轻是十年回,这样轻松的春节,不禁让人长笑自己当年为什么要因为做官而离别家乡呢?就为了做官,就轻率的决定十年都没有回过家乡,太不值得了。
每一次春节,都会让人有不同的感悟。一次回乡的春节,却让诗人长笑士林因宦别,一官轻是十年回,真的是家乡新年的美好,让诗人对曾经理想的追求产生了怀疑。可能我们每个人在老家过年的时候,偶尔也会有这样的怀疑吧!
6. 《除夕咏·三更时有炮枪声》,薛昂若
人们常说,岁月静好,但岁月不是永远都静好的,也不是天生就静好的。在清末到新中国成立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有的只有炮声隆隆,有的只有妻离子散,有的只有食不果腹,哪怕是春节也不例外。清代诗人薛昂若笔下的《除夕咏·三更时有炮枪声》,就描写了这样一个春节:
三更时有炮枪声,隐约闻来左北城。
国难期中年又过,愁柴愁米受虚惊。
国难期中年又过,愁柴愁米受虚惊
三更时有炮枪声,隐约闻来左北城,除夕之夜,到了三更天,却时不时听见有枪炮声,隐约感觉声响来自城北左边。
国难期中年又过,愁柴愁米受虚惊,在国难中,一年又过去了;在这一年中,所有的人,每天都愁柴烧,每天都愁米下锅,每天都受到虚惊,真是年难过,年难过,年年难过。
这首诗的景象,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就像有人说的,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珍惜、感恩,是我们应该有的感受!
7. 《元日·爆竹声中杂笑呼》,陈造
这首宋代诗人陈造的《元日·爆竹声中杂笑呼》,讲的是城市普通官员的春节幸福。宋代市井文化繁荣,无论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还是南宋词人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都说明了这一点。而这首《元日·爆竹声中杂笑呼》,则讲述的是居民春节图:
爆竹声中杂笑呼,斗杓插海寺钟初。
椒觞带梦随小饮,桃板得诗仍自书。
愒日晚涂知内讼,占风吉卜定非虚。
新年旧管新收累,大府隆宽傥贷予。
爆竹声中杂笑呼,斗杓插海寺钟初
爆竹声中杂笑呼,斗杓插海寺钟初,爆竹声,夹杂着欢笑,还夹杂着呼叫声,一片喜气洋洋;北斗星向着大海那边落下,寺里的钟声今年第一次响起。
椒觞带梦随小饮,桃板得诗仍自书,举起盛有椒浆酒的杯子,像做梦一样,随时小饮一口;想到一副好春联,就自己写在桃符板上。愒日晚涂知内讼,占风吉卜定非虚,愒日,荒废光阴。晚涂,晚年。内讼,内心自责。到了晚年,才知道为自己荒废光阴而自责;那些占卜的事情,现在也相信不是虚无的。
新年旧管新收累,大府隆宽傥贷予,诗人应该是一个财务官员,在新年里,还在计算那些旧款和新账,真是太累了;好在上级官府宽限了时间,自己也就不那么着急了。
8. 《除夜·忆昔岁除夜》,元稹
人性真的很复杂,是一个无比的矛盾体。对于大才女薛涛和刘采春来说,大诗人元稹绝对是一个渣男。但就是这个渣男,对妻子确是深情无比。他曾经在写给亡妻的诗中说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数千年以来,一直被视为爱情的经典。而这首《除夜·忆昔岁除夜》也是写给亡妻的:
忆昔岁除夜,见君花烛前。
今宵祝文上,重叠叙新年。
闲处低声哭,空堂背月眠。
伤心小儿女,撩乱火堆边。
忆昔岁除夜,见君花烛前
忆昔岁除夜,见君花烛前,回忆起往年的除夕夜,看见你在花烛之前,是那么的容光焕发,那么的美丽。今宵祝文上,重叠叙新年,今年的除夕,你只在我的祝文里,反复的叙述着新年。
闲处低声哭,空堂背月眠,想你啊!我只能在避人的闲处,低声哭泣;晚上的时候,内堂空空如也,我只能背对着月光而眠。伤心小儿女,撩乱火堆边,看着小儿女太小,不懂妈妈的离去,竟然在给你烧纸钱时,撩乱火堆,不由得让人心伤。
还是那句经典的几家欢乐几家愁,就算是过年,也永远会有元稹这样的痛苦,只是不知道会落在谁家!
9. 《斑竹园·小朝廷已坠南躔》,全祖望
清代诗人全祖望的祖父是全吾骐,他曾参加抗清武装斗争,后在管江建思旧馆,是思旧馆诗社的成员。因此,全祖望虽然不是明朝遗民,但是对明朝也是充满了感情。这首《斑竹园·小朝廷已坠南躔》,写得那么赤裸裸,不知道他怎么逃过清代的文字狱的:
小朝廷已坠南躔,一梦三生空自怜。
盐豉神伤除夕酒,牙斋魂怯四更天。
幕中英隽都南八,身后声灵重项燕。
斑竹亦应同堕泪,不须梅岭泣荒阡。
斑竹亦应同堕泪,不须梅岭泣荒阡
小朝廷已坠南躔,一梦三生空自怜,一梦三生,作者注释是太夫人梦文丞相生公。南明小朝廷已经在南方坠落了,那些明朝遗民还在做着复明的幽梦。盐豉神伤除夕酒,牙斋魂怯四更天,我吃着豆豉,喝着除夕酒,黯然神伤;在牙斋里失魂落魄,已经到了四更天了。
幕中英隽都南八,身后声灵重项燕,南八,指南霁云。南明的幕中的英豪,都像南霁云一样英勇;而南明灭亡后的遗民,有望重现项燕那样的英雄。斑竹亦应同堕泪,不须梅岭泣荒阡,梅岭,抗清英雄史可法安葬在梅花岭上。想起南明的抗争,就算是斑竹也会一起落泪;不一定非得去梅花岭上,在荒野里哭泣。
诗人全祖望的除夕,是在怀念南明及抗清英雄的悲痛中渡过的!
10. 《除夜·残腊即又尽》,曹松
唐代诗人曹松的这首《除夜·残腊即又尽》,则完全讲述的是个人的感受,如果说,春天万物复苏、欣欣向荣,那么,春节则意味着春天的开始:
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
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
燎暗倾时斗,春通绽处芬。
明朝遥捧酒,先合祝尧君。
明朝遥捧酒,先合祝尧君
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残余的一点腊月,即将耗尽,外面应该能够渐渐听到东风的声音。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一个晚上能够有多长时间,还要被两个年份平分。
燎暗倾时斗,春通绽处芬,光明和黑暗在这个时候斗得正欢,春风经过的地方,花儿绽放,芬芳一片。
明朝遥捧酒,先合祝尧君,明天早上,首先要捧起酒杯遥祝,先祝福国泰民安,太平盛世。
一句,明朝遥捧酒,先合祝尧君,这也是我们对当代中国的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