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随笔创作
湖西崖的火神庙在村北,顺着南门里那条主要南北路,往北路过魏家大院西门,经过魏家大场,到了魏家占地二十多亩的树林,路西就是火神庙,这里还有另一条往南到大街口、小鲍庄的大路。
火神庙建于清末民初,由湖西崖高、周、李、郑、魏、韩六大财主为主,其他小窑主自愿出资建成的。山门前有两块上马石,门上写有火神庙三个大字,推开门迎面是都天纠察王灵官,他赤面髯须,身披金甲红袍,三目怒视,左持风火轮,右举钢鞭,形象极其威武勇猛,令人畏惧。王灵官面对山门,额上火眼金睛,能辨识真伪,察看善恶。因此进山门后首先朝拜王灵官,民间流传有上山不上山,先拜王灵官的俗语,以表达对这位道教护法神灵的崇敬。
进入庙里,东房供奉着各路财神爷,在中国道教中财神爷是主管世间财源的神明,财神为民间信仰的天官天仙。
供奉的五大财神,分别是:王亥(中)、比干(东)、柴荣(南)、关公(西)、赵公明(北)。还有其它四方财神:端木赐(西南)、李诡祖(东北)、范蠡(东南)、刘海蟾(西北)。
以上为四面八方一个中的九路财神阵容。财神爷倾注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朴素情感,寄托着安居乐业,大吉大利的美好心愿。
西屋供奉着三位女神:
一位是送子娘娘又称注生娘娘,是民间信仰中掌管生子的神(道教)。神像安详端坐,怀抱娃娃。求子的女子摆上香果供品,拈香跪拜祷告,请求注生娘娘赐子于她。
中间是斗姥元君被视为最重要的神,是在混沌初开时,阴极而阳且巨大、同时具有爆炸性的巨大光明能量;因此被后世尊称为「圆明道母天尊」!
另一位是泰山奶奶,就是碧霞元君,她是以华北地区为中心的山神信仰(道教),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神。其道场是在中国五岳之尊的东岳泰山,位于山东省的泰安市。历经上千年,特别是在明清时期以后,对于中国北方地区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庙的三间正堂屋火神殿,供奉着火神(火德真君)。据《山海经》上说在华夏祖先炎帝的时候,有一位司火的官员,他最先掌握并叫人们使用火,后来为了歌颂他生前为民造福的功德,把他奉为火神(火德真君)。凡涉及到火的行业,如冶铸、陶瓷、餐饮、炉窑、火电等行业都祭拜火神,以求的保佑自己行业平安顺利,兴旺发达。鲁南地区有正月初七拜火神之风俗,以求得一年阖家平安,事业顺利,时来已久形成庙会。
已八十六岁高龄的高士宜老前辈,耳不聋眼不花,思路敏捷,记忆清晰。他回忆说,湖西崖火神庙最早是个四合院,山门、左右房子被日本鬼子给烧了,只留下残垣断壁,有一个乞丐住在西墙那个地方,白天用犁破头的办法博得人们的同情,乞讨吃的或要点银两。三间正屋火神殿还幸运的保存下来,不过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也全部拆掉了。
据高士宜老人回忆,他也是听大人讲,火神庙在最红火的时候,正月初七天不亮,就有开始祭奠火神的。湖西崖的六大财主高、周、李、郑、魏、韩争先恐后,互不相让,看谁贡品多,看谁的鞭响,傅庄的、朱陈的、崔庄的……周围的大小窑主都聚集在火神庙,排队挨号送贡品,点高香,放鞭炮,好不热闹。十里八乡的人们也都相约赶庙会,刚过完新年,农闲时节,人们都聚在庙周围,赶会听戏看热闹,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窑主们为了求的火神保佑自己的窑炉安全,窑货卖个好价钱,真是用了十二分的心了。后来由于日本人的侵略,民不聊生,生意萧条,火神庙也随之没落。
湖西崖人一路走来都是靠的火里求财,随着火神庙的毁坏,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缸窑、碗窑等陶瓷就陆续迁出,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曾经昙花一现。现在整个村落已被旧村改造了,曾经的辉煌已不在,只留下每年正月初七的小庙会,幂幂之中是不是有什么关联呢?
(口述:高士宜 整理:高鹏程 2020.01.01)
(图片拍摄于西高都火神庙)
附:寺、庙、祠、观、庵的区别:
寺:本指古代官署名,后指男性佛教徒修行居住的场所;
庙:本指供祀祖宗的地方,后也作为祭鬼神的场所;
祠:是为纪念伟人名士或祖宗先人而修建的纪念堂;
观:本是古代天文学家观察星象的天文观察台,后指道教徒(男女不限)修行居住的场所;
庵:本指圆形草屋,后指女性佛教徒修行居住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