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城墙内商圈变迁,从名称上可窥得一二:西大街商圈、东大街商圈和解放路商圈……如今,统称为钟楼商圈。
东大街萧条,西大街荒;
北大街堵车,南大街靓。
烟火洒金么有桥,书院门前有墨香。
解放路宽气已弱,人声鼎沸永兴坊。
开元虽老扛商旗,最火还是老回坊。
一堵墙,宏府嘉会让人伤;
拆华侨,关门闭店是群光……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那么,今天我们如何再看待钟楼商圈?
01/哪几根稻草出现了?
显性可见的城墙内商圈没落,就在近几年。以2016年东大街百盛闭店,推倒了城墙内商业多米诺骨牌,大量商场陆续闭门。
实际上,无论是1978年前计划经济时代,还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这里一直是绝对的中心。甚至2010年前,还一直是西北地区的商品集散中心、客运物流中心、商业消费中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可以说,城墙内商圈没落有三根稻草:
第一根稻草:绝对垄断式中心的消亡
第二根稻草:城市大发展的裂变到来
第三根稻草:消费结构和需求的巨变
钟楼,见证着时代的风云变幻◎摄影/西大街游民
一夜之间,市场瞬息万变。时代抛弃你,连招呼都不会打。频繁改造带来市场的供大于求,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要知道,方圆仅12余平方公里的城墙,当年高度集中了全西北的消费力和购买力。东大街、西大街和解放路,驰名全国。
长达六十余年的发展惯性,呈现温水煮青蛙状态。粗放型发展过程中,离不开改造-拆迁-建设。要命的是,城墙内被莲湖区、新城区和碑林区三马分食,你追我赶建设第一金街:
莲湖区:西大街——西部第一金街
新城区:解放路——西北第一金街
碑林区:东大街——西北第一金街
三个第一金街的浮沉往事◎制图/城记智库
它们,分别于2001年、2008年和2013年开始改造。关键是,2007年西大街确立西部第一金街之后,2010年解放路和2014年东大街,又先后提出西北第一金街定位。
到底是西北大还是西部大,如今已是笑话。百思不得其解,解放路和东大街当年不对稿吗?
当然,发展惯性下这里依旧诞生多个商业地王。比如东大街百盛倒闭前的2016年8月,东大街还连续拍出两宗单价2000万元/亩以上地王。
此后,强弩之末的城墙内商圈连续被KO:第一击,2013年小寨赛格开业;第二击,2016年西安各区域购物中心井喷。至此,西安外围彻底崛起。目前,仅有开元商城一家红旗不倒。
至此,三条金街以堆积购物中心业态的模式宣告失败。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由此可见几个教训:
1、忽视城市发展规律,总薅一只羊的毛。
2、涸泽而渔开发,最后三个和尚没水吃。
02/兵败西安的群光广场
当年,东大街和西大街百盛等闭门,激发许多市民的怀旧浪潮。但是,群光广场歇业更多只在业界引发一阵涟漪。
消费转移,市场供大于求。从商圈和定位角度出发,群光广场是可惜的。但是,从城墙内多年改造来看,对于很多人而言,作为近代西安象征的华侨商店拆迁,却是一个败笔。
华侨商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西安第一座大型百货商店。2010年1月9日炭市街综合改造启动,1954年10月建成它被拆除。
1980年代未被拆除前的华侨商店◎摄影/严建设
华侨商店拆迁实景◎NEWS
2019年12月群光广场实景拍摄◎摄影/雨林
因东大街原名中山大街,它早期被市民称为中山大楼,是西安城内三大百货大楼之一(另两个是民生大楼和解放大楼)。上世纪80年代,更名为华侨商店。新闻报道,整体拆迁工作完成后:
这块闹市中的黄金地段,将建设成为一个集国际精品、衣食住行乐为一体的综合百货商业休闲中心。18个月后,原华侨商店所处位置会建一个绿地休闲广场,以方便游客和行人购物、娱乐。
结果呢?老的历史建筑没了,绿地休闲广场不见了,商场最后也倒闭了!
那我们再看看宏府嘉会广场,「城记」一位老朋友在2012年前后通过微博发起西安十大丑陋建筑评选,宏府嘉会广场被列为第一。
宏府嘉会广场,是一个巨大连体建筑。体量庞大、建筑密不透风,压抑之感极其怖人。长度约300米,钟楼到西华门长约500米——建筑长度占道路达60%。本是西安橱窗,却成城市痔疮!
▲宏府嘉会广场,对钟楼北产生了毁灭性的破坏(制图/城记智库)
也就是说,经过几十年的改造,城墙内绝大部分都是现代时期的建筑。穿衣戴帽不仅劳民伤财、也无这个必要,西大街就是前车之鉴。
仅仅方圆12平方公里,是近现代百年西安发展的高度集中区,早已不堪重负。对于这座世界级文化遗产来说,由于限高等因素,也不适宜大规模开发。三条第一金街结果很不理想。单体开发,群光广场同样兵败麦城。
群光广场还算是开花结果,君不见,东西大街上烂尾商业处处,门面上或多或少留存当年轰轰烈烈卖铺的风霜痕迹。
实际上,时代和内涵发生变化,城市更新意义更胜于改造。
由此可见几个教训:
1、过低开发和管理水平,界面杂乱。
2、过度开发,侵蚀原本的文化之基。
03/为何回坊依旧最火?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何东大街门可罗雀,而回坊和永兴坊却依旧熙熙攘攘?
其实,这个不难理解。远方如丽江大研古城和厦门鼓浪屿,近如礼泉袁家村和曲江大唐不夜城。实际上,它们已超越了普通购物消费层级,上升到文旅和精神层面的三独:
第一、独一无二的步行尺度
第二、独树一帜的城市符号
第三、独此一家的生活体验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外地人来西安回坊一直是必去的一站。因为,这里集城、街、市、史、文、民居、宗教等为一体,还有民族风情美食这令所有人都喜闻乐见元素的加持。
西安北院门实景◎城记特约/小花摄影
回坊,西安著名的美食文化街区,是多条街道的统称:北广济街、北院门、西羊市、大皮院、化觉巷、洒金桥等数。
一直以来,互联网上有很多人还在呼吁打通洒金桥大街。实际上,当城市中心转移,当西安有着上万平方公里的版图,当东西大街和解放路陷入萧条,这条小小的街道更显弥足珍贵。
正因历史和其它因素,这里无法大拆大建,改造多年而不得。恰恰,给城墙里留下一个最热火的片区。
流量是核心,传播是认可。就在刚刚过去的十一中秋假期,人们在用脚投票的地方,可以说就是人们最认可的地方。根据公开数据,西安文物以外景区的客流量如下:
·大唐不夜城:140.09万(17.6万人次/日)
·北院门:72.99万(9.12万人次/日)
·永兴坊:56.7万(7.08万人次/日)
与此同时,据称是在唐朝宰相魏征故里之上,集合了陕西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步行美食街区——永兴坊,也成为城墙内一匹巨大的黑马。
若无唐大雁塔和曲江皇家园林基底,西安难以诞生大唐不夜城和大唐芙蓉园;同样,若无千百年的西湖,就难以有今日中国唯一以湖命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南方的西湖和北方的曲江,皆是城-文-旅-街-商的结合。
正因城墙内,有着城墙、钟鼓楼、碑林等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沉淀,以及星罗棋布的文物遗迹,才得以诞生回坊、永兴坊、书院门街区等。
答案,有时候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复杂。不折腾,反而会留下更有可能的发展空未来和机会
写在最后
显性来看,城墙内商圈没落了。但是,城墙内的文化和文旅商圈,依旧璀璨四射、光芒耀眼。
所以,城墙内依旧车水马龙,几十万市民世代生活在此。每年,数以千万计的人来到这里。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这里,首先是一座古城;其次,它是一座现代之城。但是,最终它将回归文化、文旅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