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致橡树》通常被认为是一首爱情诗,但今天的故事中,某个地方的一姓人,对橡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直接将橡树当做祖先祭拜,为什么这样做呢?让我们慢慢道来。
过去医疗条件差,一个人能够磕磕绊绊的长大成人已经殊为不易,女人生孩子不亚于闯了一趟鬼门关,想想那个时候,如果遇到了难产等情况,又没有实施剖腹产的医疗条件,只能凭天意了,接生婆又称为老娘,如果某地有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娘,那么这个地区的妇女还是有些福分的,有经验的老娘能够处理一些生孩子过程当中出现的困难情况,挽救大小的生命。孩子的生日,当然更是母亲的苦日。
因为孩子不好生养,所以起的名字都很难听,目的是不引起注意。狗剩驴粪蛋改丫等等既土又俗又难听的的名字是比比皆是,甚至一个赛着一个的难听,目的是为了好养活。另外一个为了孩子好养活的做法就是认干亲,当然跟现在明星们认的干亲不完全一样,非要说相似之处的话,可能都是为了生存吧。
给孩子认干亲与许多讲究,并且应当在大师指导下进行。即便如此,有时候也是困难重重,因为按大师的指导,算出某个五行相合,并能够护佑孩子的人来,还要去求人家,人家还不一定肯答应孩子认作干亲。这是认人为干亲的情况。还有一种情况就比较有意思了,是认物为干亲,比较常见的是认大树做干亲,据说就是这样还有对大树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的,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妨主。上初中的时候,上学路上经过的街旁有一棵核桃树主干黄了,传说就是被人认了干爹了。我家门前的大柳树在被人认作干妈(柳树确实是有公母的,高手在民间啊!)后,也有一支树枝枯萎了。也有认大石头等其他物事为干亲的情况。
俗话说一辈亲,二辈表,三辈就拉倒,血亲尚且如此,何况干亲。但干亲也有走动的比较密切的,甚至比亲生父子母子关系也不遑多让,孩子嫁娶也会陪送一些东西,孩子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也以孝敬父母的礼数同等对待干爹干妈。
还有一种情况,是因为祖先与某种动植物或物件有极深的渊源,而被以祖先同等对待,这类似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但又不完全相同。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是将本氏族部落与一些图腾相联系,以该图腾作为本氏族的祖先供奉的原始习惯。动植物、无机物体或者某些行为都可能成为图腾崇拜的对象。而到了文明社会,仍有一些家族把某些事物当做祖先供奉的,一般是因为这些事物曾经与其家族发生过某种联系。比如某个地方的付氏家族把村头南庙的河边的橡子树当做祖宗供奉,这是怎 么一回事呢?
每当逢年过节,付氏家族都对南庙附近的橡子树顶礼膜拜,以祖宗之礼供奉,不知道原因的人都觉得很是滑稽,但是了解了事情始末的人,都对杨氏家族赞誉有加。传说付氏家族的祖先也是搬迁过来的,那个时候人烟稀少,整个村子也就是十几户人家,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基本上就是休息,没有实在紧要的活计,不会点松香照明的,那天付氏的老祖宗出门走亲戚,回来的晚了,在离村还有三里地的时候,被一头熊盯上了,他手里拿着棍子,熊也并不急于扑倒他,就在后面不紧不慢的追着他,眼看进了村子,狗叫声听着越来越清晰,熊这时也有些急了,加快向老付逼近,到了村口南庙附近,熊已经离他不足五步远了,老付心说,这样下去,自己来不及进村子求救就会被熊瞎子扑倒,说时迟那时快,已经来到三棵大橡子树下,老付来不及多想,蹭蹭的爬到了树上,并用白布腰带把自己系到了树上以免失足落树成为熊瞎子的腹中之物。熊瞎子眼看到嘴的肥肉上了树,自然不会善罢甘休,也要爬到树上去够老付,老付见状解开白布,重新往上爬,直到爬到最高的枝丫,再次把自己绑牢。熊瞎子毕竟体型较大,又不如人灵巧,爬到一定高度就滑了下去,不禁恼羞成怒,咔咔的啃起橡子树来,橡子树跟核桃树一样,里面有鞣酸,所以熊瞎子啃一会儿,就到河边涮涮嘴,接着啃。老付本想把熊瞎子耗走再回家,谁知迷迷糊糊的感觉到橡子树摇摇晃晃,这熊瞎子又是咬又是撼的,还真不知道这树能支撑多久,老付在树上胆战心惊,熊瞎子在树下不知疲倦的啃树。到凌晨的时候,老付所在是橡子树已经被啃得摇摇欲坠了,老付一直也没敢睡觉,你想一头熊在下面啃树,谁能睡得着啊?老付把白布松开,以防止树倒了之后自己还捆在树干上,就更没得跑了。
在熊瞎子锲而不舍的啃噬下,第一棵橡子树终于慢慢的倒下了,也是天不绝付,这三棵橡子树本就挨得比较近,这棵树倒下的角度又正好朝着邻近的那棵树的方向,树尖正好搭上了,老付赶紧攀上另一棵树的树枝,故技重施,把自己绑在了第二棵树上。熊瞎子还指望着肉从天降呢,谁知道那肥肉又挂到了第二棵树上,有一就有二,熊瞎子又开始咬第二棵树,在天快亮的时候,第二棵树也终于被咬断了,要不说无巧不成书呢,第二棵树倒下的时候搭到了第三棵树梢,老付也顺利的逃到了第三棵树上。熊瞎子又开始啃第三棵树,东方泛起了鱼白肚,鸡犬相闻,有勤快的人早起干活,家里的狗也跟着出来,熊瞎子看着被啃去一大块的第三棵橡子树,感觉一时半会儿是咬不倒了,就悻悻的离开了。村民到了南庙附近,远远的就发现三棵大橡子树怎么就有一棵在那儿立着了?那时候的人近视的很少,很快就发现那唯一立着的橡子树上怎么还有一个人啊?走进一看是老付头,赶紧招呼村里人,老付头已经连吓再累,手脚发软,没有力气自己从树上下来了,要不是有白布绑着,他早就从树上掉下来了。村民带着绳子爬到树上,小心的把老付捆好,从树上递了下来。
老付头足足在家躺了三天才下地,下地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召集一大家子人到南庙那儿,给橡子树磕头上香,感谢橡子树的救命之恩,并把将橡子树四周垒起了坝坎,保护了起来。自此开始,年年在老付头被救的那天到橡子树那里去祭拜,橡子树就这样成了老付家的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