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潮人的拜神风俗,是出自对神的敬畏和为了求得心灵上的慰藉,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信者勿疑,疑者勿信,信无害、信保险,心诚则灵等思想作崇;有的虽认为世上没有神,但拜一拜也无妨,起码能得到心灵上的安抚;另一部分则是无知愚昧和可笑;有些则是由于一时被蛇咬,一生怕井绳,把古代传说中的英雄人物供奉起来,用以佑民保平安。鸥汀人就是这个心态的代表。鸥汀,原名鸥汀背寨,位于汕头经济特区东北部,属龙湖区鸥汀街道,现分鸥上、鸥下两个居委会。鸥汀,顾名思义,是海鸥栖息水边的地方。古昔的时候,鸥汀地处新港、南港、东港出海口,常有海鸥在此歇息、寻食,故称鸥汀。鸥汀原为古代海防故地,扼外砂河、新津河、梅溪河之出海口,地势险要,由水路进潮州,陆路往揭阳,鸥汀为必经之地。所以,历史上,鸥汀是一个兵、寇、匪、盗必争之地,为多灾多难之区。倭寇、海盗和英国侵略者多次为患,发生过几次劫难,血流成河。清顺治年间,鸥汀的乡勇因多次劫持高举反清复明旗帜的郑成功部队的军粮船只而与郑军结怨。顺治十四年(1657年)十一月,有坚固城防的鸥汀背寨被郑成功的部将率军攻破,屠杀寨民男女六万余人(此数字有疑)。寨内血流成河,尸体成山,臭气冲天,令人恐怖。翌年正月,澄海县知县才率善士及潮州开元寺、鸥汀寨证果寺的僧人,收尸火化,自正月至四月才火化完毕。自此,有国姓,无鸥汀;有鸥汀,无国姓这句俗语,便流传至今。鸥汀寨民将乡亲的骨灰三百余石掩埋于寨内北侧的陇仔山丘上,并立石碑万人墓。但因乡民认为死者不止此数,乡亲们又把万人墓改为?同归所,以悼冤魂。鸥汀寨还有个屠寨日,即农历十一月二十三日。该日,也是鸥汀的破寨忌。每年此日,各家拜神祭鬼。这次浩劫,给鸥汀人造成的心理创伤是十分巨大的。为了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为了求得心灵上的安慰,寨民把这个愿望寄托在历史(或传统)中的佑民保国的英雄身上,祭三山国王,祀将军,求神拜佛,成为不少鸥汀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什么三山国王庙、妈祖庙、将军庙、横城古庙、南熏古庙、国王古庙、三王爷庙等等,彼彼皆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降雨、台风、地震等自然天象和自然灾害已能运用科学手段,给予预测和报告。自然现象、社会进化和人的生老病死、吉凶祸福,不少可以用科学加以解释。人们已逐渐破除了迷信。人类已通过宇宙飞船,逐步揭开宇庙的神秘面纱。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使潮人的拜神风俗,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庙宇的众多香客,心态各异,有的到旅游点点香拜神,只是当成一种特殊的旅游玩艺,抽签问卜,玩一玩而已。但潮汕神庙多毕竟给外地游客留下了较深的印象。我们应该大声疾呼,革除陋习,摒弃迷信、愚昧和落后!但我们分析问题,也要辩证地看、历史地看,潮人的拜神风俗,也有对先贤名人的纪念和崇敬的一面,应力倡科学文明新风,理直气壮地宣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高高举起科学文明的旗帜,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把民间对先人的崇敬引导到纪念先贤,学习先贤,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上来。我认为,现有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庙宇,只设立文物保护标志碑,不说明其文物保护价值,是有缺陷的。建议文物管理部门在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庙宇,除设立文物保护标志碑外,再设立庙宇文物价值的碑刻和庙主(古代先贤或民族英雄)的事迹碑刻,赋予潮汕民间拜神风俗一定的文化、历史内涵,让人们在纪念先贤的同时,学习历史知识,学习先贤的英雄事迹,提倡科学,倡导文明,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议服务。
来 源: 《潮俗丛潭》作 者: 潮汕民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