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中国真的有研究人体特异功能的机构吗?
1979年3月,《四川某报》刊登了一篇名为大足县发现了能用耳朵认字的少年唐雨的报道,犹如一篇100w+的爆文出现在了公众的视野中,一时间被主流报纸疯狂转载,它如此描述道:四川大足县的12岁少年唐雨有着非凡的超人能力,能用耳朵识字辨色,无论你在小纸团上写什么,只要你把它放进他的耳朵里,就能立即给你辨认出来
报纸上说得神乎其神,事实真的会是这样吗?你们要知道,在八零年代,一个普通的瓜娃子想要登上报纸绝非易事,就算他有超能力,也要经过层层审核,才有可能接受省级媒体的采访,可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12岁的孩子确实很有手段,竟然骗过了接下来的所有人;
起初他的父母发现这项能力后,很快一传十十传百,然后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为了弄清真相,社会上的一些人士组成了联合考察组,对唐雨进行了10余次测试,在众目睽睽下,除开一个纸团辨认错误,其余8个全部辨认准确,还有一个他说模模糊糊搞不清楚,感到头昏脑胀就放弃了;
最后他们得出一个结论:这个12岁的孩子确实有了不得的能力,但有待于专家学者继续探讨、深入研究,他们的责任是客观如实的反映情况……
随之而来的就是越来越多的测试,在铁的事实面前,大家心悦诚服,一致认为唐雨的耳朵确实能辨色认字,并非危言耸听,甚至他似乎已经开始进化,连手指也开始具备相同的能力,一直到3月11日,唐雨经受住了重重考验,他的故事最终刊登在了《四川某报》的重要版面;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12岁的唐雨做到了,在那段出名的时间里,一个普通的农村瓜娃子被专人安排进了四川的锦江宾馆,被无数人追崇,还享受特殊保护,放到现在,就连数千万粉丝的网红也没这个待遇,怎么可能红成这个样子?各地也开始纷纷效仿……
安徽推出了能用耳朵识字辨色的女学生胡联和何小琴,北京推出了8岁就能以耳朵识字的姜燕;贵州推出了董长江;湖北推出了谢朝晖……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你到现在都可以搜索到关于他们的论文资料,比如什么观察谢朝晖用耳认字辨图辨色的小结,什么关于姜燕特殊感应机能的衰退与恢复,就连关于唐雨耳朵辨色认字的考察报告你都可以直接看见。
短短两个月时间,全国就涌现了20多名奇人异士,多数为儿童,本领都差不多,但识字的器官各不相同,有的用手指、有的用脚趾,还有的连胳肢窝都用上了,当时许多家长都希望自己孩子能像唐雨一样,是个百年难遇的特异奇才,但随着科研工作者的考察跟进,发现这不过是一场骗局;
就拿唐雨来说,换做别人一旦发现了自己有超能力,肯定会第一时间告知自己的亲人或好友,而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去找了一个工人玩猜字游戏,赢了几角钱,甚至自己的亲爹想验证自己的能力时,不给钱还不让验;
终于,在出名后的某一天,他终于迎来了一次四川医学院调查组的全方位严谨的测试,调查结果显示:12岁的唐雨平日里就喜欢扯谎骗钱、并且有着不短的吸烟史、他第一次展示所谓的能力就是为了骗取别人的香烟、而他的特异功能,更是借用各种偷看的小伎俩来蒙惑众人的假象……
并且在调查报告的最后写了这样一句:有关于耳朵只能接受声波信息的科学知识,有必要向广大人民加强普及。
同一日,中国科学院在《信访简报》发布了关于北京女孩姜燕特异功能作弊的消息,她在测试过程中悄悄打开了纸条,事先放在纸条内的玻璃丝掉落了出来;
我们终究还是要相信科学,可就在这个时候,一家刚创办不久的公司硬是顶住压力,靠着弘扬特异功能成为同类期刊中的顶流,它就是《自然杂志》,一本涵盖自然科学各领域的学术性高级科普期刊;
当时为了蹭这个热点真是使尽了浑身解数,先是报道贵州某父子似乎存在某种心灵感应的能力,儿子在想什么,老爹也能感应到,可见有些父子表面是父子,背地里是蓝牙;
还有湖北的某位少年,人家明明不愿意,但他父母非要整天测试他是不是也有那种特异功能,只要成功了几次就非常高兴,可见特异功能这个东西就和海绵里的水一样,挤一挤总会有的;
后来又邀请了全国最有代表性的14位特异功能少年,召开了全国第一次人体特异功能科学讨论会,现场表演并接受测验,让在场的人士无不震撼;
再后来的后来,也就是1980年6月3日,北京市人体特异功能研究组正式成立。随后,上海,重庆,黑龙江,云南,安徽,四川等地相继成立了人体特异功能研究会,而且每家机构都能获得三万元的经费;
中国的魔法时代正式开启,可在那个白菜两分钱一斤的80年代,3万元是个什么概念?也许是真的想研究吧......这批会特异功能的人也被定了一个明确的称谓:功能人,很多都因此改变了贫苦的命运 ;
最后,经过时间蹉跎和科学不断地证明,这一切终于被定义为一场笑料而已,可谓特异功能不常有,别有用心的人却大有人在……
如果我的作品能带给你一点点的触动,欢迎关注我,点赞也能让我们做出更好的作品!
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交流!
世界很美好,感谢有你们,我是所长,我们下期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