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中秋节,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为农历八月十五日,时值秋季正中,故名。俗称八月十五。源于农业,每年八月仲秋,万物皆熟,村民便以此为节庆丰收。唐初定节,宋盛。明、清与元旦(春节)齐名,有小年之称。
中秋过晚上,习俗有供月、祭月、拜月、赏月。届时离家出走者皆会回家团聚,故称团圆节。神话传说有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玉兔捣药。
吃月饼为中秋习俗,月饼为初供品。先为家庭作,后改作坊制。早年一进八月,家家户户都要打月饼,从此时开始,也就是归绥城乡妇女们最忙的时候。因为饼铛少,多户人家便轮流用,于是她们今天在你家,明天去她家,忙里忙外,成天闲不住手。打月饼讲究三油三糖,打出的月饼叫混糖月饼。用模具制作的月饼称提江月饼,内包什锦、花生、五仁等。大型月饼为月光是供品。上用模型压出广寒宫、嫦娥奔月等图案。早年打好的月饼需贮藏十天半月才能吃,经过贮藏的月饼软活有果子味,口感好。存放时要把月饼一层一层地放入坛罐内,再放几个槟果来提味,然后用白麻纸封住坛罐口,其间要翻看,到八月十五取出吃时口感一个绝(这种月饼今已不见)。晚上全家人欢聚一堂吃过团圆饭,时浩月升空,满院生辉,人们谈天说笑,边吃月饼边喝茶水,进入赏月、祭月、拜月的时刻。
祭月,初古代帝王祭祀活动,《礼祀》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后来官吏、文人效仿,散布于民间。摆祭品供桌上,用玻璃高脚碟子盛月饼、苹果、槟果、葡萄、西瓜等。西瓜要切成花瓣状。因所祀供品多为圆形,寓意合家欢乐团圆。一般人家在自家窗台上设供,后家主妇切月饼人各一份。祭月摘自网站赏月赏月乃中秋佳节之亮点,初宫廷文人兴起,后传民间。人们边品茶、边吃月饼,边赏月。观月亮之变化,如遇多云,则更有一番情趣,月亮在云雾中行走,时隐时现,使人陶醉在大自然赐予的景色中,曰云遮月。诗曰:把酒问青天,千里共婵娟。此佳句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问候和盼家人之团圆。
拜月,中秋夜深人静之项,寄托愿意。传说齐国丑女,自幼拜月。成人后,以德入宫,未见御。年八月十五日,帝在月光之下见此女,喜招纳,立为后。故中秋拜月由此而来。后世少女多仿,有貂蝉拜月传说。
文曹建成2019年
此文已经申报著作权,如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