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奥会运动员有多励志(中国奥运人物的励志故事)

  • 残奥会运动员有多励志(中国奥运人物的励志故事)已关闭评论
  • 144 次浏览
  • A+
所属分类:随笔创作

连日来,

北京冬残奥会残疾人运动员

奋力拼搏、挑战自我的精神振奋人心。

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

我能比我赢更重要,

只要自信、拼搏、坚持,

每个人都可以创造无限可能。

3月4日晚,中国代表团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上入场。新华社记者吴壮摄

自强不息,超越自己!

一起来看中国冬残奥运动员有多励志

↓↓↓

孙鸿胜

我一直相信,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3月5日,孙鸿胜参加残奥高山滑雪男子滑降(站姿)项目,以1分28秒滑完全程;3月6日,他在男子超级大回转(站姿)比赛中再次顺利完赛。

作为本次冬残奥会同级别赛事中唯一无臂选手,赛道上两臂空荡的他显得如此另类。但正如他所说:回顾我的经历,能顺利完赛就足够让我激动了。

3月6日,中国选手孙鸿胜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残奥高山滑雪男子超级大回转(站姿)项目比赛中。新华社记者江汉摄

因为我没有手臂,所以很难控制雪板和重心,在超高速情况下如果雪道不平稳,有时候单凭我的身体很难压住雪板,巨大的反弹力很容易让我失控。孙鸿胜说,在滑雪时,由于没有双臂进行身体平衡,在进行飞跃动作时容易被侧风吹飞,摔倒甚至冲出赛道是家常便饭。

好强的孙鸿胜跃跃欲试:我一直相信,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孙鸿胜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李嘉南摄

刘子旭

只有不懈努力,不遗余力向前奔,才有机会站在顶峰。

3月5日,在北京冬残奥会残奥冬季两项男子短距离(坐姿)比赛中,刘子旭获得冠军。

3月5日,中国选手刘子旭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残奥冬季两项男子短距离坐姿比赛中。新华社记者薛宇舸摄

对刘子旭来说,曾经最难接受的是自己明明很努力了但还是没别人快。一次次在风雪中摔倒再爬起来继续训练,一次次双手冻僵继续坚持滑行,尽管脸上、衣服上的汗水已经结成冰块,眼睫毛上已经结了厚厚的冰霜,但我不能停下。只有不懈努力,不遗余力向前奔,才有机会站在顶峰。刘子旭说。

3月5日,中国选手刘子旭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残奥冬季两项男子短距离坐姿比赛中。新华社记者万象摄

刘思彤

我不会因自身的残疾而自卑胆怯,不敢追求梦想。

在残奥高山滑雪女子滑降(坐姿)和女子全能(坐姿)比赛中,她斩获两枚铜牌。

3月5日,北京冬残奥会高山滑雪女子滑降(坐姿)比赛,获得铜牌的中国选手刘思彤在颁奖仪式上。新华社记者江汉摄

命运给了我艰难的考验,却也给了我足够好的奖赏。我不会因自身的残疾而自卑胆怯,不敢追求梦想。通过高山滑雪运动,我在不断挑战自己的过程中接受了自己身体上的不完美,以为国争光的荣耀,为自己的生命增添意义和价值。刘思彤说。

3月5日,最终获得季军的中国选手刘思彤在北京冬残奥会高山滑雪项目女子滑降(坐姿)比赛中。新华社记者张晨霖摄

朱大庆

什么样的‘沼泽’我都可以蹚过去。

中国选手朱大庆在北京冬残奥会高山滑雪女子滑降(视障)比赛中,以1分21秒75的成绩夺得亚军,为中国体育代表团赢得本届冬残奥会首枚奖牌。

3月5日,中国选手朱大庆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残奥高山滑雪项目女子滑降(视障)比赛中。新华社记者孙非摄

我觉得面对困难比面对遗憾简单,所以如果我把所有的困难都简单化,那么我觉得什么样的‘沼泽’我都可以蹚过去。她说。

↑朱大庆抵达终点。

纪立家

身体条件允许的话,我会一直做运动员,永远不会放弃。

19岁的纪立家终于圆梦了,他夺得单板滑雪男子障碍追逐UL级金牌,为中国队创造了历史。

3月7日,中国选手纪立家在北京2022冬残奥会残奥单板滑雪男子障碍追逐(UL级)四分之一决赛中。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体育改变了纪立家的人生轨迹,他也逐渐成长为一名阳光帅气的大男孩。接触体育以后,我感觉身边多了残疾人朋友,然后那时候我就感觉从黑暗中走了出来,是体育改变了我整个人生。

3月7日,获得冠军的中国选手纪立家在赛后庆祝。新华社记者牟宇摄

谈及未来的计划。纪立家表示,如果我的身体条件允许的话,我会一直做运动员,永远不会放弃,并且努力成为残疾人的骄傲,让更多残疾人也能接触到体育运动。

郭雨洁

我只告诉自己努力去滑,不要辜负自己。

3月5日,在残奥冬季两项女子短距离(站姿)项目中,开幕式上的中国体育代表团女旗手郭雨洁收获金牌!

↑3月5日,中国选手郭雨洁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残奥冬季两项女子短距离站姿比赛后挥手致意。新华社记者王曦摄

参与滑雪训练的这几年里,我只想着好好训练。我没有登上过世界比赛的领奖台,其实也没有比过几次世界大赛,所以不知道和世界一流选手水平差多少。只告诉自己努力去滑,不要辜负自己。郭雨洁说。

↑3月5日,中国选手郭雨洁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残奥冬季两项女子短距离站姿比赛中。新华社记者许畅摄

张梦秋

人生能有几回搏,现在不搏何时搏。

在3月6日北京冬残奥会高山滑雪女子超级大回转(站姿)比赛中,中国选手张梦秋斩获金牌。

3月6日,中国选手张梦秋夺冠。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刚到队里的时候,什么都不懂,教练告诉我说,想要把雪滑好,就必须练好体能。一次完成体能训练后,我的双腿已经疼到走不了路了。那时我想到过放弃,在家哪受过这样的苦呢?

后来,看到队友每天都在努力训练,张梦秋打消了这个念头。一定要坚持,坚持就是胜利。人生能有几回搏,现在不搏何时搏——这句话是我前进的动力。张梦秋说。

3月6日,获得金牌的中国选手张梦秋在颁奖仪式上。张梦秋以双马尾的发型亮相颁奖仪式,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闫卓

我可以做我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不要在乎别人的眼光。

闫卓与队友参加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轮椅冰壶循环赛。

3月9日,中国队选手闫卓在北京冬残奥会轮椅冰壶循环赛中掷壶。新华社记者张博文摄

闫卓说轮椅冰壶让她与人交流时更加从容和自信。在没练体育之前,我和很多残疾朋友们一样,每天都在家待着,也不愿意出门和大家交流,我很害怕看到别人异样的眼神。但现在不一样了,虽然我身有残疾,但是我觉得这对我的生活没有什么影响,我可以做我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不要在乎别人的眼光。闫卓说她很希望残疾朋友们都能够走出来,多多与人交流,我想告诉其他人,如果我可以,你们也可以。

↑3月9日,中国队选手闫卓(左)与队友张明亮击掌。

李宏观

冰球让我知道,要用勇敢的心面对磨难。

李宏观参加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冰球比赛。

李宏观是队里身材最瘦小的队员,为了弥补身体条件的不足,李宏观除了刻苦训练,还以赛场上的拼劲见长,是队里出了名的拼命三郎。

这届冬残奥会是李宏观和队友们首次参赛,他说,结果并不重要,他们要通过比赛,展示出中国残疾人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

他说:残奥冰球是一个高对抗高强度的一个项目,然后这个冰球给我带来的就是,在面对困难险阻的时候或者是生活中的磨难的时候,你就会有一个勇敢的心去面对它,并且去战胜它。

来源:新华社、人民网、央视新闻客户端

夜行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