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华为什么身败名裂(董文华到底是怎么回事销声匿迹了)

  • 董文华为什么身败名裂(董文华到底是怎么回事销声匿迹了)已关闭评论
  • 184 次浏览
  • A+
所属分类:随笔创作

"1997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十五的月亮 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 你也思念,我也思念"

很多老一辈的演员对于这些歌词都耳熟能详,它们出自于《春天的故事》,《十五的月亮》,这两首歌曲的演唱者都是同一个人——董文华。

她堪称是"民歌之王",15岁成为文艺兵,曾13次登上春晚舞台,是中国最为顶尖的歌唱家之一,可如此知名的人物,为什么近些年来销声匿迹了?其实她背后隐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秘事,我们今天一起来揭晓。

出身底层工人家庭,从小痴迷音乐

董文华,1962年出生于沈阳市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是工厂里的基层工人,家里还有2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一家人挤在一个小平房里,父母微薄的薪水在除去一大家子的吃喝拉撒,还有4个孩子的学费之后已经所剩无几。

日子虽然过的紧巴巴,但好在父母感情和谐,兄弟姐妹多,这个小家庭温馨又幸福。

在童年时期,董文华就特别喜欢唱歌,简直到了痴迷的地步,每天早上5点多钟,天还处于蒙蒙亮,董文华就让父亲把她叫醒,一个人去离家不远的一个公园练声。

练完回家之后,她担心自己唱歌会吵到邻居,就钻进家里一个腌咸菜的大缸里继续唱歌,小小年纪不靠监督,就能主动坚持练习,能看得出来董文华是内心深处对音乐就有着热爱和渴望。

当时姐姐在少年宫唱歌,看到妹妹如此努力,她就下决心要帮助妹妹朝音乐这条路发展,一有时间,就带着妹妹去少年宫学习,还四处给她找老师,董文华对姐姐的这一份情谊至今感恩在心,直到多年以后,她一直都说姐姐是自己最早的领路人。

极好的天赋加上多年勤奋的练习,董文华打下了扎实的音乐功底,除了在文艺上表演突出之外,她的文化课成绩也没有拉下,这个多才多艺,成就优异的女孩一直都深受老师喜欢。

在她15年的时候,董文华在学校老师的推荐之下,以一首《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俘获了考官的心,顺利进入了沈阳军区39军战士业余宣传队,之后宣传队解散,她又进入了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

进入歌舞团之后,董文华真正接触到了非常专业的培训,老师是把她当做歌剧演员来培养,从形体到台词要求都非常严格,这个时候打下的基础对她之后往专业化发展非常重要。

董文华至今对当时的情景记忆尤深:"每天早晨起来就是练功,哪里不好了,老师的小戒尺啪就上去了,我们眼泪哗哗的。"

22岁一战成名,拿奖拿到手软

日子就在紧张而繁忙中一天天度过,一直到董文华22岁那年,董文华在央视春节晚会上演唱了一首《十五的月亮》,过硬的唱功,婉转的旋律一下子打动了全国观众的心,让她一夜之间火遍大江南北。

自此之后,董文华的歌唱事业一路高歌猛进,她第一次真切的体会到了什么叫拿奖拿到手软。

聂耳、冼星海银奖,"十年金曲"奖、"五洲杯"40年广播金曲奖、建国40周年首届金唱片奖等重量级大奖。

短短几年,佳作频出,《长城长》、《春天的故事》、《黄河黄》、《港湾》等一首首经典歌曲得到了广泛的流传,而《春天的故事》成立董文华的代表作。

她前后13次登上了春晚的舞台,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员,还与彭丽媛、于魁智、成龙、张艺谋等60人获得"人民喜爱的艺术家"称号。

15岁和老公相识,相爱几十年,因厦门远华走私案名声毁于一旦

而董文华这一路走来,看似一帆风顺,但成功的背后其实是数十年如一日挥洒自己的汗水,她也曾有过无数次的迷茫和痛苦纠结,幸运的是董文华背后一直有一个默默支持她的男人,也就是她的丈夫张楠,两人可以说是青梅竹马。

在歌舞团时,团里当时经常要下部队演出。有一次演出是去一座高山上的哨所,汽车开不上去,大家只能一路爬上去,董文华穿的是一双非常不合脚的大头皮鞋,爬起来非常费劲,但她拒绝了其他同事的帮忙,倔强的说:"不用,我自己能行"。

抵达哨所之后,考虑到大家爬山太过劳累,团里说一个人唱一首就行,可是在董文华唱完之后,因为歌声婉转动听,战士们禁不住要求再来一首,盛情难却之下,董文华一口气又唱了3首。

董文华的表演无疑是这一群女文艺兵中最为出彩的,她的飒爽英姿,嘹亮歌声打动了在场的很多人,这其中就有同剧团的男高音张楠,他深深的喜欢上了这个朴实,纯真的女孩。

那时候,董文华15岁,张楠23岁,董文华还是一个刚刚懂事的小女孩,张楠显然不能对她"下手",只是在生活中对她默默帮助和关心,守护在她身边,等待董文华长大。

3年之后,董文华终于18岁成年,"蛰伏已久"的张楠觉得是时候出手了,不然被别人捷足先登就赔大发了。

在1980年的冬天,思虑再三的张楠鼓起勇气把董文华约到一个僻静的地方,表达了自己的爱意,第一次被男生表白,董文华激动紧张,过了好一会才缓过神来,她说:"我才18岁,不想这么早就谈恋爱。"

张楠以为董文华是在拒绝她,就连忙说:"没关系,我可以等你5年",再等5年,张楠就31岁了,这个年龄在如今都算是大龄青年了,更被说在那个年代,5年之后,如果董文华不嫁他,张楠娶一个好媳妇都费劲。

因而董文华说:那会耽误你的",没想到张楠爱的特别深沉,他回答到:"我不怕,就是等到白头了我也愿意",这一份炙热的感情,彻底感动了董文华,她羞涩的点点头,算是答应了。

到1984年的时候,董文华因《十五的月亮》一夜成名,这一对恋人之间迅速拉开了距离,张楠心里很不安,担心两人地位悬殊会影响到感情,但董文华对他体贴如故,"5年之约"到期之后,两人顺利的结婚。

一直到1992年,董文华幸运的怀孕了,但身边很多朋友都劝她放弃,事业巅峰期怀孕生子,有可能错过大好机会,38岁的丈夫张楠尽管特别渴望孩子,但也劝说她:"要不这孩子别要了。"

但董文华却异常坚决:"不,我们结婚8年都没要孩子,我已经欠你太多太多了,我不能只考虑自己,这个孩子我要生下来,我要让你体验到做父亲的滋味。"

次年,一个宝贝儿子诞生,又给这个家庭增加了很多温暖,张楠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

本以为董文华能够一路顺遂下去,可2000年,厦门远华走私案东窗事发,曾到厦门远华集团开业庆典的董文华也被拉下水,一使自己被传得纷纷扬扬,尽管多次解释,无奈百口莫辩,她的名声被毁于一旦。

很多演唱活动都谢绝她演出,唯恐避之不及,引火上身,陪伴她的只有丈夫和孩子。

结语

如今那一场风波已过去20年,董文华也没能够再度翻红,多数时间都在做幕后工作,她唯美细腻的歌声,已经很久没有听到了。

身为名人,一定要严苛要求自己,演艺圈的很多明星都一失足成千成恨,董文华能够留给世人很多传唱度高的作品,也未尝不是一种幸运,是非成败转头空,希望后辈能够警醒。

夜行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