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生平}
1、重振家风的期望→柳家门第显赫过,伯曾祖父被贬官后家道逐渐中落。父亲柳镇被贬四川夔州,从小随父亲辗转各地,他是了解民间疾苦的人。由于是独子,家人对他期望很大,希望他重振家风。
2、踔厉风发的青年→二十多岁考中进士,当时的要人都想把他搜罗到自己门下,因此年轻时很有前途。
3、仕途失落的痛苦→做官于德宗与顺宗之间,此时唐朝的政治流行官僚腐败。
顺宗做太子的时候,伴读王叔文下棋下得好,很得太子宠爱,王叔文出身底层,常给太子讲民间疾苦。顺宗继位,王叔文掌权,他用柳宗元、刘禹锡、韩泰等八人,改革弊政,叫永贞革新,最大的目标是削减宦官和藩镇节度使的权力,最重要的手段是夺取兵权。于是节度使们联合攻击王叔文,此时顺宗中风了,外面的节度使和宫里的宦官相互勾结,逼迫顺宗下诏——我有病了,皇帝位置我不坐了,让太子继位。这就是宪宗。
宪宗不喜欢顺宗的臣子,继位后赐死王叔文,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被贬到荒僻的外州去做司马→八司马。柳司马去的地方是永州(湖南零陵),生活很不如意,妻子不久前去世,没有孩子没有兄弟,孤苦伶仃。心里压抑痛苦,身体又有疾病,为了能从挫折痛苦中挣扎起来,柳司马尝试用游山玩水来排遣忧伤,在诗里边他借山水来表现冷静和超越,但他没有真的冷静,也没有真的超逸,他的痛苦很深。
在永州住了十年后,宪宗把这些被贬的人都召了回来,没高兴几天他们再度被贬,柳宗元被贬作柳州刺史。柳州在当时是野蛮原始的地方,柳宗元为当地人凿井,教他们读书。这段时期柳宗元多病衰弱,但他著书立言,写了《天论》和《封建论》等理论性文章,写了寓言《黔之驴》和《临江之麋》,写了传记《种树郭橐驼传》和《捕蛇者说》,反映民间疾苦和当地风俗的同时又提出他的政治理想。
4、挣扎排遣的失败→同样的挫折,不同的人受伤程度不一样。刘禹锡对盛衰变化有完整通观,柳宗元没有。柳宗元尝试以山水排遣方式自慰,可他做不到苏东坡的无数心花发桃李,经过一番挣扎努力,最终没有得到解脱。其原因→①性格不能够经受打击,②家里边给他的心理负担很重→振兴家族责任加在他一人身上。
{山水诗特点}表面冷静超旷→说做官是连累,被贬是幸运;实际都是反话,内心还是热烈→对国家人民还是有关怀的热情。他的内心实际是异常痛苦悲慨。所以他的山水诗有双重性→冷静超旷里边隐藏着内心的热烈与悲慨痛苦。
{诗作}
一、《溪居》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唐朝顺宗永贞革新失败,柳宗元被贬永州做司马。他在这条小溪边居住过。溪=愚溪→柳宗元自己取的名字,认为做人应该愚一点,有自嘲意味,这首诗表面写游山玩水的逍遥自在,实际写寂寞。
1、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簪=头簪,组=身上绑的带子,簪组=官服。说,我被做官的事情连累得很久了(做官当然是不自由的),被贬到这样遥远的南方蛮荒地方,觉得是很幸运的——反话。
2、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说,我在永州政府底下做属官,不用负担重要责任,没有事情的时候,就靠近农田菜圃跟农夫结成邻居了。我偶然也像山林隐居的人那样去游山玩水——由于痛苦很深,他的游山玩水就跟囚犯出来放风一样。
3、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说,早晨我和农夫去耕田,把带着露草的土翻过来,夜里我拿着桨划船,在山石之间的流水上,听到哗啦哗啦的水响。
4、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说,我来往都不会遇到闲杂人,于是放声歌诵了。
二、《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背景→这首诗是柳宗元在柳州时所写。柳宗元参与了王叔文等人的永贞变法。变法失败后,王叔文被杀,柳宗元先后被贬到永州、柳州。当时这些地方还都是蛮荒之地,柳宗元后来就死在柳州。
说,每当我站在海边思念家乡的时候,就觉得柳州海边那些尖尖的山峰像一把把剑,切割着我的肝肠。假如我的身体能化成一千个、一亿个,那么这一千个、一亿个的我,都要永远站在海畔那些山峰上遥望我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