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源:《班字背后的政治史:上班为什么叫上班?》国家人文历史
为什么叫上班,还得从班字背后的多义指向与历史变迁说起。
班不仅有上班值班加班,还有 班级班次班干部按部就班等词组,深究这些词的共同点,不难发现,其中隐含一种把某事某物分成多份的秩序感,这就跟班字本身的意指息息相关。
《说文解字》中写道:班,分瑞玉也。其中,瑞玉是古代玉质的信物,古人用以作为沟通的凭信,一般从中一分为二,双方各执其一。待到再次相见时,话不多说先拿出两块玉来验一验,如能完美合一,就证明眼前人身份过关。
从班字的篆书中也能看出,它的字形是两块玉被一把刀分开。出于此,班最初就是指分玉,如《尚书·舜典》中说:班瑞于群后。就是指把作为凭证的玉分发给诸侯。
在此基础上,班还引申为分开,如李白诗作《送友人》中写道: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大意: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此处班马,是指读懂了主人依依惜别意的马儿们。
当把分发的情境放置在社会现实中时,结合我国的历史文化,就出现了意涵的变化。我们知道,但凡涉及分发,在群体内部就很难做到绝对公允,往往结合分发的结果还会出现身份、等级、地位等序列之分,如古词班序就是指按官爵排列的次序,古时,百官上朝所站的位置因官阶大小而排列固定,越靠前的越能看得清圣面,因而也更受皇帝信任,这也是上班一词的发源所在。
《西游记》中天庭人士常常自诩位列仙班,也体现出仙人和凡人相比的优越感。而班级也就是把一群人分开、再按照一定次序排列成不同的组织。
所以上班一词,最开始的意思是指:到个人应属的次序上去,时间久了就变成到个人工作的地方上去。自宋代始,官员上朝议事被称为上朝班,其中只有宰相可以称为上朝,其他官职去工作就被称为上班。可以看出,除了其中若隐若现的等级差异,还有一点便是上班在古代是一个公务员的专属行为,普通农民、商贾都是自由职业者,还没有上班的资格。
如今,上班已经普遍,所以说,个人想要找到自己的次序,还得从工作中找答案。
说了那么多上班的事儿,总得讲个下班才算圆满。为什么工作结束叫下班?一方面是为与上班形成对应,另一方面下本身即有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之义,比如下课。
最后再给大家打打气吧。每当我们一边自问为什么要上班?,一边咬牙坚持时,可能已经感受到了答案,那或许就是我们内心深处属于自己的答案。
本文转载于:语用学种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