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凤、麒麟、喜鹊、龟,梅、兰、竹、菊、牡丹、百合,囍、寿、卍、门神、财神、祥云纹、八卦图……
不管是动物、植物,还是一些人们创造出来的事物,只要能表达和寄托吉祥幸福、喜庆欢乐、和谐美满等美好情感与愿望的事物,在中国人眼中都具有吉祥的寓意,被视为吉祥物。
小孩佩戴长命锁,寓意平安健康;祝寿送寿字图,寓意长命百岁;遇喜事贴红双喜,寓意喜庆。吉祥物存在于人们的现实生活之中,看得见、摸得找;吉祥物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或寓意幸福、或寓意喜庆、或寓意丰足,或寓意平安、长寿、多子……
对于吉祥物的信仰与运用,在中国自古有之,它们不仅形象鲜活,而且自有内含,形成最美好的韵律与语言:吉祥。
五彩纷呈的吉祥物
吉祥物在我们的生活中触目可及、随手可撷、五彩纷呈。在中国人眼中,但凡是好的事物,皆可以赋予它好的寓意,成为人们信仰的吉祥物。在物产丰富的中国,吉祥物的种类也异常繁多。
动物类吉祥物。自古人类与动物就有着密切的关系,先民根据动物的出没、鸣叫、迁徙等习性可以判断自然气象、季节变化。动物在自然界中生存,所具备的特殊属性,也被人们观察和信仰。
狮子是百兽之王,因发音同师,在民间有祝福官运,镇宅辟邪的寓意,因此旧时府衙、权贵门前常立有石狮。蝴蝶外型美丽,常与鲜花联系在一起,蝶恋花就有了夫妻和美,象征爱情的寓意。鱼多子,谐音余,又有鲤鱼跃龙门的传说,逢年过节墙上贴的吉祥画、桌上的菜肴都少不了鱼的身影。
除了现实中存在的动物,像龙、凤、麒麟,这类集合多种动物特性而形成的传说中的动物,也是人们喜爱的吉祥物。
鲜花芬芳、草木繁盛,植物类吉祥物也举目皆是。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因其品格高洁,在国画、诗词、民间艺术品中都是吉祥的纹样。
松、柏四季常青,常常一起构成松柏齐寿,寓意延年益寿。红豆树又叫做相思树,红豆别名相思子,便与爱情和相思相联系,成为爱情的象征。桃一直是祝愿长寿的象征,源于西王母蟠桃园的仙桃,三千年开花,三千年结果,吃一个可延寿的传说。
人们并不满足于将现存的动物、植物作为吉祥物的原型,为了表达人们纷繁复杂的吉祥愿望,还有很多人为的吉祥物,或实物、或虚拟。
日常器物演化而来的吉祥物,如玉佩、如意、元宝、古钱、绣球;吉祥字、符、纹路演化而来的吉祥物,卍、囍、祥云纹、回纹、太极图等;源于神话传说的吉祥物,财神、王母、门神……
吉祥物的产生和出现,或因为动植物、人造物本身所具备的某种特质,或因为谐音、类比的联想,或因为神话传说的流传等。总之,人们不遗余力地推己及物,将抽象的情感和寄托附着在一切可以被寄托的事物身上。
中国人惯用推己及物或推己及人的思维方式。体现在民俗信仰中,便有了吉祥物;运用在文学作品中,便是借喻比兴用典;在现实生活中,还有我们常说的指桑骂槐指东打西。
借物以言志,缘物以寄情,不仅仅是吉祥物产生和形成的一种手段和途径,更是中国人独具特色的思维方式,因此也就成为了中国吉祥物的一个重要特点。
除此之外,中国传统思想信奉天人感应,人和自然万物可以相互感应。信仰吉祥物,祈求吉祥如意,便能与吉祥物相互感应,从而趋吉避凶。
这恰恰体现的是传统中国文化中乐观的生命意识:万物有灵、灵魂不灭。
古人认为太阳东升西落、月圆月缺、花草树木春生冬败,皆是因为形体死去之后,灵魂不灭,还可复生。在创世传说中,盘古的左眼化为日,右眼化为月,四肢五体为山岳,血液为江河,也体现的是万物皆有灵性和神性。
盘古坐像
吉祥物被注入了人的观念和信仰,天地、鸟兽虫鱼、花草树木,世上万物也和人一样有情感、有灵魂、有神性。
中国纷繁复杂的吉祥物,也是先民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敬畏。
伴着吉祥走一生
对于吉祥物的信仰,从古延续至今,是经久不衰的话题。人们祈求子孙绵延、儿孙健康,祈求婚嫁吉祥、夫妻和美,祈求仕途顺达、家业兴旺,也祈求福寿安康、延年益寿。
各地区有不同的祈子习俗,伴有不同的祈子吉祥物,有红绳、瓜果、泥娃娃等。幼儿吉祥物也很常见:长命锁祈求幼儿健康成长;百家衣寓意百家人的爱意,可辟邪去凶;虎头鞋、虎头帽寓意幼儿勇健如虎,免灾免难……
婚嫁场合,吉祥物体现人们祈求夫妻和美的文化心理。龙凤贴,也叫婚书,分为龙帖和凤帖,取龙凤呈祥的寓意;合卺酒寓意新婚夫妇和谐相亲;新房中摆放花生、瓜子、枣子等,寓意夫妻和谐、早生贵子。
功名成就、家业兴旺也是吉祥物一大主题。文人士子向往高官俸禄,民间信仰福。家家户户帖福字,旧时门窗喜欢用蝙蝠图案,将钓鱼用的鱼饵,称为禄饵。这也就有了对福和禄的吉祥信仰。
长寿更是人们努力追求的吉祥和幸福之一。长寿面、百寿图,龟作为四灵之一被信仰,因为人们祈求延年益寿、长命百岁。
吉祥物伴随人的一生,人生的每个重大时刻,都少不了吉祥物的身影。即便是文明发达的今天,中国人对于吉祥物的信仰依旧近乎疯狂。福、禄、寿、喜、财,人一生追求的几大吉祥主题,坦率直白地表达着人们的祈求与欲望。
对吉祥物虔诚、疯狂的信仰,反映了中国人既含蓄又开放的矛盾性格,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处世哲学。
先秦时期,影响中国传统思想的儒家学说提倡寡欲;程朱理学与佛教思想相结合,提倡禁欲;主流传统文化一直宣扬仁义礼智信,统治阶层和社会上层对欲望的态度是禁止的、不提倡的。
但是吉祥物依旧在民间广为流传、不断被创造,其繁盛和贯穿人生的普遍运用,让人叹为观止。人们尊崇仁义礼智信的君子品格,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吉祥的追求是不可抑制的。欲望,是任何说教也不可抑制的。
这种含蓄与开放的中国式哲学,不仅体现在吉祥物的广泛应用上,吉祥物本身也具有这样的矛盾现象。
一类吉祥物通过谐音、图画、文字等直白地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求,比如一个金元宝图画,配上财源广进的文字,便可以寓意财运。一类吉祥物又含蓄曲折得让人不明就里,太极八卦图可驱邪避凶,由长横、短横、两横搭配构成,有太极生两仪阴阳和谐等复杂含义。
吉祥物伴随人的一生,看似疯狂与迷信的信仰,其实反映了深层的民族文化心理。
吉祥物古今谈
吉祥物虽然叫物,但不能简单地把它归属于物,它其实是一种符号、一种象征。
任何一个寻常的物件,一旦进入吉祥的行列,成为人们信仰的吉祥物,就会深动、鲜活起来。经过人为的装饰和打扮,吉祥物不再是纯粹的客观存在,而是被吉祥观念和信仰充实、神化后的吉祥符号。
不被事物本身所束缚,可以任意想象、任意关联,这也是为什么吉祥物如此蔚为大观,生趣盎然。
吉祥物的繁盛、兴衰,有其自然规律。随着人类对大自然的探索与理解的深入,人们不再盲目迷信和信仰天地万物。但人们对于吉祥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亘古不变、永远鲜活的话题。
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吉祥物依旧繁盛,除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外,也因其有现实价值、意义和功用。
吉祥物的补偿功能
人生难免有缺憾,趋吉避凶的心理暗示往往能给人正向的心理引导。瑞雪兆丰年年年有余马到成功……纷繁复杂的吉祥物世界,让人们相信不管过往如何,好运会伴随着新年、新的开始而来到。
吉祥物的怡情功能
除了信仰,吉祥物也是人们日常赏玩、收藏的物件。吉祥物是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里不可或缺的素材,也是绘画、剪纸、雕刻等民间技艺常见的元素。美好的物体给人美好的享受,因为吉祥,所以吉祥物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受到人们的偏爱。
吉祥物的经济价值
第九届中国艺术节的吉祥物小鳌鳌,原型是来自于明代万历年间铸造的佛山石湾窑三彩鳌鱼。传统吉祥崇拜的吉祥物,通过设计者的重新塑造,可以成为活动形象物,也可以成为商品品牌,由此也可以创造经济价值。
有一些远古人类已经着手创造的事物,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依旧乐此不疲地探索和创造着,吉祥物便是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