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闺蜜家做客,聊天的时候,无意识地便聊起了古诗,让我们最有话可说的竟然是初中时,背的滚瓜烂熟的《蒹葭》。
初中时,年少不懂事,那时候以为《蒹葭》就是一首表达思念的情歌,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因为伊人不在身旁,所以思念之极。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如今再读《蒹葭》,又是一种不一样的理解。
陈子展在《诗三百解题》说:《蒹葭》一诗,无疑地是诗人想见一个人而竟不得见之作。其中表达的绝不仅仅只是单纯的思念,更多的是诗人真实的爱情观。
所以,除了从文本的理解的、宏观意义上的爱情外,我们更需要抓住诗中那些关键的细节部分,进行理解突破,只有这样,才能透过文本,挖掘出文字细节后隐藏的爱情观。
那么,这首拥有三千年历史的古诗歌《蒹葭》,到底蕴藏了怎么样的现代爱情观呢?
1、互相喜欢,才能成就爱情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歌中,诸如这样的话有很多,虽然前文说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看似与人的距离非常近,实在却是遥不可及。
道阻且长说的是路程艰难且漫长,暗指了追逐心上人的路并不顺利,从诗歌的本意中,我们可能看到的是,一个人遇到了自己心仪的人,并为之而不懈努力去追逐。
毕竟,诗歌中塑造的朦胧神秘的意境,用水、芦苇、霜、露等温柔的事物阐述一个相对宽松的恋爱环境,在这种环境下,我们的目光会更多地停留在羞涩的少女,因为娇羞而蒙上了神秘的面纱,她一会儿出现在水边一会儿又出现在水之洲。
所以,我们以为心仪她的那个人已经传达出自己的心意了,可是仔细回味一下,若是少女知晓并接受那个人的心意,又怎么会让他一直在水中徘徊呢?
此刻的她,并不能接受他,这就相当于我们常说的单恋,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少女对他的情意视如无睹,而他却又因此而怀着急切而又无奈的心情,就像蚂蚁爬一般痒、刀绞一般痛。
在这种场景下,我们会发现被追的女孩对男孩的不懈追求,其实是有意躲着,你来我就走,你走我就停下。
因为不爱,所以总和你保持距离,这就像是郎有情,而妾未必有意。
其实,这像极了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不爱一个人时,那个人做什么都不能打动自己的心,哪怕是金山银山搬到跟前,也丝毫不会有什么改变。
所以说,《蒹葭》实际上很好地诠释了完美恋情需要的秘诀之一:彼此互相喜欢,才能成就感情,靠着一方喜欢的情感,终究不会开花结果。
2、认准心中所爱,便不会轻易回头
在一段感情中,我们都曾有过奋不顾身的经历,愿意为了心中所爱,而付出一切。
或许是因为不懂爱,所以当我们遇到那个人时,我们不会顾虑太多,总是想倾尽所有去追寻,哪怕最后结果不尽如人意,哪怕我们一次次撞南墙,我们也不曾有过半分后悔。
这份执着里,暗含着的是我们对爱情的忠心如一。
《诗经·秦风·蒹葭》在传统看法中,大多数人认为其只是一首普通的爱情诗歌,在爱情的基调上,他它表达的只是男追女的那种朴树迷离,这反而让我们忽视了《蒹葭》中流露出来的那种至真至纯的情感。
上文中,我们提到了《蒹葭》实际上表达了一个人对自己心仪的人求而未果的故事,而在传统封建社会礼制下,男女之间的感情是受限制的,大多数的婚配不由自己做主。
可是在《蒹葭》中我们看到的那个自由追爱的主人公,他在爱情面前,可以忽视封建社会礼制,可以忽视传统观念,也要坚持自我,追寻自己所爱,哪怕对方并不接受,也无怨无悔,这样的爱情虽未能成功,却也让人看到了男女爱情既单纯又淳朴的一面。
有时候,爱情就是这样,或许只是一个简单的回眸、一个擦肩而过的邂逅,就能让人产生深刻爱情以致相思成疾。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这句话道出了,在《蒹葭》中尽管男主人公历经艰辛,不放弃追逐所爱,可是心上人仍是无法企及。不过对他而言,或许简单地注视就足够了。
因为,即便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及,他也丝毫不愿意改变自己的心意。
在男主人公的爱情之路上,需要克服的困难不仅仅只是女主人公的不接受,还有封建礼教的约束,这才是男主人公最难以克服的阻碍。
在这样一段朦胧的恋慕里,本就难以难以攻克的困难,再加上女主人公的不接受,可谓是一段非常艰难的爱情之旅。
这足以让我们看到,在封建礼教制度统治下生活的男主人公,在面对爱情时,是何等的勇敢,那一份坚持追求下去的动力是如此的微弱,可是他却怀揣着足够的勇气,慢慢地、坚定地走下去,这样的他,在爱情面前是勇敢的。
这样的他,像极了现实中的我们,在爱情方面,一旦认定了便很难改变?一定会执着到底,不这样的爱不掺任何杂质,是纯洁无暇的、令人心醉的爱情。
有些爱情,追逐的或许是结果,可是在追逐的过程中,就已经重新赋予这段感情以新的意义,那其实是一个心中有爱的人,怀着的一颗赤城之心。
3、可遇不可求的爱,最唯美也最悲伤
曾听张居讲评《诗经》,他说《蒹葭》是一首描写思念而不得见的诗,更难能可贵的是,如果所有人都能逆境中求爱,那每个人做起来都会很容易,但是要想在世人模范中做那个表率的人,并持之以恒下去,却是非常难的。
在这尘世中,流俗沉迷、不断追逐、轻言放弃的人有很多,可是对于主人公来说,之不懈追求的对象、为之遍体鳞伤、为之不放弃的那个人是自己的心上人。
世间难得真情在,可遇不可求最悲伤也最唯美,在疏离中产生的爱,是最令人向往的。
瑞士心理学家布洛曾在《心理距离说》中提出:美感的产生缘于保持一定的距离。而《蒹葭》用芦苇、水等形成秋天的景色,悲壮迷离中,增加了女主人公的神秘感,这种神秘感让男主人公更加地想要去追寻。
可是,近一步的追寻,带来的是女主人公退一步的疏离,在这种疏离中产生的可遇不可求的情感,是一种由心的真挚的爱恋。
套用苏轼的那句古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对于男主人公来说,对女主人公的爱慕不言于表,可是他不知道的是,如果那个人可遇不可求,要及时去放手,因为无缘分的爱情,强求过来也不会太甜,我们常说强扭的瓜不甜,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感情的世界里,总是被偏爱的有恃无恐,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这种情况下的爱情多是没有结果,不如提早放手。
只是,我们身为局中人,很难看清感情的真相,更难去破除爱情的迷局。
4
从爱情的角度里,解读《蒹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为爱不放弃、可遇不可求的一段悲伤的爱情。
但好在这首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是纯真无邪的,这也让我们看到一个为爱而付出努力的人有多么难得。
不管是出于物质还是精神,我觉得男主人公应该心中留有遗憾,但是他一定不后悔自己有过那么一次为爱追寻的经历。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有这样一次经历,为了爱而不顾一切,去体验一次跟随内心去爱自己所爱的经历,这是一次勇敢的尝试,也是一次不后悔的付出。
所以,爱一个人,那就为她撞一次南墙,那就让自己不留遗憾、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