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媛媛[关于张媛媛的基本详情介绍]

近日,一款名为血吊坠的饰品在网络走红,在电商平台销量高达10万件。女孩子在购买该产品后通过扎破手指等自残方式将鲜血滴进去,做成血吊坠送给男朋友。商家称这样的做法既表达自己对爱情的忠诚,也可以为男朋友辟邪免灾。

媒体曝光后,多个电商平台的血吊坠已被默默下架。但我们不禁要问,如此自残,健康风险谁来控?如此病态的示爱,心理上健康吗?

□大河健康报记者 梁露露

血吊坠的制作过程存在健康隐患

记者曾在某电商平台上搜索血吊坠时发现,该产品外表看起来平淡无奇,由一根绳子穿着一个玻璃材质的小瓶子,瓶体可以打开,里面还有一个更小的容器,可以盛放各种液体,售价在20元到50元之间。除此之外,商家还很贴心地买一赠三:采血针、自吸管、创可贴。在详情页手把手教消费者如何采血,堪称一条龙服务。

在该产品的评论区,有不少消费者分享自己采血过程的视频,有的视频播放量高达1万余次。更有消费者在评论区写出相关教程,教大家如何采到更多的血液。

但是,在制作血吊坠的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健康隐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医疗卫生机构使用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要求。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灭菌。凡接触皮肤、黏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

即使是专业医护人员进行取血,也需要在无菌的条件下,使用消过毒的一次性取血针为患者采集血样。而商家提供的采血针等医疗用品来源不明,缺乏相关医疗资质。在取血时,若使用的采血针未经消毒或没有清理好创口,可能出现感染、坏死甚至破伤风等情况,情形严重的可能危及生命。

上海市协力(郑州)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张媛媛提醒,若在制作血吊坠的过程中发生感染事件,商家是要承担责任的。

血吊坠热销反映出其消费者心理问题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理治疗师苏连轩表示,购买血吊坠这种消费行为是由市场需求来驱动的。通常情况下,这种需求需要外界环境的激发和诱导。血吊坠的消费群体主要是女性,所以,这个行为可能跟女性本身具有的一些特质有关。

商家通过网络宣传等各种方式推广该产品,把一部分心理上存在缺陷的女性内心的需求激发出来。这部分女性在购买该产品后,用自我伤害的方式将该产品制作完整,送给恋爱中的对象,在此过激行为中获得心理需求的满足。

苏连轩说,在心理学中,有一种情结,叫做自我牺牲情结,也称为圣母情结。一般两个人谈恋爱时,女性会经常问对方:愿不愿意为了我伤害自己?愿不愿意为了我***?类似这样的话,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都是女性的自我牺牲情结和圣母情结的体现。

出现这种情结时,如果能合理把控尺度,会转化成对对方的关心。如果不能合理把控尺度的话,通常会让对方通过自我伤害的方式来表达对自己的爱。所以,这些行为是女性对恋爱对象的一种要求和渴望。当她们表达对对方的爱意时,比如购买血吊坠,背后其实是一种需求的支撑,一种给予爱、表达爱的需求。

另外,该消费行为还体现出这些女性对稳定恋爱关系的追求。想向对方给予爱、表达爱,想让恋爱关系稳定下来,这种需求属于正常现象。但即使有这种需求,也不应该采用过激的方式来表达。

恋爱中的过激行为或与家庭教育有关

苏连轩告诉记者,从心理学上来讲,在恋爱中出现类似于制作血吊坠这样的过激行为背后,可能还跟自身的成长经历有很大关系,尤其与12岁之前的家庭教育有关。

一般来说,可能存在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得到的爱太多了,他会不断地想要表达这些爱。但这个孩子可能是独生子女,抑或家人对他过于溺爱,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家人对他的爱都是单向付出,不需要他给予回报。所以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导致他在表达爱意时遇到阻碍。特别是当进入恋爱关系时,他可能就会选择用极端的方式来表达对对方的爱,出现自残等行为。

第二种情况可能就是这个孩子从小得到的关爱不够。因为从小缺乏爱,当他进入恋爱关系时,变得不太会表达。同时,由于从小得到的爱不够,缺乏安全感,对稳定恋爱关系的需求特别强烈。这种情况下,他可能会通过自我伤害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爱很强烈、很高尚,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

也有一部分孩子可能处在叛逆的青春期,想要标新立异,通过伤害自己的方式来表达爱,引起心仪对象或获周围人的关注,以满足自己的成就感。苏连轩讲道。

生活中,越是看起来轰轰烈烈的爱,在某种程度上,可能越说明恋爱关系当中的人在心理上存在问题。人们常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真正成熟的爱可能反而是平平淡淡的。

转载注明出处:橘子网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