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蜀书》卷六有《关张马黄赵列传》,这是陈寿先生把帮助刘备打天下的五员武将放在一起的列传。
五员武将的本传,军事第一、政治第二,都是打打杀杀,血肉横飞,但也有星星点点的男女婚姻生活,虽属琐事,也窥见他们各自的婚姻观。
古城荆州关羽像
1.关羽
东方文化向来宣扬英雄、崇拜英雄,《三国演义》中的关羽,顶天立地的英雄,全心全意跟随刘皇兄打江山,保江山,全然一副禁欲圣神。
其实,史记记载的关羽是个情种,也是个行动派,主动出击,勇于寻找自己的爱情。
关羽没有具体的出身,据说有卖豆腐、铁匠或推小车等职业,还有说是杀了恶霸外逃的公子哥等。
但他出身于底层,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或许可以佐证他的身份。
由此,关羽寻找自己的意中人,不讲究门第观念,只要自己喜欢就好了。
《三国志·蜀书·关羽传》是一篇政治传记,没有记录他的儿女之事,但传记所引的《蜀记》却详细地记录了关羽对秦夫人一见钟情的事。
曹公于刘备围吕布于下邳,关羽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公。公疑其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
《华阳国志》也有相近的记录:
初,羽随先主从公围吕布于濮阳,时秦宜禄为布求救于张扬。羽启公,妻无子,下城,乞纳宜禄妻,公许之;乃至城门复白,公疑其色,自纳之。后先主与公猎,羽欲于猎中杀公,先主为天下惜,不听,故羽常怀惧。
类似的记录还有,共同勾勒了关羽丰满的形象。
关羽跟随刘备在徐州的时候,不知何时何地见过秦宜禄的夫人,并且一见钟情,日日不忘。
当时秦宜禄是吕布的部下,而且刘备、吕布一同战线,并约为儿女亲家。关羽不敢有非分之想,只有把这份美好埋在心里,但单相思的滋味时时折磨着他。
后来吕布把刘备赶走,关羽随刘备投靠曹操。曹操和刘备率大军把吕布困在了下邳,吕布派遣秦宜禄出城求救于张杨和袁术。
袁术留下了秦宜禄,并给了他一个姑娘做妻子。下邳早晚会被攻下,关羽看到机会来了,连忙向曹操请求:他日攻下城池时,请将秦宜禄的妻子分配给他。
曹操素来喜欢关羽,一个勇将,一个女俘,也挺相配,于是同意了。
下邳被拿下,关羽又向曹操提了自己的要求;来到城楼下时,关羽第三次提醒曹操将秦宜禄的妻子送给自己。
关羽生怕曹操事多,把这件事给忘了,几次三番叮嘱曹操要兑现自己的承诺,毕竟他惦记秦夫人很久了,他怕被别人抢了先。
谁知,关羽迫切的心情引起了曹操的逆反:一向正经、不近女色的关羽看上的人,肯定不比寻常,我要看看。
不看则已,一看惊人。
秦夫人亭亭玉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好色的曹操搅得神魂颠倒,把对关羽的承诺早就抛到了九霄云外,立刻宣布将秦夫人充了自己的后宫。
曹操的横刀夺爱,关羽默默记在了心里。
此后发生的许田会猎,关羽产生了报复心里,如果不是刘备阻拦,曹操或许做了刀下鬼。
《三国演义》中说,曹操后来送了关羽无数金银珠宝,十个小美女进行弥补,但关羽浓浓的失意并没有消散。这也许是关羽回归故主刘备一个潜意识的原因。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如果不是美丽的秦夫人和多情的曹操,也许不会成就铁血硬汉武圣义薄云天的高大形象。
关羽夜读
2.张飞
不论哪本书中,张飞的形象都是五大三粗,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粗枝大叶。然而,张飞的妻运还是不错。
《三国志·蜀书·张飞传》称: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说张飞对高门豪族、士大夫是相当敬重的,但他并不喜欢与他们交往。
张飞是城南十五里桃庄村子的庄园主,属于地方土豪,对卖草席草鞋的刘备一见倾心。
一日在徐州,张飞随刘备外出,来到了谯郡(安徽亳州)地界。时霸(夏侯渊之子夏侯霸)从妹十三四,在本郡,出行樵采,为张飞得。飞知其良家女,遂以为妻。
这是《三国志·魏书·夏侯渊》引《魏略》中的记载。
当年,曹操在外征战,家族仍然居住谯郡,夏侯小姐大概是这个时候外出,被张飞俘获。当时张飞三十五六了,与夏侯小姐相差20多岁,但一个欢喜,一个无权选择,于是捆绑成了夫妻。
这对老夫少妻,感情还不错。
自从被张飞虏走,夏侯小姐就再也没回去,下汝南,屯新野,奔走长坂坡,住南郡(湖北江陵),后来又来到了阆中,一心一意跟了张飞走南闯北。
张飞虽然个性粗鲁,但尊重、体恤小妻子,二人世界十分和谐。
张夫人先后生育了两子两女。两子是张苞、张绍,而两女先后成为后主阿斗的皇后娘娘。
多年以后,曹爽被司马懿杀死,与曹爽有血缘关系的夏侯霸孤身逃往蜀汉。夏侯小姐与哥哥异地相聚,不甚感慨,把夏侯霸安置在了朝中。
夏侯霸凭借妹妹的关系,平步青云,与姜维同为二品,带兵出征。
夏侯小姐和张飞的关系还蛮融洽,有始有终,算得上是比较美满的婚姻。
阆中古城张飞庙
3.赵云
《三国演义》有段赵云拒婚的故事。
赵云跟随刘备征服江南,代管桂阳。赵范是桂阳郡原来得太守。赵范哥哥死了,嫂子樊氏长得非常漂亮,守寡在家。
赵范想把嫂子许配给赵云做媳妇,赵云不从,说:我俩同姓,你的哥就是我的哥,我怎么好娶嫂嫂呢?
身边的好多人劝,这么好的事,为什么要拒绝?赵云说:赵范是被逼才投降,他是何居心,没人知道。何况天下女人多的是,何必非她不娶?
赵云最终没有娶樊氏。
裴注《赵云别传》,有完整精彩的记录。
从平江南,以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代赵范。范寡嫂曰樊氏,有国色,范欲以配云。云辞曰:‘相与同姓,卿兄犹我兄。’固辞不许。时有人劝云纳之。云曰:‘范迫降耳,心未可测,天下女不少。’遂不取。
赵云久经战场,看遍人间险恶,有很好的觉悟。他对新投降的赵范不放心,担心是美人计,所以拒婚樊氏。
赵云血性汉子,不为女色所诱,真汉子。
三条三国好汉,婚姻观也相当正气。
赵云京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