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贵阳的李阿姨经朋友介绍,为儿子购买了近20万元的保险。
可就在前几天,阿姨前往保司领取本金和红利时,却被告知一分钱也取不了。
听过工作人员的解释后,李阿姨直接被气进了医院
一、取钱要等儿子满99岁
几年前,李阿姨的朋友为她推荐了一份为期15年的保险产品,
15年期间每年都能得到一笔分红的保险产品。
当时朋友还告诉李阿姨,这份保险相当于存钱,五年后便可取出。
想为儿子多留点东西的李阿姨十分心动,
随即签订了保险合同,投入了将近20万元。
几年过去了,李阿姨前往保司,打算取出部分本金和红利时,
却被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告知,不符合领取条件。
工作人员向李阿姨解释:这笔钱需要被投保人年满99岁才能取出。
听过业务员的这番话,李阿姨当场就气得晕了过去,
苏醒后立刻联系到媒体开启维权之路。
当记者赶到李阿姨家时,李阿姨嘴里还含着速效救心丸,
一手拭泪,一手给自己顺气。
本想为儿子多攒点钱的李阿姨,怎么也没想到事情会发展成这个样子。
不但拿不到红利,连投入的本金都取不出来,
还气得只能含着速效救心丸,才能给记者讲述事件的来龙去脉,
这产品也太坑人了!
在李阿姨签订的保险合同中,
只有一行很小的字,注明领取条件为被保险人需满99周岁,
但在签订合同时,李阿姨并未注意到这个99指得是什么。
要知道,李阿姨的儿子现在才30岁,
离99岁还有近60年,
这得等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如果不是销售误导,谁会买99岁才能取出的产品!!
此新闻一出,又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议,
说句不好听的,能不能活到99岁都是个问题。
保险就两个不赔,这也不赔那也不赔。
读不懂保险合同,很容易掉进条款陷阱。
分红险太坑了!
……
目前,这家保险公司拒不接受采访,
为李阿姨推荐产品的那位朋友,也一直联系不上。
看完这个新闻,公子大为震撼。
因为像工作人员所说被保人年满99岁才能取出的产品,
不是长这样的。
据新闻视频里出现的保单来看,
李阿姨签订的这份合同中明确显示,该保单的保险期限为至被保险人年满99岁后的首个年生效对应日。
也就是说,该保险可以一直领取保险金至99岁,
至于业务员所说满99岁才符合取出条件并未显示。
可李阿姨去保险公司取本金和分红时,
被业务员的回应气晕倒,也是真实存在的。
所以到底是保司业务员不专业,读不懂条款,
还是李阿姨与业务员签订合同时,进行了额外约定?
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二、杀熟
没有哪个家庭,逃得过亲朋好友推销保险这一关。
亲戚朋友借着叙旧的由头找上门来,
旧还没叙到一半,话峰一转:
你们家保险还没买吧,买保险是为了转移风险。身上没有保险心里多没底啊!
说着便开始给你推荐大病小病都能报,去世有赔偿,
每年都能领分红,缴满一定期限会返还的绝世好产品。
多数朋友听过产品介绍后蠢蠢欲动,
一是碍于情分,抹不开面子说拒绝的话;
二是过于信任对方,对TA所说的话深信不疑,
合同还没翻两页便签下了名字。
可这份被业务员夸得天花乱坠的产品,极有可能是一份:
主险与附加险共用保额、保费是其它产品的两三倍、保障零零碎碎、
几十年后返还额少得可怜的天坑产品。
在你家坐了一下午的业务员,
口中大概只有一句真话:保险是为了转移风险。
配置保险是很有必要的,只是线下保险市场乱象太多,
像上面这位,为了出单满口胡邹,不惜杀熟的业务员比比皆是。
万一出了事却不在保障范围内,消费者可真是有苦说不出。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
保险公司一年四季都在招人。
你以为他们在招员工,其实他们就是在招客户。
保险公司每招到一个新人就获得了TA的新圈子,
圈中的亲朋好友都是目标客户。
给李阿姨推荐保险的业务员朋友,正是保险公司招来的客户头子。
李阿姨人在家中坐,坑从天上来,
在朋友入职的那一刻起,她就已经被划入杀熟对象的行列中了。
既然是朋友,为什么业务员不给李阿姨推荐真正高年率的产品,
而是用话术包装了一份货不对板的产品?
说到底,还是保险公司洗脑到位,调教有方。
1、洗脑
卖不出保单的业务员不会太忙,而保司的领导,
绝不会放任业务员一个人空想,琢磨些有的没的。
反正大家都闲着没事干,
三天两头的会议,正好给新员工抓抓思想。
这些一次能开上8、9个小时的会议,
不是培训也没有教学,而是借着开会的幌子给员工洗脑。
说了半天,实质性的条款解读、保险配置却绝口不提,
卖保险的话术倒是教了一套又一套。
也不知道TA是舍不得传授经验,
还是自己也读不懂合同里的保险术语。
不过没关系,他们开这个会的目的本业也不是培训,
而是磨炼新人的服从性。
2、调教
大家要明确一点,保险公司疯狂招人并不是想培养出销售奇才、保险行家,而是想成为坐拥千万台收割机的韭菜大户。
销售看起来不难,可它却是个实打实的技术活。
就算周边遍地是韭菜,也要拿起镰刀才能收割,
哪怕对方是亲朋友好,也得开得了口推销才行。
韭菜收割机进公司后,
收获的不是公司介绍也不是专业培训,而是学习如何放下廉耻心。
保险公司评判优秀人才的标准,
不是看TA条款解读的有多清晰,也不是看TA为顾客推荐的产品有多适合,
而是看TA脸皮有多厚,能否做到不分场合,逮着人就聊保险。
凡事都有一个过程,
一开始不好意思开口没关系,保险公司有得是办法让你放下廉耻心,
跳舞就是他们的惯用手段之一。
每天早上开工前,配合口号来一段拍手舞。
拍手舞对场所没讲究,营业厅正门口就好,
拍手舞对动作没讲究,幅度越大越好。
每天对着来往路人跳上一遍,越跳越熟练、越跳越自信。
团建、年会、表彰也都少不了这一环节,
舞跳得多,廉耻心也就放下来了,推荐保险更是不在话下。
每个家庭都需要保险,我向亲友、客户推荐保险,是在帮他们!!
但TA全然忘记,除了跳舞,自己从未受过保险公司的专业培训。
不知道为李阿姨推荐产品的那位业务员,
又接受过多少专业培训?保险条款看得懂多少呢?
三、分红险是什么?
分红险,可以说是老百姓们最熟悉的理财险之一。
但分红险不是一个独立的险种,它只是理财险的一种附加形态,
存在形式多为XXXX保险(分红型)。
在众多分红型产品中,最具实用意义的还属分红型年金险,
按收益来分,它可以分为3档。
低档分红:1.5%-2.25%。达到这个档位较为容易;
中档分红:4%左右。这个档位,是保险公司推销产品时最爱说的档位,消费者可能都听疲乏了,不认为它有多大吸引力。其实,能达到这个档位就很厉害了。
高档分红:6%。要达到这个档位不容易,它往往几年才出现一次,甚至完全碰不上。难度极高。
分红产品中的分红,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根据《分红保险精算规定》:本规定所称分红保险,是指保险公司将实际经营成果产生的盈余,按一定比例向保单持有人进行分配的人身保险产品。
所以,大家千万别以为买了分红险,就成了保险公司的股东。
顾客购买分红险,得到的只是该产品带来的盈余,
而不是整个保险公司的盈余。
退一步说,就算保险公司和所购产品都盈利了,
也不一定能产生盈余,顾客也就不一定能获得分红。
分红险的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不确定性,
人们爱它,因为不确定的背后充满了可能;
恨它,因为走向也许并不明朗。
分红险的优点是短期收益较高,一定程度上能弥补纯年金险的不足,为顾客带来不错收益;
但从长期来看,分红险的劣势也比较明显,它后劲不足,长期收益太差,实际收益只能达到抵挡水平。
因此,通常不建议大家购买分红型年金险。
说了这么多,如何衡量一款理财险好不好?
最实用的方法就是计算该产品的IRR(持有期内部回报率),
但像李阿姨这类对理财险并不了解的顾客,
往往听说收益高就签字了,
不会质疑业务员给出的数据,更不会自行计算,
这类顾客买理财险相当很危险。
大家在购买理财保险前,不妨看看家庭保障是否完善。
当家庭做足身故、重疾、意外、医疗等基础保障后,理财规划才更有意义。
理财险需要花时间增值,
而保障型保险,才是风险来临时,能撑起一个家庭的产品。
如今的保险行业可谓是鱼龙混杂,
小区大爷大妈、远房亲戚、老同学都卖起了保险,
这一现状得益于部分保险公司的人海战术。
海招的业务员专业素质不高,
保险公司也没把心思花在专业培训上,不教怎么读条款,只让大家背话术。
业务员没有专业知识傍身,又身负出单重任,
他们不了解健康告知的重要性,也无法为不同需求的客户制定方案,
一来二去,身体状况、经济状况各不一的顾客,
都购买了当下保司主推(高保费)的产品。
线下保司培养人才的路数实在得改,
业务员不负责任的操作,切实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作为普通消费者,大家需牢记一个道理:
就算业务员把产品夸出了花,
我们也只能相信白纸黑字的合同条款,其它一概不理。
希望大家都能避开保险销售套路,
买到合适的保险产品。
写在最后:关注【肆大财子】,私信领取以下免费福利
1.想给家庭配置最合适的保险,可以点击我头像,私信我配置,或者下方留言,我会以自己多年的经验,帮你提供一些值得参考的建议。
2.如果想诊断自己的保单是不是买贵了还是买坑了?又或者还有核保、理赔等疑难问题,也可以私信我保单,我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保险信息不对称非常严重,十买九坑,买保险前仔细阅读下面的攻略可以让你少花几万块冤枉钱。
保险购买攻略:
史上最全保险攻略:避开95%的坑,少花10几万元!为什么业务员推荐的保险几万块,网上的保险才几千?小保险公司的产品那么便宜,靠谱吗?网上买保险理赔难吗?全网高性价比保险产品测评+全网最全保险选购攻略:
全面测评157款重疾险,选出2021年7月性价比之王全面测评123款百万医疗险,选出2021年7月性价比之王全面测评73款定期寿险,选出了2021年7月的性价比之王全面测评195款意外险,选出2021年7月的性价比之王保险退保指南:
史上最全退保攻略!手把手教你如何退保,立省五万块
保险套路揭秘:
今天,我把保险坑人的底,一一揭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