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小二
编辑|王小二
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在我的意识里国家大力实施的路路通,村村通政策,一直以为只是为了运输方面。
我们常说的要想富先修路是为了把东西运出去和运进来,这样就能多获得收入,也就是富起来。
于是,心中也有了一个疑问:许多地方并没有什么运出去的东西。修了路除了好走些,感觉并没有带来收入方面很大的提高。
我自认对农村比较熟悉,小时候一直跟着爷爷奶奶在农村长大。
印象中修好的水泥路,没有多久就变成了一条裸露着很多小石子的路。
村子里每年都要组织人缝缝补补。
直到和一个同学聊天我才悟了。
他刚从南苏丹回国。
先要聊聊南苏丹这个国家
南苏丹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于2011年7月9日宣告独立,成为非洲大陆第54个国家。
在独立前,这里已经持续经历了长达22年的内战。
独立仅两年后,又爆发了内战。
2015年8月,南苏丹冲突各方签署了《解决南苏丹冲突协议》。
2020年2月22日,组建民族团结政府。
由于常年的内战,本国基本没有规模化的工业生产。
日用品,甚至粮食都要进口。
唯一的支柱产业就是石油,石油收入占到经济比重的98%以上。
全国人民盯着石油吃饭,然后落后的各种制度,在2005年-2013年期间,居然有40亿美元的石油收入不知去向。
不说当地的老百姓,这个国家的外交使团因经费不足都难以正常工作。
从2005年开始,国家社会开始为其提供大量的帮助。
中国在南苏丹有维和部队,合法地在这个国家维护和平,以及保护我们在南苏丹的投资。
中国对南苏丹的支援和投资项目都很多。
我这个同学就是属于企业投资一方的,在那里待了半年多。
他一直觉得自己挺苦的,自小生活在山东的沂蒙山区的小村子里。
上高中的时候,他带吃的还是从家里带一次能吃一个星期的煎饼。
煎饼干了硬了,直接喷点水上去,这样软了,可以卷着自己腌的咸菜吃了。
改善生活就是把咸菜换成榨菜和辣条。
他一路读书到了北京,然后留学,进入国企。
他告诉我,以前也是有许多事情不理解,直到在南苏丹待了半年后,他懂了很多。
那边的人极其封闭,到现在正在努力铺设光纤,公共设施极其差。
哪里的人多数没什么渴望,日子就是一天天的重复,都不怎么努力。
不是因为他们懒惰,因为他们经历了长久的战乱,以为世界就是这个样子,活着就行。
因为没有见过,所以无从想象,继而生于止步。
真正的贫穷
很多人都说自己很穷,其实如果只是关于金钱上的贫穷还好解决,毕竟没钱可以努力去赚。
真正的贫穷应该是根本没有我也可以这样的种子。
世界那么大,却无法被看见。
生活千姿百态,却无法走出去。
人们无法知晓外边的世界,不知道如何走出去,更没有走出去的通道,这才是最可悲的。
我国大力地实施很多的扶贫政策,路路通通的不只是走出去,更是让每个人都有看见世界的权利。
也许,这条路不会那么理想,至少能走,能通车。
他小时候觉得县城很遥远,实际也只有四十公里。
可是去一趟县城,需要走3公里的土路到镇上,然后再坐客车在一路颠簸中进城看看,要耗费很久的时间。
路修好了,村民时不时要换上自己好的衣服进城看看,买买东西,孩子们从小就知道了外面的世界原来还可以这样。
更别提很早就有的电视,现在又不断完善的网络,都能让人轻易地了解外面的世界和生活。
也许一个孩子在看到了这些,才逐渐有了走出去想过那样的生活,想成为那样的人的想法。
这颗种子就这样埋在了心中。
然后,他们知道了要走出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书,上好的中学,参加高考,读好的大学。
也许将来并不不能一定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是这颗种子以后长成了大树终会比自己的祖辈离阳光近一些。
其实很多国家的政策可能不会及时浮现效应,但是它们毕竟是长久的,可持续的,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一个人没见过的东西怎么可能会梦到呢?
国家努力给我们提供的一条条看见或看不见的路,其实就是给与了每个人一个梦想的机会。
看见了,才会梦到,才能有愿望和奔赴愿望的决心和努力。
看见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珍惜和努力,许多人却往往只是看了,然后完事了。
这两年有很多人在说,不知不觉人们开始在苦难中汲取营养。
许多人建立在了看到别人过得不好,自己就觉得好一些这样的安慰思想上,其实这是错误的。
就如同我的同学去了南苏丹看见了,悟了很多东西。
就如同,我自己也参加过汶川地震的救援和新疆青海的支教,看见了很多,也有所感悟。
还是那句话,真正的贫穷不是缺钱,而是被困于一地,无闻无视。
我们已经有了走出去的路,接下来就是要把种子种下去,一路摆脱桎梏,马不停蹄,如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