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超过8小时就是隔夜饭吗

中国小康网讯 近日,一则只要只要超过8小时就是隔夜饭的消息上了热搜。

相关新闻视频截图

专家表示,气温不高时剩饭放外面比冰箱里更安全。你家剩饭怎么处理?不用隔夜,只要超过8小时就是隔夜饭。剩饭剩菜中,会有各种危害人身体健康的病毒和细菌。

据实验测试后发现,气温不是太高的话,剩下的饭菜放在外面比冰箱里更安全。凉拌菜、海鲜、肉类的剩饭菜易存在致病菌,跟存放环境和存放容器无关。虽然有些剩饭菜里没有致病菌,但是也不能长期吃剩菜,一旦环境改变,也会产生致病菌,危害身体健康。

所以,只要超过8小时就是隔夜饭这个常识,专家解惑了。那么,生活中还有哪些食物常识需要注意呢?

随着近年来电视、互联网等媒体推出健康、养生类栏目科普,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普遍提高了。举个身边的例子,父母的微信群或朋友圈中,相当一部分是食品安全、养生文章,暂且不讨论信息的准确性,这足以说明他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虽然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显著提高。但普通百姓的认识如果单单停留在看养生、健康栏目,转发朋友圈上是远远不够的。

比如,一些生产食品的商家在成分、配料表里做文章。刻意制造噱头。举个例子,比如火得一塌糊涂的酵素,让凡是关注健康的人都认为是好东西。实际这是日本对酶的称呼。这种再普通不过的物质,被商家包装得很高大上的样子,还有很多自制水果酵素的攻略,无形中让人们吃进去很多风险。

再比如反式脂肪酸。大家都知道对身体有潜在风险,而商家会在成分表里换个名字,比如精炼植物油、植物奶油、奶精。让人们认为带有精炼、植物、奶的就是好东西,实则都是商家在偷换概念。

更有甚者,某些机构媒体过分夸大反式脂肪、饱和脂肪的坏处,而渲染不饱和脂肪的好处。实际撇开量化标准的讨论都是耍流氓。一味地摄入不饱和脂肪会照成营养不平衡。而过多地摄入则会增加肥胖几率。因为再好的脂肪也是脂肪。商业宣传往往误导大众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再比如非油炸食品、高纤食品。前者刻意凸显非油炸,但为保证其风味,其加工工艺会加入比油炸食品更多的油;后者强调高纤,却不告诉老百姓,为了口感好而加入了更多盐和糖。

以上举例只是冰山一角。老百姓单单有了食品安全意识还不够。要更好的保护自己,还要擦亮火眼金睛,跳过一个个事先挖好的坑。同时,我们的科学工作者、食品行业人员对大众的科普还远远不够。信息爆炸时代,充斥着大量伪科学、伪知识。去伪存真的工作,应该是专业工作者和普通百姓共同配合完成的一件事情。

同时,高度发达的大众传媒,在食品安全上一定不能掺杂太多的商业考量,所谓凯撒的归凯撒,人们的健康儿戏不得,不是利益的筹码。在商业宣传的度上要拿捏得住。

食品安全问题自人类诞生起就一直存在,未来还会出现新的问题,但我们不应害怕与回避。因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我们在一步步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同时,人类也在一步步走向更健康美好的生活。(子华)

转载注明出处:橘子网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