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岁是什么时候开始的2022

2022年除夕时间为1月31日,星期一,农历2020年腊月廿九。

除夕就是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在中国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这个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远的游子也是要赶着回家去和家人团聚。

爆竹声中辞旧岁,烟花满天迎新春。

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的守,既有对即将逝去的旧岁有留恋之情,也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怀着希望之意。

除夕守岁,有着深邃的守望意味,已成为一场精神的仪式,这也是中国春节最重要的年味。

周处(238年—299年),字子隐。东吴吴郡阳羡今江苏宜兴人,鄱阳太守周鲂之子。周处年少时好驰骋田猎,不修细行,后来浪子回头,改过自新,留下《周处除三害》,功业更胜其父。《周处除三害》这个典故见于《晋书·周处传》和《世说新语》,并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

只是没有想到西晋周处还是一位民俗专家,他留下的《风土记》,这是迄今为止中国较早记述地方习俗和风土民情的著作,比另一部同类性质的地方性岁时节令专著南北朝的《荆楚岁时记》要早好多年。

周处在《风土记》中记述了除夕大年夜当时的民间习俗,用流行语来讲那就是相当讲究: 馈岁——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别岁——酒食相邀;分岁——长幼聚欢祝颂完备;守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

同时《风土记》中还有除夕之夜燃放爆竹以辟邪驱鬼——年这种猛兽的记载。《风土记》此书还对端午、七夕、重阳等等民俗节日都有记叙,成为今人查考习俗的重要依据。

《风土记》记录的除夕守岁习俗,经唐宋相袭,并沿袭至今。

唐朝杜甫的《杜位宅守岁》:守岁阿咸家,椒盘已颂花。盍(hé) 簪(zān)喧枥马,列炬散林鸦。除夕守岁时堂弟在家举办宴会,椒酒飘香,宾客们祝词献雅。朋友们骑着一匹匹骏马络绎不绝到来,庭院的一列列火把惊散了林中的鸟鸦。

唐朝孟浩然的《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天黑之后点起描画的红烛,排起守岁的宴席,朋友列坐其次。席间歌女唱起《梅花》旧曲,大家畅饮新蒸的柏酒,推杯换盏,间或会有行酒令的游戏。

到了宋朝,除夕守岁成为民俗。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孟元老的笔记体散记文《东京梦华录》,这是一本追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城市风俗人情的著作,文中记载:除夕……士庶之家,围炉而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

除夕守岁是真正意义上的属于中国人的岁尾与起始,怎样从心灵中得到升华?

元朝文人辛文房编写的《唐才子传》,记有唐代大诗人贾岛除夕祭诗的一段佳话:每至除夕,贾岛必取一岁之作置几上,焚香再拜,酹酒祝曰:此吾终年苦心也。

也就是对自己过去一年工作上的得失作一番总结,并对自己来年的奋斗目标做好计划。

北宋苏轼的《守岁》: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1057年北宋嘉祐二年苏轼22岁中进士,1061年北宋嘉祐六年26岁的苏轼通过了朝廷的制科御试,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公事,简称凤翔签判,签判一职,主要是掌管州府文书,并协助太守处理日常事务,凤翔府属于陕西,是北宋时期西北的军事重镇。这是苏轼中进士后第一次出京师任官,此诗作于1062年仁宗嘉祐七年,这也是苏轼独自一人在凤翔欢度春节,除夕之夜有感而发,写了《馈岁》《别岁》《守岁》三首诗寄给弟弟苏辙。

苏轼的《守岁》,诗意明白易懂,表明守岁有理,旨在勉励自己惜时如金,用蛇蜕皮形象地比喻时光不可留,一定要抓紧时间做事,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努力有所作为,才不会愧对自己这一生。

除夕守岁,或吃年夜饭,或看春节联欢晚会,或叙旧话新。

一家人相互祝福鼓励,共同谋划新生活,用美妙的心情迎接新年的到来。

祝福大家,守住好运,前程似锦,吉星高照,财运亨通,阖家欢乐!

转载注明出处:橘子网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