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不少家长都听到了风声:7月6日起,所有学科类机构必须全部关门!一直关到8月28日目前已有多地明确表态,其中今天就有两地。
01
南京高淳:6月30日起,
不得开展学科类培训
刚刚(6月22日),南京市高淳教育发布了告校外培训机构书,明确要求6月30日起,所有培训机构(含托管)不得以任何形式开展学科类培训。
1
告校外培训机构书
各校外培训机构:
暑假将至,为持续巩固我区双减工作成果,规范校外培训行为,确保孩子们度过健康快乐的假期,区校外培训机构联席会议小组特向全区校外培训机构提出如下要求:
1.6月30日后以任何形式开展的学科类培训均属于违规培训,所有培训机构(含托管)均不得开展学科类培训,也不得以一对一住家教师众筹私教素质拓展等名义开展隐形变异的学科类培训。不通过即时通讯、网络会议、直播平台等方式开展任何形式的线上学科类培训。
2.不通过任何途径发布学科类培训广告。
3.培训项目及收费标准须在公示栏公示,不以打折买一送一等方式诱惑学生家长一次性缴费,预收费全部进入本机构培训收费专用监管账户,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费用。
4.收费前主动与学生家长签订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印发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2021修订版),收费后主动开具正规发票,并诚信履约,妥善处理学生退费等有关诉求。
5.定期主动开展校外培训材料、从业人员等情况自查,配合接受主管部门相关检查。6.严格落实省、市、区疫情防控要求,做好本机构疫情防控工作。区校外培训机构联席会议小组将继续畅通举报渠道,在暑假期间组织人员联合公安、市监、消防等部门持续开展专项检查,对违规培训行为严肃查处并通报黑名单。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打造规范有序的高淳教育培训生态,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高淳区校外培训机构联席会议小组
2022年6月22日
2
致全区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各位家长:
当前,我区双减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双减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您的理解和支持!暑假将至,为持续巩固我区双减工作成果,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切实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维护广大学生及家长的合法权益,营造健康教育培训生态,我们温馨提醒您:
一、不参加学科类培训。按照双减政策要求,6月30日后培训机构(含托管机构)以一对一上门服务众筹私教素质拓展住家教师等各种形式开展的学科类培训均为违规。暑期区校外培训机构联席会议小组将组织人员对违规学科类培训进行专项督查,请各位家长充分认识违规培训所带来的疫情防控、安全和资金风险,切实维护自身利益,不参加违规学科类培训。
二、谨慎选择非学科类培训。如您让孩子参加非学科类培训,请选择证照齐全、教师有资质、安全有保障的培训机构,并签订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印发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2021修订版),建议缴费不超过3个月或60课时,同时要求培训机构向您开具正规发票。
三、树立正确教育理念。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校内、主渠道在课堂,依赖、迷信校外培训不可取。家长要重视孩子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和禀赋特质,科学合理安排孩子课余时间学习、生活和锻炼,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为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欢迎家长朋友共同监督校外培训行为。如发现有违法违规校外培训行为,请向区校外培训机构联席会议小组办公室举报,举报电话:57338605,57338609。
值此暑假来临之际,祝全区学生假期快乐、健康成长!祝家长朋友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高淳区校外培训机构联席会议小组
2022年6月22日
02
江苏海安:最新提醒!
事关暑假校外培训
3
海安教体发布
暑假即将来临,为巩固海安市双减工作成果,切实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维护广大学生和家长切身权益,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暑假,我们对学生参加校外培训作如下提醒:
不再为孩子报学科类培训班
海安市学科类培训机构积极响应双减号召,已全面转型、关停。原学科类培训的存量课程消课将于6月30日前结束。届时,凡是面向中小学生(含学龄前儿童)开展的学科类校外培训,不论是机构(含校外培训、托育、托管等)还是个人(含退休教师)、线下还是线上,均为违法违规行为。
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通过公共媒介发布校外教育培训广告。近期,少数托管、家政服务和教育咨询类机构违规发布广告,以暑假托管等名义开办所谓的暑假夏令营,实质违规进行学科类培训,请家长务必不要报名参加。这些机构因违法违规行为,随时可能被依法取缔关停。
今年暑期,市教育体育局将联合文广旅局、科技局、公安局、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开展暑期校外违规培训专项治理,严肃查处机构和个人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以及教师从事违规补课行为。
理性选择非学科类培训机构
我市非学科类培训重新分类审批工作刚启动,目前处于过渡期,各类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可正常经营,但机构应提供营业执照(家长可登录天眼查企查查等网站验核)和由各主管部门颁发的恢复线下培训疫情防控验收合格证明;过渡期结束后,各机构须在相关主管部门重新取得审核意见书(办学许可)后,方可从事非学科类校外培训。
暑期孩子如果参加非学科类培训,一定要选择办学有资质、安全有保障、质量有保证的机构。
与机构签订合同并索要正式发票
家长要提高维权意识,理性缴费,不得一次性缴纳超过60课时(或3个月)的费用;不听信机构虚假促销宣传,与机构务必签订《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2021年修订版)》,确认合同中的培训内容、培训期限、时间安排、收费金额、退费办法、违约责任,以及双方争议解决途径等事项;索要正式发票,不要相信口头约定,也不要相信收据等白条,避免发生纠纷时无法得到法律的保护。机构在办学场所未公开收费项目和标准、未实行明码标价、虚构原价、虚假折扣、恶意涨价等均属违规行为。
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举报电话:0513-88858116(市教体局监管科)
体育类培训机构监管电话:0513-88919916(市教体局体育科)
艺术类培训机构监管电话:0513-88859086(市文广旅局)
科技类培训机构监管电话:0513-88897211(市科技局)
违规广告监督举报电话:12315(市市场监管局)
海安市校外培训机构联合治理联席会议办公室
2022年6月21日
03
教育部:仍有培训机构以各种方式
打擦边球,试探监管底线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37次提到培训机构,11次提到家长,力度空前。
其中提到,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教育部强调,暑期将至,校外培训治理进入新的关键时期。教育部称,巡查发现130多条违规问题线索,主要表现为违规收费、利用暑假和国家法定节假日组织培训、无资质培训、面向3—6岁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上培训、违规推送培训广告等。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双减工作部署,持续巩固线上学科类培训治理成果,2022年5月23日至6月10日,教育部抽取部分线上培训机构、重点网站平台,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双减政策要求,继续开展第15次线上巡查监管。
巡查发现130多条违规问题线索,主要表现为违规收费、利用暑假和国家法定节假日组织培训、无资质培训、面向3—6岁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上培训、违规推送培训广告等。
目前,违规问题线索已全部转交地方核查处置。这些问题折射出,个别线上培训机构虽转为非营利,但逐利冲动仍在;虽已将预收费纳入资金监管,但仍以各种方式打擦边球出现违规行为,试探监管底线。校外培训治理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依然任重道远。
教育部强调,暑期将至,校外培训治理进入新的关键时期,各地必须高度重视当前形势,针对突出问题继续开展精准治理,细化违规问题台账,从速从重处罚,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刚刚!又两地通知:6月30日后所有培训机构(含托管)不得开展学科类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