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事第一年过年不能拜年吗

关于对联,乡间有规:家有父、母去世,第一年不贴对联,第二年贴绿对联,第三年恢复红对联。若祖父母去世,则随孙辈心意,可遵可不遵。

过年的热闹红火,三分之一是自己盼的,三分之一是团聚得来的,三分之一是给外人看的。对联,作为门前景色,除了传统民俗之外,给人看的意味多些。

一户人家,过年时门前对联福字贴得红彤彤的,尚未进门,便感到主人家对生活的热爱,即便粉琢金饰,也说不出俗不可耐的话来。

过去,对联需手写,一台笔墨,两联红纸,三分才情,非要写的四方皆满意方可罢笔。挑出得意之作,贴门两侧,识货的行家进门前定要品评一番,笔是否走了龙蛇,联是否应了家景,意是否含蓄或是直白。不识货的,也能看出美丑,赞一句,这字好看嘞!主人家立马有种书香门第的自觉。

现在,对联买来的多。方寸之许的地界儿,再无笔力书法表现的余地。对联也从意境转化为装饰,金碧辉煌终究替代了浅唱低吟。

如此,绿对联少了生存空间,卖家卖的少,买家懒得找,索性第二年也不贴对联,美其名曰:孝顺至极。

这多少违了逝者的心愿。

自己父母,一生所有心愿,无非是儿孙身体健康,活得比自己洒脱,过的没自己劳累,如能出人头地,那必是锦上添花,可含笑九泉。他们走后,第一年确实不适合贴对联。

生我育我者离开,人生哀默莫过于此。每逢佳节倍思亲,谁又能做到在年节时分,不带想念呢?记得我母亲去世那年,全家人压根意识不到过年的气氛,满城欢乐与己无关。痛彻心扉导致了对节日的懒散,不想置办年货,不想提起过年,不想打扫家,反正是什么都不想做。只想在旁人的欢声笑语中,静静的找个角落,窝着,流泪。

为什么第二年要贴绿对联呢?意即告诉逝者,我们的生活还在继续,我们正在从悲痛中缓过来。

时间是苦难的烧水壶,从沸到凉,是为定律。如果时间不能抚慰一切,那么我们的生活将毫无意义。逝者已逝,存者偷生,人生延续,不过如此。

绿对联,以其与周遭格格不入的颜色,在欢庆中流露出一丝悲伤。在寒冷的冬季,绿色总能给人带来夏日的想念,同时,也能给人以生命力的向往,生生不息,大抵就是在这样吧。

想来此也是逝者所期盼,没有父母愿意让孩子,永久的陷于悲苦。

第三年恢复正常,红对联上场。人们对三这个数,有着不一样的执念。认为事情无论好坏,皆难过三。三年,是个转折。

三年,家中逝者生活的印记,正在慢慢消失。我们已经习惯了没有他们的日子,除却心中想念,以往的痕迹渐渐抹平。

生活中有太多吸引我们注意力的东西,住着的房子,开着的车子,下一代的孩子,工作中的人情,事业上的世故……人不是健忘的动物,但是,人总在强迫自己遗忘。就像过年一般,我们总觉着新的一年会有新的变化,旧去新来,实则多数人的日子毫无变化,旧还在新未来。

可谁也不能阻止我们的勇气和残留的心理安慰。红对联贴出,我们会在心里喃喃道:一切都会好起来。没这点念想,我们怎么能代代相传?

没对联、绿对联和红对联,也是对旁人的表达。第一年不贴对联,亲友邻居看了即刻明白,这家有丧。在我们这里,第一年有白事的人家,过年不拜年不问好不走亲访友。不贴对联,是种不用提及的善意。

人家对你说过年好,你笑着点头回应。不知情者,多会背后啐一口吐沫,说句没家教。家中没贴对联,对方立即领会,不用你解释,毕竟悲伤之事在过年时说出,会让你心中难过,我对你的心意到了就好。

第二年贴绿对联,可以拜年问好了。绿对联是符号,是春起的暖意,是清明的柳枝。来访者不需小心翼翼,言谈中稍微注意尽量不提及逝者即可。

第三年,一切正常了。非相熟亲友,不知你家中发生了什么事。人走人留,不是一家一户的事情,每个人都要经历一遍。适可而止的悲伤,比喋喋不休的苦难更令人敬佩。

我们不能阻挡一年又一年的到来,就像我们无力拦住每个人的离开。春华秋实的背后,是播种与收获,是夏的炽烈和冬的萧索。面对自然的一切,我们要有而然的心态,我们的祖祖辈辈,不也是这样过来的吗?

转载注明出处:橘子网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